區質監分局發展規劃思路
時間:2022-06-21 08:43:00
導語:區質監分局發展規劃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十一五”發展總結
“十一五”期間,區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在區委、區政府和國家質檢總局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施質量興區戰略為總抓手,大力推行以質取勝、名牌、標準化、科技興檢和人才強檢五大戰略,強素質、建平臺、抓服務、促發展,不斷提高了全區質量總體水平,為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1、名牌戰略:為推進名牌戰略的帶動作用,我局按照區《名牌培育規劃》,大力實施“名牌興企”戰略。截至2009年底,我區擁有中國名牌產品1個,名牌產品6個,服務名牌1個,農產品名牌2個。
2、質量興區:按照“培育產業集群,壯大支柱產業,做強骨干(龍頭)企業,爭創名牌產品,振興區域經濟”的發展思路,我局大力實施質量興區工作,在30個企業開展了“質量興業”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2009年底,我區有21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認證,3家通過了HACCP認證,4家通過了環保體系和健康體系認證。
3、質量信譽評價:把全區生產加工企業全部納入質量信譽評價體系。根據區政府《區民營企業信用評價管理實施辦法》,截止2009年底,評出區級城信民營企業18家。
4、標準化工作:按照“有標貫標,無標訂標”,的要求,鞏固消滅無標成果。十一五期間制定企業標準49家,標準登記400家。制修訂行業標準1個,產品標準覆蓋率達97%。建立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個,食品標準化示范區1個,標準良好行為企業3個。
5、計量工作:加強對計量器具生產企業的監管,十一五期間,有2家企業通過制造計量器具生產許可證的復核,有2家企業通過計量合格能力確認。完成強檢計量器具5600臺次。
6、兩個安全工作:大力保障兩個安全,促進“平安”建設。制訂我區特種設備應急反應和事故調查處理體系建設規劃,加快市、區、部門應急指揮和事故調查處理機構建設。以重大風險防范為重點,以注重差異性、提高針對性、保證有效性為原則,研究構建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實驗室,探索食品安全預警的有效方法,爭取實現隱患早發現、早處置、早防范,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是堅持不懈地抓好食品安全監管,建立了“統一領導,分類監管,重心下移,層級負責”的監管機制,制定了《區食品安全事故救援應急預案》。十一五期間,全部48家食品生產企業納入了電子監管信息網絡,30家企業通過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年審,68家企業取得了生產許可證,對48家企業的添加劑進行了備案審查。在查處濫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品原料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未發生食品質量安全事件。區質監局共對90余家企業實施了定期監督檢查,完成了1500余批次工業產品定期檢驗。共組織工業產品監督抽查32批次,產品抽樣合格率為98%。
二是扎實有效地抓好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建立完善了監察、檢驗、稽查、區域監管四位一體的安全監察機制,新上特種設備安全閥、壓力表校驗設備、培訓司爐工2600人,特種設備檢驗率、使用登記率、持證上崗率分別達到了100%、98%、99%,未發生重大特種設備安全事故。
7、人員培訓情況:十一五期間我局一線工作人員參加各類業務培訓共計120人次,27個專業技術人員全部參加了省局組織的專業技術人員再教育培訓,專業技術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8、加大投資力度,提高技術檢驗、檢測水平。我局投資150萬元、使用面積1300平米的實驗樓目前已投入使用,投資新上了恒溫箱檢測設備,檢驗檢測能力得到了加強。新實驗樓的建成使用,改善了我局的檢驗條件,為我局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9、行風廉政建設情況
行風廉政建設是我們的生命線和高壓線,為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質監部門的社會形象,本年度,我局采取措施,落實責任,進一步加大了行風廉政建設工作力度。一是加大了宣傳教育力度。對行風廉政問題,我們做到逢會必講,要求廣大干部職工一定要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嚴格遵守省市局以及區委、區政府的有關規定,樹立質監部門的良好形象。二是嚴格執行“一崗雙責”和“一責雙崗”制度。要求抓業務的同時狠抓行風廉政建設,只抓業務不抓行風建設的領導不是合格的領導,只干工作不注重行風建設的職工不是合格的職工。三是簽訂了行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年初,局主要領導與各科室、工作小組簽訂了行風廉政建設責任書,明確了目標,落實了責任。四是進一步建立完善了科級干部廉政檔案。對科級干部的收入、住房、配偶子女辦企業情況、以及出國、受獎懲等情況進行了詳細登記,并錄入軟件系統,實現了對科級干部廉政情況的動態管理。五是班子成員不定期走訪企業。為及時了解企業對我們的意見建議,班子成員不定期對企業進行走訪,跟企業進行交流,征求他們對我們的意見建議,我們及時把這些意見建議進行匯總梳理,對合理的,我們及時進行了采納或整改,因此而有效地推動了我局工作的開展。六是聘請行風監督員,加強對我們行風廉政建設的監督。我們聘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我們的行風廉政建設情況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便我們進行及時整改。七是局領導以及局內行風監督員不定期進行行風督察。局領導與局內行風監督員不定期到企業進行行風情況調查,及時掌握我們工作人員的有關行風情況,對違反行風廉政紀律的,一經查實,嚴肅處理,決不姑息。八是嚴格執行行風監督卡制度和充分利用陽光政務辦公系統。要求到企業工作的人員必須攜帶行風監督卡并及時收回反饋聯;每天到企業的工作情況必須及時輸入陽光政務辦公系統。
通過以上措施,我局行風廉政建設情況進一步好轉,全年無違法違紀案件。
二、“十二五”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一四五三”工作要求,以全區產品質量提升為目標,以質監技術進步為動力,以重點項目建設為先導,大力推進質量興區戰略,加速構建現代檢驗檢測體系,切實保障質量安全,提高全區質量總體水平,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主要目標指標
按照科學發展、統籌規劃、重點帶動的原則,立足重質量、保民生、調結構、促發展的工作目標,圍繞區委、區政府提出的產業調整振興布局要求,綜合考慮,“十二五”期間,質量技術監督事業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發展目標。
