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8-14 08:34:00
導語:獨家原創: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金融業的經營管理文化中,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想辦法努力提高人的素質,發掘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在金融業各項工作中的作用。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就是要把“人”的作用的發揮當作第一生產要素,培養金融員工積極熱情向上的精神風貌,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共同意志和目標追求的精神力量作用,形成實現金融經營管理目標的合力,把員工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勞動紀律同員工的主人翁權利、義務、責任、榮譽、利益結合起來,發掘人的潛能,形成員工心情舒暢、奮發進取的工作環境,從而有效地實現經營管理的目標。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企業文化作為企業中的一種管理思想,作為現代企業的靈魂和精神支柱,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的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的重點,甚至是主要手段。21世紀是“企業文化管理”的時代,也是“企業文化致勝”的時代,面對新時期的企業管理,面對農村信用社所處的改革新形勢,結合農村信用社工作實際,本文對加強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提出以下淺見。
一、農村信用社目前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和成因
農村信用社由于體制原因,幾十年以來,已經折騰得千瘡百孔,苦不堪言,從上到下沒有垂直的管理機構,更沒有整個系統的企業文化。近年來,雖然有的聯社對構建企業文化進行過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經驗,但其總體而言,是低水平的,可謂是“鄉里獅子鄉里舞”,沒有其他專業銀行那種大氣和風度,其現狀可以分析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企業物質文化建設比較落后
物質文化建設主要是指經營的硬環境。就農信社而言:營業網點的空間普遍比較狹小、擁擠,門面裝璜比較陳舊,標牌、標識不夠統一、醒目,營業廳內宣傳用語、利率牌的布置沒有統一的格調和標準,網絡建設嚴重滯后,安全保衛設施和裝備相對較差。
二是企業精神文化建設滯后
目前,農村信用社部分員工對改革缺乏信心,精神不振、士氣不高、愛崗敬業意識比較淡薄。少數員工貪圖安逸,追求享樂,不能正確處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對自己的蠅頭小利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甚至權欲、私欲膨脹,利用工作之便和手中的權力向客戶索取不正當的利益;部分員工自我約束、嚴于律己的意識比較淡薄,不遵守單位的制度和紀律,工作中我行我素,隨心所欲;有的服務意識差,服務觀念陳舊,這些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農村信用社的企業精神和外部形象。
三是企業的管理文化建設不夠規范
農村信用社管理文化建設不夠規范主要表現為:員工行為不夠規范;管理制度不夠規范;制度的覆蓋面較窄、管理制度執行不夠規范;有的制度沒有執行,有的制度是選擇性地執行,隨意性較大;業務操作程序不夠規范,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和隱患;企業民主管理不夠規范,企業民主評議領導、社務公開流于形式,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不能很好堅持等等。
二、加強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建議
怎樣加強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筆者認為:“堅持人本第一的理念,堅持把農信社當成‘家’來經營的理念,堅持領導全程參與的原則,把我們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到鼓勵和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上來,把職工群眾認同不認同、滿意不滿意、支持不支持作為我們衡量工作的標準,最大限度地滿足全體員工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增強農村信用社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強員工的使命感、歸屬感,全力提升農村信用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打造全新的農信品牌”。
(一)著力構建農信社先進的物質文化
一是要構建規范統一的視覺標識。以省級聯社為單位,規定使用統一的社徽,標準字體,標準色和標準廣告宣傳用語等基本視覺要素,以確立農信社的整體對外形象,吸引社會公眾對農信社的矚目和關注。二是加大資金投入著力改善農信社經營環境和生活環境。對現有營業網點進行一次全面系統檢查和測試,對業務量較大和有發展潛力的網點進行裝修改造,對業務量較小,效益不佳的網點堅決進行撤并和整合。三是重視對業務環境的美化,所有營業網點要真正做到環境干凈優美,窗明幾凈、簡潔典雅、冬暖夏涼、花木青翠,使客戶踏進農信社的門就能感覺到春風拂面,賓至如歸,共享農村信用社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成果。四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全體員工的物質利益需求。我認為,企業的任務主要是二項,一是在國家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千方百計使企業利益最大化,創造出更多的稅收和盈利。二是在企業效益提升的前提下,不斷地提高全員的經濟待遇和物質生活水平,使他們充分享受企業發展和效益提高所帶來的物質成果,否則,再好的企業文化建設也不能得到員工的認同。
(二)全力營造農信社優美的精神文化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活力之源,它是企業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歷史傳統、創業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精神動力等意識形態的總和。這種群體意識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強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它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斗志,鼓舞員工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信心和決心。那么怎樣來營造企業的精神文化?首先要提高認識,強化領導責任,要明確由一把手負總責,并將精神文化建設納入責任目標考核的范疇,與領導的經濟利益真正掛起鉤來,使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能夠和諧發展,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其次完善精神文化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要清理原有各種制度,將精神文化建設的制度和規范進行整合,不完善的要進行修訂和完善。再次是加大對企業精神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添置一些必要的企業文化服務設施,經常開展一些健康有益、員工樂意參加的群眾文化活動,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和諧、朝氣蓬勃的文化氛圍,促進企業和諧發展。
(三)積極推進農信社管理文化建設
農村信用社管理文化建設要強化以下內容:一是清理和規范管理制度建設,對前段過多、過濫的規章制度和管理制度進行一次全面的梳理,該補充的補充,該廢止的堅決廢止,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制度匯編。二是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度,再好的制度不執行就是一張廢紙,要落實制度執行的相關程序和規則,對于沒有認真執行的單位和個人要追究責任。三是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防止權力大于制度。四是全面加強基礎管理,對基層農村信用社要全面實施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建立農信社系統標準化管理體系,不論是員工行為規范,還是政策實行規范和業務操作規范等,都要嚴格按照標準化管理的要求執行。五是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民主評議領導干部制度,不斷推進民主管理進程,創造一種民主和諧、制度嚴明、緊張有序的工作環境,使企業民主制度建設和民主監督真正落到實處。
(四)大力倡導農信社優秀的企業行為文化建設
企業行為文化建設是該企業員工綜合素質的整體反映,是一個較長的培育過程,鑒于此,培育優秀的行為文化要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全面加強全員政治理論和業務技術培訓,提高全員整體素質;二是實施全員走出去戰略,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一線員工到優秀企業考察學習,接受先進企業優秀文化的熏陶;三是改善農信社組織架構,拓寬農信社人員流動渠道,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 上一篇:會計誠信缺失根源分析論文
- 下一篇:企業資產減值會計新準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