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黨委政府工作總結

時間:2022-02-24 09:24:00

導語:鄉鎮黨委政府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黨委政府工作總結

鄉黨委、政府

2005年,**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要求,確立了“咬住發展、扭住經濟、盯住項目”的工作導向,提出了“依托兩港(黃驊港、天津港)、接軌天津、以工強鄉、棗業富民”的工作思路和建設“兩區四業”的工業重鎮、底蘊深厚的文化古鄉、和諧美麗的黃驊北大門的目標。狠抓“招商引資上項目、冬棗產業發展、為民辦實事、環境建設和社會穩定”五個重點,圓滿完成了發展與穩定的任務。

——經濟運行健康快速。全年預計完成財政收入1808萬元,占任務的106%,同比增長15.5%;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33萬元,占任務的108%;引進內資1.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56萬美元,分別占年任務的200%和320%,同比分別增長153.5%和3455.6%。

——項目建設再創佳績。全年新上和續建超500萬元項目16個,其中超億元項目2個,超千萬元項目10個。三星化工項目結束了**沒有億元項目的歷史,代表黃驊市接受滄州市觀摩。

——冬棗產業不斷壯大。加強了原始冬棗林建設,圓滿完成“2005中國·黃驊冬棗節”采摘任務,冬棗林和“聚館冬棗”名滿天下。全鄉冬棗種植面積已達25000畝,農民銷售渠道不斷拓寬。

——辦了一批大事實事。維修公路12.7公里,新修公路7.6公里;完成大科牛、小劉莊農業開發工程;建設了一批新校舍,教學條件明顯改善。

——基層組織建設和穩定工作扎實有效。突出了村級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兩個環節,推進了平安創建活動,全年未發生一起群體訪、越級上訪事件和安全責任事故,全鄉大局穩定、民風和諧。

——各項工作亮點頻出。計生宣傳工作受、國家計生委等12部委聯合表彰;司法工作獲省級優秀基層調委會稱號;統計經濟普查工作受省級表彰;冬棗節活動中成為唯一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鄉鎮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盯項目,促招商,堅持以工強鄉

在項目與招商策略上,我們把握了三點:一是區位招商。抓住瀕臨天津的區位優勢,提出了以“關注天津、研究天津、借力天津、發展自己”為核心內容的“接軌天津”戰略。建立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官方幫扶、民間為主”的多層次互動機制。既當配角,也當主角,從天津引投資、爭項目。通過實施接軌天津戰略,今年我鄉有4個與天津有關的超千萬元項目相繼開工。二是產業招商。將化工和鋼鐵兩大行業作為了招商合作的重中之重,以天津產業升級、轉移為契機,著力引進這兩個產業的規模項目,建設產業集群。成功使三星化工、津云化工等一批化工產業的大項目落戶我鄉,總投資達1.45億元。三是以商招商。通過對到我鄉投資的企業進行“保姆式”全程服務,營造投資洼地,讓客戶為我們宣傳,企業為我們招商。目前,盛福玻璃、餐具加工為代表的一批超千萬元大項目成為以商招商的典范,正在建設之中。

通過積極地招商引資,全鄉項目建設勢頭強勁。全年新上和續建超500萬元項目共16個,其中超億元項目2個,超千萬元項目10個。投資1.25億元的三星化工項目已經建成,年產值可達4億元,利稅4000多萬元,上繳稅金500萬元;投資1.02億元的神農冬棗深加工項目在黃驊開發區征地60畝,正在建設之中,項目建成后,年產值1.5億元,利稅1000萬元;投資6000萬元的體育場開發項目已投入資金2300萬元;投資5000萬元的捷馨苑大酒店項目引進外資創下我鄉歷史紀錄;北京永光明醫療電器廠黃驊分廠擴建、津云化工、餐具加工、盛福玻璃、正大彩印、榮茂油品儲運等幾個超千萬元項目均進展順利。一批儲備項目已進入實質運作階段,為全鄉項目建設增添了發展后勁。

二、抓產業,建園區,優化發展環境

確定了“以產業促園區,以園區帶產業”的發展思路,建設“隔墻采購”的經營格局。在“兩區”建設上,今年對**工業城發展做了規劃,投資40萬元實施了“四通一平”。新修公路1000米,安裝了路燈,新打深機井1眼,35KV變電站正在建設中。確立化工為工業城主導產業,企業布局進一步優化,環境面貌大為改觀。李村印刷工業園成立了專門的建設領導小組,積極向上爭取了土地、稅費等優惠政策,目前已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有20余家企業達成了進園意向。在“四業”發展上,重新把脈會診,科學制定發展思路。對化工行業采取了“龍頭帶動、產業輻射”的思路,不斷延長產業鏈,建設產業集群;對務電路板行業采取了“技改擴建,企業裂變”的思路,突出科技創新,加速企業擴張;印刷企業較為集中,對此確定了“產業集聚,規范經營”的思路,重點建設李村印刷工業園;對五金產業則采取“技術升級,產業轉型”的思路,扶持企業更新設備,提升產品檔次。通過這些措施,特色產業優勢不斷顯現。航凌電路板廠生產的20多種型號、60多種產品應用于“神六”航天系統;正大平面變壓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立項支持,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濱海化工完成改制后,與美國公司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在優化環境上,樹立“我做環境,您當老板”的意識,成立了鄉項目服務中心,配強專業服務人員,為企業提供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服務。全年為企業協調解決用地200余畝,協調解決資金1000萬元,辦理各項手續40余項。組織召開了全鄉所有職能部門參加的“服務招商”座談會。出臺了內容明確的保護企業規定,政府職能不斷優化,服務企業的理念逐步形成。

