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指導意見

時間:2022-11-28 05:21:00

導語: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是傳統名貴中藥材。浙江是全國率先發展*產業的省份,是*類保健食品的生產基地和消費大省。進一步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對推動中藥現代化建設,發展效益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積極意義。

一、我省*產業的發展狀況

我省是首先開發*藥品和保健食品并實現產業化生產的省份之一,經過十多年的市場培育,已形成了集科研、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目前,全省*類藥品和保健食品的年銷售規模近4億元,拉動相關產業產值十幾億元,成為保健食品領域的拳頭產品和中藥現代化工程建設的重要成果。

一是*率先實現人工栽培,形成“公司加基地”為主的種植模式。*系蘭科石斛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主要生長于海拔1600米左右的山地半陰濕巖石上。1987年國務院頒布的《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將*列為保護品種。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在國內率先進行組織培養及人工栽培研究;浙江天皇藥業有限公司率先成功實現人工栽培,并形成規模化種植。隨后,浙江大學、省中藥研究所等研究單位及部分企業繼續進行多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使得*的人工栽培成活率和畝產量穩步提高,種植成本大大降低,為進一步實現規模化生產提供了保障。省農業廳牽頭制訂了浙江省地方標準《無公害*》,2007年5月,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式并實施,該標準對促進*的規范化種植及*產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到2006年底,全省有36個單位(農戶)在省內建立了46個*種植基地,占地面積7千余畝,種植面積5500余畝。一些公司還在云南思茅、德宏地區建立了*種植基地。

二是*相關產品得到開發,形成較大市場份額。1993年,浙江天皇藥業有限公司成功開發以*為主要原料的鐵皮楓斗晶,之后省內其他保健食品企業也陸續開發了*膠囊、鐵皮楓斗顆粒、鐵皮楓斗膠囊、鐵皮楓斗茶、鐵皮楓斗浸膏和*軟膠囊等數十種產品。涉足的生產企業迅速增加,以*為主要原料的藥品和保健食品熱銷于市場。國家保健食品審評中心數據顯示,全國以*(楓斗)為原料的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共有30家,產品有40多種;而我省*生產企業達20家,產品有30種,其中已經投產的生產企業有15家共23個品種,初步形成一個具有浙江特色、保健醫療效果確切、新興的*產業群。

二、*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原料生產方面。一是由于*種植難以普及,*原料產量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缺口,部分企業只能以原料供應量來定生產量,*原料生產和供應尚不能滿足保健食品和藥品生產需要。二是由于各企業間的*原料及不同批次的原料存在品質差異,并且缺乏統一的種植和采購質量控制標準,使得以*為主要原料的藥品和保健食品的質量管理難度加大。三是部分生產企業對*原料投料把關不嚴,有的甚至以次充好或用非*進行投料,導致一些有問題的原料進入生產環節,嚴重影響了產品質量和市場形象。

(二)產品生產和質量方面。一是*類原料缺乏科學、可控性強的質量標準及檢驗檢測手段。目前,以外觀性狀鑒別*原料和以粗多糖為主要指標鑒別產品的做法,既難以辨別制成品中是否含有*成分,又難以測定*有效成分的含量;特別是各級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缺乏*專屬性的檢驗方法,給魚龍混雜以可乘之機。二是*類產品的標識和聲稱與內在品質不一致。一些標識為*(楓斗)的產品并非*,而是其它種類的石斛產品,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三)監督管理方面。管理體制不順,監管部門職責不清,管理乏力。以植物藥材為主要原料的藥品和保健食品,其質量不僅取決于生產質量的控制,也取決于原料質量。但目前從種植源頭到加工生產直至終端銷售,分別由農業、經貿、工商、質檢、食品藥監等多個部門分頭管理,職責不明,責任不清,越位和缺位管理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推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主要措施

我省*產業總體發展目標是:建立起以骨干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原料的種植和生產實現規模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產品創新、質量可控、品牌效應明顯,熱銷國內藥品和保健食品高端市場,在更大范圍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爭取到2010年,種植基地面積達8000畝以上;產品銷售產值達7億元;培育銷售產值1億元以上的骨干企業3—4家。

(一)完善*種植業的管理

1、著力發展*規范化種植基地。充分發揮杭州、金華、臺州等*主要產區的優勢,在現有基礎上,完善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種植規模和配套的組培苗培育規模。

2、推進品種認定和基地GAP認證工作。鼓勵骨干企業開展*品種認定工作,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向食品藥監部門申請GAP認證。省經貿委、科技廳、農業廳等部門,對*種植品種通過省級認定和種植基地通過GAP認證的生產企業,在專項資金安排上給予重點支持。

3、強化種植基地管理。加強對新申報*類保健食品品種植基地的核查,嚴把產品注冊審核關,對無基地來源的產品申報不予受理。企業在建及新建省內外*種植基地,應向省食品藥監局備案(含建設地、規模、技術等內容)。建立種植基地的有關信息檔案,加強日常監管。企業進行加工生產,不得使用未經備案確認的種植基地的原料。

(二)加強技術攻關和質量管理工作

1、推進*優質高產種植技術的研究及應用。進一步提高種苗的大田成活率和畝產率,降低生產成本,為擴大種植面積提供技術保障。

2、加強*質量標準制定及檢測技術攻關工作。支持企業聯合科研單位從性狀、顯微、DNA分子以及化學成分、指紋圖譜等方面開展質量標準難題攻關,研究制定一整套質量標準。省經貿委、省科技廳等部門形成合力,加大對質量標準研究的支持力度。

3、加快產品和工藝技術創新。進一步開發*系列新產品,開發不同組方成份、不同劑型、不同價位的保健品,滿足百姓用藥和保健需要。應用先進適用的提取加工技術改造傳統提取加工業,提高*提取加工水平和質量水平。

4、嚴格企業生產過程的質量管理。藥品生產企業嚴格執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嚴格執行《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建立嚴格的生產原料采購、生產記錄、產品檢驗等管理制度,完善相關臺帳。

5、培育一批重點骨干企業和品牌。重點培育浙江天皇藥業有限公司、杭州天目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武義壽仙谷藥業有限公司、浙江森宇實業有限公司、杭州胡慶余堂藥業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及品牌,發揮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的領頭羊作用,帶動周邊企業和農戶發展種植產業。

(三)嚴格對產品生產經營的監管

1、加強對*生產環節的監管。嚴格實施GMP管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加強對生產企業的質量監管,建立日常的動態管理制度。

2、加強對*流通環節的監管。嚴格產品標識、廣告的管理。對外省企業的產品,銷售單位要主動索取具有法律效力的品種來源鑒定報告等證明文件。工商、衛生等部門做好*產品流通環節的日常監管工作。

3、理順保健食品監管體制。按照“誰發證、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盡快實行保健食品的市場準入許可、安全監管、行政執法管理的全過程統一監管,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從根本上提高*產品監督管理的有效性。

4、發揮行業協會和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和企業管理。研究制訂企業公約,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