1.質量水平目標。以省長質量獎為抓手,提升區產品核心競爭力,到年,培育至少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品質卓越的省長質量獎獲獎企業,爭創中國名牌產品2-3個,名牌產品12個。實現全區名牌產品生產企業銷售收入、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0%以上。
2.質量安全目標。到年,構建起較為完善的質量安全監察法規標準體系、動態監管體系、安全責任體系、安全評價體系、安全預警體系、應急處置體系和節能監管制度。產品抽檢合格率在“十一五”的基礎上再提高2~3個百分點。特種設備萬臺事故起數控制在每年0.3起以下,萬臺死亡人數控制在每年0.5人以下,社會滿意度指數達到95%以上,質量安全水平到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3.技術基礎目標。到年在我區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3項、地方標準50項,全區產品標準覆蓋率達到98%以上,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個、食品標準化示范項目2個、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2項、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5家,開展標準化研究項目3項。著力發揮計量在節能減排、產業發展、社會民生等方面的技術保障和支撐作用,構建人才培養體系、科技創新體系、量值傳遞溯源體系,重點突出法定技術機構建設,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夯實全區認證認可工作基礎,不斷提升其社會認知度和采信度,充分發揮其規范管理、提升產品質量的綜合效能。檢測市場規范運作、技術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4.能力建設目標。到年,力爭省級重點實驗室達到1家,建設一批節能計量重點實驗室,不斷提升引導發展、服務發展的能力,檢驗檢測水平較十一五有較大提升。
三、發展重點
(一)重大任務
1.深入實施質量興區戰略。一是以“省長質量獎”為抓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和結構調整。建立“區長質量獎”,以全區質量方面最高獎項,推動企業不斷追求卓越管理,持續改進質量管理,引導企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高耗能、高污染向節能、環保型轉變,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以“培育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為抓手,推動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發展。依托我區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持之以恒的抓好標準、認證、計量質量基礎工作,加大對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的財稅、金融政策的引導,拓展、拉寬產業鏈,促成產業標準聯盟,推動集群式發展和總體式質量控制,打造區域品牌生產基地。三是以“實施名牌戰略”為抓手,促進龍頭骨干企業加快發展。積極扶持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環保產業發展,在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信息等新興產業中培育名牌產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由名牌產品向名牌企業轉變,引領帶動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團。四是加強產品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加快建設完善以質量信用記錄為主要內容的企業金融征信體制的建立和運行,發揮金融機構市場杠桿作用,建立質量守信企業激勵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推動企業落實質量第一責任人責任。
2.扎實推進企業技術基礎建設。認真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標準化戰略的意見》,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涉及農產品種養殖、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流通的農業標準體系,全面推進重點工業領域標準化工作,加快服務業標準化的步伐。大力引導節能減排認證,助推節能減排任務落實;圍繞經濟戰略布局,跟進服務檢測保障體系建設;注重食品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建設;加強重點質量監管產品檢測能力建設;完成全區檢測公共服務系統建設。
3.大力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食品方面,大力開展對食品企業法人及管理人員以《食品安全法》為重點內容的教育培訓活動,嚴格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大力開展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風險監測;幫助食品企業建立和完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并監督企業認真執行,推動HACCP、GMP等先進的管理標準在食品企業中的全面實施,提升食品企業的綜合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實現由食品大區向食品強區的轉變。特種設備方面,建立完善特種設備安全風險預警體系,堅決遏制重特大特種設備事故的發生;建設特種設備安全附件檢測中心,進一步完善特種設備應急反應體系和事故調查處理體系建設。工業品方面,積極構建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體系,提高應對能力,積極預防行業性、區域性質量安全風險問題;嚴格生產許可證管理,積極推動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緊緊圍繞貫徹產業政策和國家、區發展規劃,保障質量安全,嚴把生產許可關,進一步推動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創新質量監督抽查工作機制,加強對重點產品、重點產業、重點區域的質量監督與服務,促進產品質量整體水平提升。
- 上一篇:區國土分局政風行風建設方案
- 下一篇:對外貿易與區域雙核結構模式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