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總結
時間:2022-08-25 09:40:43
導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3年,我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的總要求,積極發揮部門職能作用,著力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全方位展示人力資源保障部門形象,取得顯著成效。我局在國家人社部創先爭優活動視頻會進行了交流介紹,我市“全民醫保”模式入選省創新案例中唯一的社會保險類范例。
一、全面拓展人力資源
推進城鄉統籌就業。一是貫徹新一輪就業創業政策。按照太政規[2013]14號《關于進一步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促進城鄉居民就業創業的意見》,多維度推進就業工作,為各類就業困難群體落實相關優惠政策。至11月底,社保補貼審核4354人次、發放社保補貼720萬元。審核公益崗位“兩項補貼”431人次,補貼140萬元;審核創業鼓勵獎26人次,獎勵5.2萬元。審核小額擔保貸款100人,貸款額達900多萬元。二是拓展人力資源市場功能。共舉辦現場招聘會706期,包括33期專場招聘會,累計進場招聘單位達17252家次,提供崗位318543個,進場求職人員超過63萬人次,累計求職登記96561人次,安置就業18267人。三是推進校地建設和校企合作。已與32所高校簽定校地合作協議,有37名畢業生到7家校企合作大學生實習基地單位實習。2013屆本地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8.03%,14名應屆大學生實現創業。全市建有見習基地256個,累計發放大學生補貼、補助592.7萬元。四是提升入境就業服務質量。與公安局建立入境人員的信息溝通機制,及時掌握來太境外人員信息。目前,已累計為7928人次辦理了入境就業手續,寄送友情提示信4215封。五是研發“人力資源市場在線”。通過運用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將實體市場的功能與流程以場景再造方式呈現在互聯網上,搭建由管理者、招聘者、應聘者共同參與運作的網絡招聘求職平臺。目前,一期工程即將進入試運行階段,可實現在線市場、視頻面試、專場招聘等主要功能。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1%。
推進公共培訓。一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出臺《關于評選2010-2013年度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通知》,通過層層篩選,評選出8名高技能突出人才和30名高技能重點人才進行表彰獎勵。全年新培養高技能人才1061人,其中:技師167人,高級工894人。二是加強創業培訓工作。與市委組織部聯合舉辦全市黨員創業就業技能培訓示范班15期475人。與團市委聯合舉辦青年創業訓練營5期108人;與婦聯聯合舉辦女大學生創業培訓4期107人。全年共舉辦創業培訓31期,培訓980人,其中SYB培訓920人,IYB60人。三是機關事業單位技術工人繼續教育。針對不同工種、不同年齡的機關事業單位技術工人開設了提高班、基礎班和考核班,共培訓了148家單位的790人。全年完成培訓31972人,其中再就業培訓2752人。農村勞動力培訓21646人,其中技能培訓6925人。全年組織職業技能鑒定40多個職業(工種)11551人,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9818份。
推進人才工作。一是落實高層次人才待遇。受理各類高層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申報107起。繼續落實《關于社會醫療保險待遇向高層次人才傾斜的規定》,共有3090人享受醫保傾斜待遇高層次人才每年一次的醫療體檢。落實市人才公寓政策,目前共有10家單位的領軍人才入駐人才公寓。二是成立婁東英才會所,頒發“婁東英才證”。為高層次人才營造一個相互切磋、共同發展的平臺。目前共發放婁東英才證292人。三是加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充分利用人才網,進一步擴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知曉率。全年共引進博士后2人,分屬制藥廠和市科技創業園。四是舉辦精英創業周活動。活動匯集了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120位嘉賓,共有57個項目達成意向,其中21個項目在開幕式上現場簽約。
