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廳職稱改革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11 04:45:00

導語:人事廳職稱改革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事廳職稱改革工作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人才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做好職稱工作,積極服務人才強省戰略,現對當前深化職稱改革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1、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以有利于調動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有利于加強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出發點,建立以業績和能力為導向的重在社會認可的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努力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配套的、科學的職稱管理體制,為實現中原崛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完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

2、研究制定職稱社會化評審的意見和辦法,不斷完善“個人自主申報、社會公正評價、單位自主聘用、政府宏觀調控”的人才評價與使用機制。從20*年起在經濟、統計、會計、審計、翻譯、律師、公證、工藝美術、計算機軟件等系列的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試行社會化評價,凡在河南工作、與單位確立了人事、勞動關系的專業技術人員,不論戶籍、身份和單位性質,不論檔案在何處管理,不受單位崗位數額和結構比例限制,只要符合申報條件,均可自主申報,參加社會化評審和考試。

3、打破人才身份、學歷、資歷和所有制限制,拓寬人才評價的服務范圍。在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的工人身份的人員,可通過評審、考試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注重業績和能力的評價,不具備規定學歷和任職年限、業績突出的人員可破格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發展面向社會的人才評價工作,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在職稱評聘、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等方面與國有單位一視同仁。在部分系列和專業研究探索機關工作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評價工作。

打破系列(專業)崗位限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申報多種職稱資格,鼓勵專業技術人員一人多證、一專多能。

4、豐富和完善人才評價方式。根據不同系列(專業)崗位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科學化的評價辦法,采用以考代評、考評結合、考核認定、同行評議、直接聘任等多種評價方式,逐步引入筆試、面試、述職、答辯、人機對話等手段,豐富評價方式,提高評價質量。衛生、審計、農業等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繼續實行考評結合。從2005年起,經濟、會計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實行考評結合的辦法;除國家統一部署的以考代評專業外,圖書、檔案系列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實行以考代評;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可采取評審、初聘、答辯、專業技術知識測試等評價方式。

5、建立以業績為依據,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科學的人才評價標準體系。注重學術技術能力和工作業績的考核,根據不同行業、專業的實際情況,修訂完善有關系列的申報評審條件,制定以考察創新能力和工作業績為主,真正體現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業績、水平的人才評價標準。

6、改進和完善對評審委員會的管理。改進評審委員會按行業、部門組建的模式,由政府人事部門或其委托的行業主管部門等機構按照科學化、專業化、社會化的要求組建評審委員會。加強評委會專家庫建設,在跨部門、跨單位、跨地域的同行專家中選聘并建立評審專家庫,吸納知名專家學者,組建一支專業性強、學術技術水平高、公道正派的評審專家隊伍。全面推行評委會及專業(學科)組成員由計算機隨機抽取產生的辦法。建立對入庫人選的考核、監督制度,嚴格評審委員會的備案審批制度,有效監督其評價的客觀公正性。

7、進一步調整完善職稱外語等相關政策。根據不同行業、專業特點和專業技術人員實際,進一步擴大外語免試范圍,出國留學一年以上的人員、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人員、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人員、在鄉鎮工作的人員以及其他在科技進步和創新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申報(聘任)副高及以下專業技術職務免試外語。適應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需要,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凡未完成繼續教育任務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得聘任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

8、加強對職稱考試工作的研究和指導。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實施考試的專業領域和考試方法,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不斷拓展考試范圍。加強對專業技術資格、執業資格考試的指導和監督,會同職稱考試部門,規范考試報名、資格審查、考場監督、試卷評閱、證書辦理等工作程序,不斷推進考試現代化建設和制度化建設。

三、改革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

9、以打破專業技術職務終身制為重點,加快評聘分離、以聘代評改革步伐。以科學設崗為基礎,以加強單位自主聘任為核心,充分落實單位用人自主權,建立“按需設崗、按崗聘任、競爭擇優、優勝劣汰”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制度。除教師系列外逐步推行專業技術資格評價與職務聘任相分離,取得的專業技術資格只作為能力和水平的標志,不與工資等待遇掛鉤,由單位根據崗位需要擇優聘任。對具有評審權的省屬高校和部分科研院所,經批準,其主系列可不再進行一年一度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由單位組成聘任委員會,在政府人事部門核定的結構比例和崗位數額內直接聘任專業技術職務。

10、不斷完善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及最高職務設置標準。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實行科學設崗基礎上的最高職務限制和結構比例控制;實行企業化管理和非政策性收費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在結構比例和最高職務設置標準指導下,自主設置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自主聘任專業技術職務;企業可根據國家和我省有關政策,制定符合自身實際需要的職稱管理辦法。

11、加強聘后管理。事業單位要根據《關于做好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設置工作的指導意見》(豫人職[2002]36號),自主、科學設置專業技術崗位,明確各崗位的職責任務,規范聘任程序,加強聘后考核,實行動態聘任,嚴格聘后管理。對需要具備執業資格的崗位和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專業,必須取得相應執業資格,方可聘任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建立健全適合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特點的考核評價體系,把考核結果作為續聘、解聘、晉升、獎懲的依據。建立解聘辭聘制度,疏通人員出口渠道,解決專業技術人員能進能出問題。對于特別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單位根據需要可實行低職高聘;對于不能履行崗位職責的專業技術人員,實行高職低聘、緩聘或解聘。

四、積極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12、認真做好執業資格制度推行工作。根據國家人事部的統一部署,按照“統籌規劃、科學論證、急需先建、逐步實施”的原則,加快對從事涉及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專業技術崗位實行執業資格制度的步伐。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要求,加強對執業資格制度推行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會同有關部門對企事業單位關鍵崗位人員資格考試、注冊情況進行檢查,努力實現執業資格制度的依法管理。

13、探索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認證制度。根據市場發展、行業需要,會同有關專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有關組織,研究建立不同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認證制度,積極開發職業水平考試項目,建立實施面向市場需要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五、為高層次人才開辟“綠色通道”

14、在特殊崗位實行終身教授、終身研究員制度。為穩定我省重要的學術骨干,進一步推動事業單位聘任制度的改革,建設一流的學術骨干科研隊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進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時,對作出杰出貢獻,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可實行終身教授、終身研究員制度。終身教授、終身研究員一經聘任,聘期可直至退休,單位無正當理由不得解聘。

15、為引進高層次人才服務。留學并取得碩士以上學位的歸國人員、從省外引進的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具有博士學位并已取得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可不受專業技術崗位限制,隨到隨聘,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達到控制限額的,可單列專業技術崗位。從省外引進的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可直接確任其任職資格并聘任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歸國留學人員可比照同等學歷、同等資歷人員直接申報評審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16、開辟人才成長“快車道”。博士學位獲得者、在國外取得碩士以上學位的留學歸國人員以及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省管優秀專家、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方面一等獎的主持人,以及其他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申報評審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可不受任職年限限制,經單位和同行專家推薦、人事部門批準后可破格申報,特別優秀的,可越級申報。取得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到鄉鎮工作,申報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任職年限可適當放寬。

六、加強宏觀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17、政府人事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職稱改革工作統一管理的要求,發揮政府人事部門綜合管理、指導協調、監督檢查的作用,積極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改進完善職稱信息管理軟件,加快職稱工作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落實好“公開、展示、考核、評議、監督”相結合的申報、推薦制度和評審結果的公示制度。有計劃地開展培訓工作,不斷加強職稱工作隊伍的自身建設。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為廣大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優質高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