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08 02:12:00

導語:市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意見

20*年全市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完成市委確定的“奮力實現全面小康、科學推進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宜居工程”三項重點工作,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部署,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基本方針,著力攻重點、破難點,在完善安全責任體系和規范內部管理上下功夫。以圍繞預防和減少事故為目標,標本兼治,重點治患,強化安全管理基礎,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杜絕重特大事故,遏制較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和涉險事故,保持特種設備安全運行態勢。

一、主要工作目標

1、特種設備萬臺事故率(按07年統計口徑)不超過0.5,無重特大事故;萬臺設備死亡人數不超過0.49;

2、新增特種設備設備注冊登記率100%;

3、重點監控設備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100%;

4、列入計劃的設備定檢率100%;

5、制造、安裝監督檢驗率100%

6、重大隱患整改督查率100%;

7、生產企業違規案件查處率100%;

8、較大以上事故結案率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強安全管理基礎工作

1、加強化工、冶金、浴室、賓館飯店等重點企業、重點設備的監督檢查,督促使用單位加強安全管理,及時落實事故隱患整改工作。

2、加強對特種設備制造、安裝、維保等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嚴肅懲處違規違法行為。

3、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基礎管理工作,健全并不斷完善企業特種設備各類基礎臺帳。

4、加強氣瓶安全管理,提高氣瓶充裝、使用環節的安全可靠性。

5、經常性地開展特種設備安全法規標準的宣傳活動,特別要充分利用“節日”、“黃金周”、“安全生產月”等時機,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知識進工廠、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通過社會化宣傳活動,普及特種設備安全法規知識和安全使用常識,提升全社會安全生產意識,增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的影響力。

6、開展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企業法人和設備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通過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增強企業特種設備安全責任意識。嚴格規范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考核工作,確保考核質量。

7、完善安全監察組織網絡的建設。根據《南通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協管員、監管員管理辦法》,修訂完善特種設備協管員、監管員管理制度,明確工作職責,規范工作程序。進一步確定協管、監管的范圍和區域,努力實現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員、協管員、監管員整體聯動的安全監察工作格局,努力消滅監管的盲區和死角。

8、加強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主動、積極、科學地開展特種設備事故調查處理,提高事故結案率,完善上報和統計分析工作。不斷從事故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防范同類事故再度發生。

9、制定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規劃,主動融入政府應急救援體系,推動企業編制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預案并組織演練。督促并指導使用單位制定針對不同設備的專項預案,特別要加強對重點監控設備應急預案演練的督導。

(二)繼續鞏固提高專項整治成果

1、進一步深入開展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和起重機械專項整治工作,在2007年開展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和起重機械專項整治工作的基礎上,繼續督促企業按照國家、省、南通市的要求,改造吊運熔融金屬的起重機械和簡易升降機,消除事故隱患。

2、針對鋼絲繩、船舶鋼結構行業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薄弱這一情況,對鋼絲繩、船舶鋼結構生產企業特種設備開展專項整治,提升鋼絲繩、船舶鋼結構生產企業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水平。

3、繼續加強對氣瓶檢驗站和充裝站的監督檢查,進一步鞏固氣瓶充裝專項整治成果,堅持“自有瓶”充裝監管制度,努力推行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三)完善監管模式全面落實安全主體責任

1、督促企業采取有效措施,認真落實好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繼續加強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責任告知”,凡新登記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辦理設備注冊時必須先進行安全責任告知,對尚未告知的使用單位,通過檢查、檢驗等逐一進行告知,力爭安全責任告知覆蓋面達到100%。要督促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加強安全管理,認真核查“三落實、兩有證、一檢驗”的情況,著重落實安全責任告知的有效性。認真研究對策,在督促企業全面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的有效性上下功夫,要有所突破。

2、認真總結推廣“落實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責任標桿企業”工作經驗,深入開展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管理達標活動。氣瓶充裝單位、重點設備監控單位、特種設備制造單位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必須全部達標,同時,轄區內至少要完成100家企業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達標任務。

3、通過監督檢查和推廣先進經驗,督導企業采取有效措施,落實安全責任,對沒有認真落實安全責任,事故隱患嚴重的企業要堅決依法查處。

4、逐步完善重點監控設備監管辦法,督促相關企業和單位加強安全管理,確保重點監控設備安全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