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社會養老保險。調整了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全市3.8萬名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水平1485元,6.1萬名土地換保障人員、小統籌人員、老居民和政策性農轉非人員月平均養老金水平達665元。政府養老補貼基礎養老金由145元/月提高到160/月,全市4.3萬名領取農保養老金員每月水平達200元,其中農保退休人員每月養老金水平達356元。市政府出臺《關于對社會特殊群體實施社會保障政策扶持的意見》,設立社保“特服窗口”一窗式受理涉及重殘、低保、失業人員等社會群體的政策咨詢和業務辦理,享受扶持政策的11285人。做好農保轉城保工作,辦理農保轉城保5974人。參保單位7365家,參保人數275574人,基金收入14.07億元。
醫療保險與生育保險。推出社會醫療保險再保險政策,出臺了《市社會醫療保險住院大病醫療實行再保險》方案,該項目已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預計結算年度內將有2000多大病重病患者享受到再保險待遇;開展在大市范圍內參加職工基本醫保人員“異地結報”工作,本市轉出人員累計295人,轉入本市的累計533人,方便了在大市范圍內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的報銷。出臺了《關于調整2013年度社會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政策的通知》等文件,提高了醫保待遇,尤其對救助對象、失業人員等困難群體加大了保障力度,基本醫保及居民醫保基金實際結付率分別較去年提高1.5%及4%;其中救助對象分別提高3.5%及10.5%。參保人數為53.58萬人,其中,基本醫療保險為36.35萬人,居民醫療保險17.23萬人。
失業保險與工傷保險。參加失業保險的單位共8295家,參保人數225800人,享受失業金3020人。積極開展工傷高發企業培訓、預防、指導工作,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利用電視、網絡平臺、社區服務平臺加大新《工傷保險條例》與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宣傳力度,全年工傷申報2402起,工傷認定2401起,勞動能力鑒定鑒定1500起。靈活就業人員參保3383人。靈活就業工傷認定10人。
退休管理服務。今年新納入社會化服務人員7935人,全市累計144499人。開展生日、重病慰問,共慰問企業退休和農村養老人員26291人,發放慰問金195萬元。開展免費健康體檢43393人,其中農村養老人員23708人。開展市第七屆“鄭和卡杯”夕陽紅藝術節活動。共舉辦橋牌賽、門球賽等十二項全市性的大型活動,全市5000多人參加。每月印刷和發行《婁江夕陽紅》報4萬份,編印了1至68期的《婁江夕陽紅》報簡縮版1000冊。
三、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信訪調解。圍繞“來訪暢通、接訪有序、辦理高效、預防到位”建立信訪運行機制,實現爭議分類處理,屬行政執法范疇的直接移送監察處理,其余由中心調解。實行爭議分層調解,在受理調解后,采取電話調解、上門調解、預約調解等多層處理方式。全年共受理各類爭議、投訴舉報455起,由調解中心直接調解193起,調解成功189起,調解成功率為98%。調解金額141萬元。
政策法規。法治建設和人社各項事業相互促進發展,重點做好《社會保險法》的學法用法工作,制定專門方案,實現了系統推進。根據人社系統“六五”普法計劃及學法培訓計劃,建立了學法“四項制度”。開展了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整改工作,切實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依托信息化,建成百姓身邊的政策法規圖書館,目前政策法規庫共錄入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文件、政策600多條。
勞動監察。一是推進隊伍建設。在大隊抓專、兼職監察員培訓、中隊抓協理員培訓基礎上,專門組織“新生代”大學生工作人員素質培訓,積極培養新生代監察員的大局意識。二是提高服務能力。制定了下企業“六個公開”、“十個不準”及陽光監察的承諾制度,不斷提高和諧執法、效能執法的能力和水平。推廣勞資協商對話,以“點5家、片50家、面1000家”為抓手,深入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三是籌建服務管理指揮中心。對全市5000多家用人單位正在進行GPS定位,同時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全年“兩網化”納入網格化管理企業5136家,指導企業建立工會1674家,評定勞動保障A級信譽單位2795家,受理舉報投訴393起,已全部處理。立案78起,結案率達100%。
