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人才教育培訓提高人才素質的提議

時間:2022-08-26 04:18:00

導語:強化人才教育培訓提高人才素質的提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化人才教育培訓提高人才素質的提議

強化人才隊伍的教育培訓,人才隊伍素質事關全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提高現有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關鍵。

為全面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快推進“三大工程”提前年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現就進一步加強教育培訓工作,全面提高人才隊伍素質提出以下意見:

一、強化人才意識,切實加強教育培訓工作

人才是第一資源,擁有人才優勢,才能在當今和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經過多年的積極努力,我市已培養造就了一批素質較高的中高級人才隊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但就目前我市人才隊伍整體而言,還存在著人才數量規模不足,人才資源分布不夠均衡,人才作用發揮不夠理想,實用人才缺口較大等問題。因此,改善人才環境,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科研開發人才、科技創新人才、現代經營管理人才和黨政管理人才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人才教育培養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增強責任感,把培養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要盡快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實施人才培訓開發工程,努力建設一支規模大、素質高人才隊伍。要立足現有人才隊伍實際,不斷拓寬教育培訓渠道,加大力度,全面落實大教育、大培訓的要求,為現有人才學習培訓、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要依托現有的中高級人才隊伍,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創新教育培訓方式,注重教育培訓實效,努力培養一大批青年學科帶頭人和專業技術骨干。要在穩定現有人才隊伍的基礎上,培養適用人才,引進急需人才,儲備未來人才,努力創造人才輩出的環境。

二、明確職責任務,形成齊抓共管格局

按照五支人才隊伍一起抓的工作思路,根據“”規劃,進一步推進和完善人才教育培訓體系,相關部門要結合自身工作職能,分類別、分層次制定人才發展、教育培訓規劃,形成多渠道、多形式、重實效、充滿活力的大培訓格局。組織人事部門要全面落實中央《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人事部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實施方案》(國人部發[5]73號),制定《黨政人才發展規劃》、《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專業技術人才發展規劃》、《專業技術人才教育培訓規劃》,并負責組織實施;經委要結合我市經濟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制定《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發展規劃》、《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教育培訓規劃》,并負責組織實施;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認真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中辦發[]15號文件),制定《技能人才發展規劃》、《技能人才教育培訓規劃》,并負責組織實施;農牧、水務等涉農部門要根據《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實施辦法》(國人廳發[]34號),結合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際需要,盡快制定《農村實用人才發展規劃》、《農村實用人才教育培訓規劃》和相關配套實施辦法,并負責組織實施。各縣區、各部門及企事業單位也要結合實際,提出人才發展規劃,確定教育培訓目標,并認真組織實施。

