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委經濟培育工作總結
時間:2022-03-22 09:18:13
導語:經貿委經濟培育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中小企業和非公經濟數量發展情況。2010年共新發展個體工商戶807戶,凈增801戶,共新發展私營企業75戶,凈增75戶。截止2010年底,我縣個體工商戶4359戶,從業人員11348人,注冊資金185255萬元;私營企業579戶,從業人員179310人,注冊資金112102萬元。全年完成非公有制經濟安排就業人數18000人,比上年增長14.5%,占當地社會就業總人數比重的提高值的28.1%。
(二)中小企業和非公經濟效益情況。今年,我縣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穩步發展,增加值480000萬元,同比增長64.4%,占當地GDP總量比重的提高值5.5%;非公有制企業增加值452800萬元,同比增長56.6%,占當地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總量比重的提高值4.6%;非公有制經濟實交稅金18130萬元,同比增長45.9%,占當地財政總收入比重的提高值15.6%;非公有制經濟出口產品交貨值18000萬元。
二、主要做法
(一)抓招商,擴大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總量。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縣外規模較大的非公有制企業,同明增強現有企業的招商意識、開放意識,圍繞產品、項目、技術,積極尋求合資合營合作伙伴,借助外力做大做強。適時組織一些企業進行項目洽談與對接,提高簽約項目的履約率,讓本地企業走出,讓外地企業了解。
(二)抓園區,搭建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平臺。進一步理順園區的管理體制,完善基礎設施,科學調整規劃;高起點、大手筆搞好園區規劃和建設,按照政策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服務最佳的要求,降低成本、改善服務、提高效率,吸引縣內外大企業、好項目進入園區,把園區建設成重點企業基地、勞動力就業基地和財政增收基地。
(三)抓創新,優化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結構。創新發展領域,抓住“非禁即入”的機遇,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鼓勵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進入公用事業、社會事業和金融服務業等領域,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創新發展模式,借鑒先進地區產業集群助推民營企業發展經驗,加速推進非公有制經濟鏈群式發展,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向園區集聚,圍繞項目“吃配”做文章,走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道路;創新管理,指導企業消除家族式、近親式管理模式的弊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管理科學化、現代化、信息化;創新技術,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產業科技水平。支持有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與國有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聯合建立研發機構,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有專長的科技人員為非公有制企業和中小企業服務。
三、明年的工作打算
(一)實施項目帶動,努力尋求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是抓好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修出工業園區的主干道,拉出園區框架,搞好輔助設施建設,其次是抓好存量土地的擴面工作。二是抓好新開工項目建設的跟蹤落實工作和服裝項目建設,要求幫扶單位要派專人進行督查幫辦,按月上報建設進度,力促一批項目盡快建成投產。三是落實好意向性項目的跟蹤簽約工作。
(二)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努力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一是充實人員和落實經費,使非公有制經濟工作服務隊伍得到擴充。利用明年機構改革的有利時機,增加人員和職能股室;二是要求業務主管部門對非公有制經濟落實“國民待遇”,在政治上給地位,在政策上給支持,在資金上給扶持,在服務上給方便,在法律上給保護,依法行政,規范管理。三是繼續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環境整治和企業投訴案件的查處。實行收費、檢查批準制,努力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確保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 上一篇:縣冶金建材產業發展工作匯報
- 下一篇:經貿委二次創業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