勞動仲裁。一是加強質量管理。對獨任審理的案件實行集體評議,對疑難案件采取集體會商,對裁決的案件采取庭、院、委三級審核。二是開展積極預防,指導用人單位調整規范勞動人事關系,深入基層通過面對面溝通,引導理性維權,避免盲目仲裁。勞動人事爭議巡回法庭首次開庭,降低當事人維權成本。完善仲裁建議書制度,發出建議書80余份,有效避免了類似勞動爭議的重復發生。三是加強案前調解。將立案調解庭分開,專門成立調解庭,所有案件在受理立案前或立案后先行調解。截至目前,調解案件55起,調解成功47起,調解率為85%。全年共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075起,其中立案處理561起,比去年同比下降了15%。已審結的案件中,裁決103起,調解及調解撤訴374起,調撤率為78.4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92%。
四、規范人事管理
公務員管理。根據《市機關中層干部管理辦法(試行)》,促進公務員跨部門輪崗交流,激發機關中層干部活力,全年共審核機關股級中層副職干部職務任免32件125人次;堅持凡進必考,不斷完善公務員錄用機制,全年公開招考錄用公務員70人;統籌協調,全面落實軍轉安置任務,全年共接收安置軍隊轉業干部計劃20名,會同財政部門兌付了企業軍轉干部補助金,全市343名企業軍轉干部得到補助,補助金額合計567萬元;嚴格考核和擇優獎勵機制,全市機關共有3136參加了年度考核,其中優秀505人,占16.1%;稱職(合格)2563人,占81.7%。
事業單位管理。建立機關事業編外用工規范管理制度,慎穩推進全市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工作,對照上報方案,核對編辦的核定編制及領導職數,崗位設置結構比例,按照先入軌運行、先逐步完善的原則,認真審核設置方案。通過公開報名、筆試、面試、體檢、考核等程序共錄用工作人員517人。規范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工管理,共計108個機關事業單位,799人由人力資源公司實施勞務派遣。做好事業單位考核獎勵工作,全市9515人參加考核,優秀比例12.3%。對915名考核優秀人員進行了嘉獎,嘉獎比例9.6%。
人員工資管理。創新工資管理方式。組織各單位開展信息化軟件操作培訓,推進規范化、智能化、信息化,推廣使用率達到100%。完成2013年1月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晉升工作,審核完成800余名公務員、10100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晉升。完成2010年度軍轉干部待遇確定及其他機關事業單位新錄用人員工資核定工作。慰問機關退休干部1342名,單獨上門慰問重癥、特困干部12人次。審核確認了2013年度機關事業單位遺屬生活困難補助385人。
五、作風效能建設
開展廉政教育。明確2013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重點,強化中層干部教育。組織局中層正職以上領導到溧陽監獄進行警示教育,請監獄服刑人員現身說法,講腐敗的危害,講貪欲給國家、單位、家庭帶來的損失和不幸,同時,算了七筆帳,使與會人員感觸很深,深受教育。
規范從政行為。嚴格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的招聘,今年全市共招聘公務員72名,事業單位招聘人員517名,在招聘過程中,首次引入異地面試考官制度、考生家長代表現場觀摩制度,進一步提高招考工作的公信度,在招考過程中,無一例群眾有效投拆信訪案件發生,考生及其家長對招聘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
推進作風建設。開展了“百名人社員工進百家“活動,編寫《“百名人社員工進百家”便民服務手冊》,發到全市結對的100個家庭及周邊群眾。深入到村、社區、掛鉤戶了解群眾想什么?需要我們解決什么?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分析原因,及時反饋。幫助結對群眾進行就業培訓,提高勞動技能,擴大就業面。開展幫扶解困活動,走訪幫扶對象24次,捐助資金12000余元,募捐黨員關愛基金41928元,開展“節約20元零花錢,為弱勢群體獻愛心”活動募集資金3510元。
- 上一篇:市司法行政活動要點
- 下一篇:全市國土資源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