三、突出培訓重點,豐富教育培訓方式

1、以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加強黨政領導人才的教育培訓。認真按照我市《關于大規模教育培訓干部的實施意見》,著力抓好黨政領導干部、青年后備干部主體班次的培訓,積極安排干部參加上級統一組織的調訓。堅持縣(處)級黨政領導干部輪訓制度,5年內利用黨校將縣(處)級黨政領導干部輪訓一遍;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黨政領導干部及其后備干部到國(境)外培訓;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建立培訓點,定期選派縣(處)級黨政領導干部及其后備干部參加培訓學習;定期邀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就政治、經濟、法律等問題進行專題講座;積極鼓勵公務員參加各類在職研究生學習。同時,要按照轉變政府職能,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以及職位和職業發展的需要,依據國家公務員制度和法規,有計劃地分級分類對公務員進行培訓,注重辦公信息化、自動化等方面的技能培訓,抓好少數民族干部、非中共黨員干部、婦女干部等的培訓,特別要注意培訓其中優秀的年輕干部。各部門單位要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以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為目標,根據工作性質、特點和需要,采取多種措施,開展廣泛的教育培訓活動,努力建設學習型機關,盡快提高我市黨政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2、以提高創業能力為重點,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訓。充分發揮我市與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建立產學研孵化基地的優勢,每年組織部分年輕、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到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進行脫產培訓、參與項目研發;定期選派一定數量的企業經營管理者,以及具有一定實踐經驗和發展潛力的年輕優秀的企業中層經營管理人員參加自治區在發達地區組織的“企業之星”專題培訓活動,到福建、山東等地的知名企業掛職鍛煉;組織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積極參加工商管理知識培訓,逐步推行工商管理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實行持證上崗制度;適時組織一定數量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到國(境)外進行短期培訓;通過開設“青年企業家論壇”、“循環經濟論壇”等,邀請院士專家、掛職“博士服務團”成員、區內外企業家與本市規模以上企業的經營管理人才進行咨詢指導、探討交流;定期舉辦有關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專題講座,邀請國內著名企業家及經濟學專家、教授來我市講學,組織到工業園區、企業開展專題輔導,開展“送學上門”活動,加快培養一批管理水平高、市場開拓能力強的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3、以提高創新能力為重點,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教育培訓。制定和實施《市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暫行辦法》,實施以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工程;結合我市重點產業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每年選送一定數量的年輕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到省內外相關企業、科研院所掛職鍛煉、學習培訓;積極支持鼓勵年輕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在職攻讀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創造條件,推薦、組織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參加“西部之光”、“基層之光”學習研修活動;充分發揮本市現有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帶動輻射作用,入選市“351”人才工程、自治區“313”人才工程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以及享受各級政府特殊津貼的人選,要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人才培養活動,采取“一帶一”、“一帶多”等方式,以老帶青,以師帶徒,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學術和技術交流活動;專業技術人才相對集中的農牧、水務、建設、園林、教育、衛生等系統和重點行業,要依托全市實施的重大項目建設、重點課題研究,啟動“項目(課題)對接育才”計劃,開展“學科帶頭人培養后備人才”等人才培養活動,有目標、有重點地培養一大批中青年學術棟梁和技術骨干,推進行業整體水平有新的提升;各企事業單位要結合行業特點,積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各種教育培訓活動,不斷更新專業技術知識,大力提高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

4、以提高實踐操作能力為重點,加強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訓。動員社會力量積極開展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大力支持寧夏理工學院與韓國韓中新科人才交流中心進行合作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積極選送高技能人才參加全區“充電工程”,進行高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倡導和支持企業根據生產經營的需要,采取聯合辦學、委托培養、自主培訓、名師帶徒、技術練兵等多種方式自主培養高技能人才;有計劃地組織開展“訂單式”培訓,針對我市重點產業和企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確定重點職業領域,突出重點培訓方向,定向培養行業、企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本地無法承擔的培訓任務,要充分利用域外培訓資源,采取遠程教育、網絡培訓、外聘專家、輸出深造等多種培訓渠道,加快培養能夠支撐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高技能人才;鼓勵企業結合技術改造和項目引進,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并通過新產品研發、技術攻關等活動,促進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5、以提高致富能力為重點,加強農村實用人才的教育培訓。依托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市農廣校、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等培訓基地,以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種養戶和農村專業協會及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農村經紀人及農村致富帶頭人、回鄉初(高)中畢業生等人群為重點,開展“綠色證書”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化為具有開發、生產、銷售等技能的創新型實用人才;進一步深化“村企合作”工程,結合項目實施,依托企業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定向培訓、就地轉移上崗;依托種養殖基地,發揮“科技特派員”的特長的技能,進行經常性的實地指導培訓,適時引進國內外智力,開展新技術專題輔導,提高種養殖人員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術;發揮農村能工巧匠的示范帶動作用,定期組織舉辦專項技能培訓班,開展以師帶徒、結對培養等活動,提高勞動力的實際操作技能;鼓勵大學畢業生在農村“三支一扶”期間開展科普活動,帶領農村勞動力進行創業實踐,以更新知識,提高素質;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廣泛吸納農村實用人才參與項目開發建設、新技術推廣,開展“雙培雙帶”等活動,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素質;定期組織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到區內外農村經濟發達地區學習、參觀和考察,開闊眼界,拓寬思路,增強致富能力。

四、加強組織領導,全面提升人才隊伍素質

各縣區、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要把人才教育培訓工作作為提高人才素質的重要抓手,作為人才工作的重要內容,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切實落實人才教育培訓工作的各項要求,把具體工作抓緊抓實。人才辦要加強對人才教育培訓工作的宏觀指導,主動協調,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人才教育培訓工作,認真督促有關部門抓好落實,要注重發現、培育人才教育培訓工作中的新做法和先進典型,并適時組織進行宣傳推廣。各企事業單位要充分發揮在人才教育培養中的主體作用,結合實際,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積極參與區、市組織的各種教育培訓活動,努力為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