三、強基礎,樹品牌,完善冬棗產業

一是抓住棗林這個王牌,成功辦好采摘節。本著“服務冬棗節、服務地方經濟”的思路,在市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加大原始冬棗林的包裝宣傳力度。今春對原始冬棗林廣場實施了全方位的綠化、美化,綠化面積400平米。同時,補栽了路邊樹木,修砌了林間小路,在205國道設立了大型廣告牌,包裝了5棵古樹,制作了“冬棗之源”系列展牌。成功迎接了“2005中國·黃驊冬棗節”采摘觀光任務。整個采摘現場喜慶熱烈、秩序井然。期間中央、省、市等多家媒體對原始冬棗林進行了報道,使其名揚海內外。原始林冬棗成為中南海特貢棗。由原始冬棗林采擷的冬棗接穗完成太空轉基因變異實驗,將培育出太空冬棗。今年原始林共接待中外游客超萬人,對全鄉冬棗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宣傳帶動作用。二是突破規模這個瓶頸,擴大了種植面積。在抓好東聚館、西聚館、二科牛等一批冬棗專業村種植的同時,又新發展了鄉良繁場、大科牛、西北、東北、同東等一批大方大片,新栽冬棗面積達6300畝,高接換頭7.8萬株,全鄉冬棗面積已達25000畝,已經初步達到了規模化發展的要求。三是解決銷售這個關鍵,實現農民增收。鄉黨委、政府積極組織種植大戶、經銷商召開了冬棗銷售座談會,暢通供求信息渠道,并對沈陽冬棗銷售市場進行了考察。充分利用自然優勢,建設了子牙新河十里冬棗銷售長廊,引導周邊冬棗種植戶集聚起來賣棗,發揮了205國道人流、物流的宣傳優勢,冬棗展銷渠道不斷拓寬。據統計,今年全鄉冬棗產量97萬斤,產值近400萬元。

四、保持黨的先進性,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

在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鄉黨委、政府始終堅信“先進性不體現在為老百姓辦實事上,半點先進也沒有”,并以此作為工作的最終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順利實施了農業開發項目。小劉莊和大科牛村農業開發項目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擴建了坑塘,修建了橋涵、排灌站等基礎設施,改良土壤面積7000畝,實現有效灌溉面積3400畝,年可為農民創收200余萬元。二是加大基礎建設力度。多方協調,完成了二科牛3300米、德莊700米、大麻1600米、二麻1000米公路建設。完成子牙新河北堤8.7公里、李杜路4公里的道路維修。建成了大科牛凈化水站1處,楊官莊揚水站1座,劉莊、大牛新打深機井3眼,有效解決了農民生產生活中的用水問題。三是建設文明生態的鄉村環境。以突出美化、綠化205沿線為重點,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全鄉共種植生態林30萬株,成活率高達85%。對205國道**段兩側的雜物、廢棄房屋進行了徹底有效地清理,使小城鎮整體形象明顯改觀。積極推進了文明生態村建設,東巨、三韓等第一批創建村投資20余萬元,完成村莊環境治理。四是統籌推進社會事業。完成中小學危房改造123間,改善了辦學條件;計劃生育“民心工程”得到深入開展,利益導向機制逐步建立,計生宣傳工作受到、國家計生委等12部委的聯合表彰;積極救助弱勢群體,建立了寒門學子救助基金,救助貧困戶90戶。小陳老師工作室原創

五、創建和諧鄉鎮,夯實隊伍建設和穩定兩個基礎

加強鄉村兩級干部隊伍建設。結合農村實際,對鄉鎮干部提出了“能想、能說、能干、能寫”的“四能”要求;對黨員干部提出了“平時工作看出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危急關頭豁出來”的“三個出來”要求;對農村干部提出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能了事”的“五事”要求。以此為目標,全力打造《機關報》、干部夜校、圖書室三個學習平臺,切實提高機關干部整體素質;以機關效能建設為契機,改進了機關干部工作作風,服務于民的工作宗旨蔚然成風;人性化搞好農村干部管理,實行了村干部定期體檢制度和村級大事要事督導檢查制度,激勵了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在黨員隊伍建設中,著力解決個別支部多年不發展黨員的問題,并實施了“組織員列席支部大會”制度,在支部會上發現班子矛盾,及時溝通,調處解決,將矛盾化解到萌芽之中。開展了“平安創建”活動。按照“抓關鍵人、辦熱點事、找著力點”的穩定工作思路,穩妥做好矛盾糾紛排調工作,今年全鄉未出現矛盾激化及越級訪、群體訪事件。加大了取締非法制售煙花爆竹的宣傳攻勢,強化特情舉報和獎勵政策,增強了群眾參與打擊取締的積極性。加強了安全生產監管。與各企業簽定了《安全生產工作目標責任狀》,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全年未發生一起安全責任事故。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接軌天津戰略還需進一步深化、細化、具體化,以促進企業間的大聯合、強聯合;二是主導產業尚不突出,園區建設剛剛破題;三是**冬棗的品牌保護意識不強,措施還不到位;四是受體制和鄉村財力制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群眾“三難”問題解決得還不夠好。以上問題,還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去克服解決,鄉黨委、政府也有信心克服困難,全力推進,完成明年的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