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造林綠化意見

時間:2022-10-10 04:04:00

導語:貫徹落實造林綠化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貫徹落實造林綠化意見

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為緊緊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給國土綠化工作帶來的新機遇,進一步提高全縣城鄉綠化水平,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綠色、生態,攜手共建綠色家園,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以重點工程項目為依托,以機制創新為動力,科技興林為手段,依法治林為保障,全黨動員,全民動手,精心打造綠化精品,全面提升城鄉綠化水平,攜手共建綠色家園。實現農田林網化、河渠路堤林帶化、村莊森林化、城鎮園林化、城鄉綠化一體化的國土綠化新格局。

二、建設原則

1、堅持科學發展觀,將林業建設與全縣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正確處理林業建設和農業生產的關系,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區治理。

2、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兼顧經濟社會效益,將林業建設與農民增收緊密結合。

3.堅持科技興林,適地適樹的原則,多林種、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相結合。

4.堅持依法治林,保護與發展并重原則。

5.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原則,放手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完善營林機制,促進多渠道融資造林

三.任務指標公文范文

年全縣安排人工造林萬畝,植樹萬株。其中三北工程造林畝,植樹萬株;退耕還林匹配造林工程萬畝,植樹萬株;一般造林畝,植樹萬株。育苗保存面積畝,花木保存面積畝,四旁植樹萬株,義務植樹萬株。林網補植萬株。

要求春季完成全部綠化任務,秋季進行補植補造。

四、工程建設內容及布局

全縣安排人工造林總任務畝。其中重點工程安排畝,包括三北工程畝,退耕還林匹配造林畝。具體實施“五綠”工程,即綠村、綠路、綠水、綠網、綠荒。

1、“綠村”工程。年內要求個村莊建成“院內花果飄香、街道綠樹成行、村外綠帶環繞、池塘楊柳婆娑”的綠化樣板村,做到針葉樹、闊葉樹、木本及草本花卉合理搭配,努力達到四季有綠三季有花的建設標準。一是連村路綠化。結合“村村通”工程,路每側栽植喬木不低于2行,樹種限定為毛白楊。株行距2×6或3×4米。綠化率要達到100%。二是環村林帶建設。要充分利用村莊周圍沙堿荒地、隙地、廢棄地,因地制宜開展植樹造林,營建寬度20—30米的防護林帶,樹種以楊、柳、榆、槐等鄉土樹種為主,株行距要求2×6或3×4米。有條件的實行喬灌果花相結合。要求每個鄉鎮必須建設一個經得起看、經得起轉、經得起驗的綠化樣板村。三是村內街道綠化。主要街道每側栽植一行喬木或小喬木,有條件的配置針、彩葉樹種或花灌木。較窄的街道、胡同內采取門前綠化的模式,單側栽植喬木、小喬木或花灌木,村內主街道的綠化率要達到90%以上。四是庭院綠化美化。以大喬木、觀賞樹、風景樹和經濟林木為主,每戶綠化樹種不低于三個。

2、“綠路”工程。一是繼續完善和提高境內主干公路兩側綠化水平和生態質量,加大撫育管理力度,查遺補缺,清除道路兩側貨鋪攤點、拆除違章建筑,保證通道寬度在50-100米,補齊斷帶,保持原有景觀的連續性,建成貫穿東西南北的綠色景觀帶、產業帶。二是鄉村道路綠化。對已綠化的提高標準、檔次,科學配置綠色景觀;對未綠化的要搞好規劃設計,年內消滅現有禿路。樹種以楊、柳、椿、槐、彩葉、針葉等喬木樹種為主,有條件的配置小喬木、灌木、花草,形成綠化層次,實現綠美結合。要求每個鄉鎮至少抓出2條精品亮點路。

3、“綠水”工程。結合水利基本建設,加強骨干河渠堤防綠化。繼續鞏固和完善現有河、渠、堤、塘等水系林網,逐步更新改造老樹種,增加防護作用強、抗逆性強的樹種。要求年內消滅所有禿堤禿渠。綠化樹種以深根性喬木樹種為主。河堤兩側綠化帶寬度不足50米的必須補齊,斷帶的必須補造。

4、“綠網”工程。結合農田基本建設,采取“隨渠就路、隨坡就堤、循環推進、逐片治理”的方式,營建高標準、多功能、抗逆性強的農田林網。計劃造林8000畝,植樹40萬株。其中,潮北建設三個高標準農田林網防護區,造林總面積3500畝,植樹17.5萬株,涉及錢旺、渠口、蔣辛屯三個鄉鎮。其余每個鄉鎮各選擇1—3塊禿渠禿路較集中或樹齡老化、病蟲害嚴重地段進行集中治理,造林4500畝,植樹22.5萬株。要求每個鄉鎮必須建成一塊農田林網精品示范區。

要求:1、主栽樹種以窄冠速生樹種為主;2、林帶必須兩行以上;3、株距3-6米,行距為路寬或2-3米。4、林網網格面積在300畝以內。

5、“綠荒”工程。一要充分挖掘利用沙荒地、鹽堿荒地、村邊閑散地、廢舊棄地及次耕地資源進行造林綠化,消滅綠化盲區和死角,營造速生豐產林、特色經濟林和防風固沙林。要增加苗木品種,杜絕“楊家將”,降低造林密度,保證苗木質量。二是及時對林間隙地、采伐跡地進行造林更新,更新的樹種要區別周邊現有樹種,逐步增加森林的穩定性。

以上各項工程由各鄉鎮制定規劃,報縣林業局審批,各鄉鎮負責組織實施。(具體任務見附表)

五、施工要求

1、苗木供應。

按照《種子法》規定,必須由具備《林木種子生產許可證》、《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以及林業局核發《質量檢驗證書》、《苗木標簽》的苗圃供應苗木。使用縣域外苗木必須開具《檢疫證書》。對使用無“兩證一簽”苗木的,不予資金補貼。

為了從基礎上保證造林綠化質量,需要強調的是,今年必須加強全縣苗圃建設。目前,全縣苗圃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苗圃老化,低檔苗木比例上升,需要加強管理,更新樹種,造林選苗時應慎重,嚴禁使用低檔苗木造林;2、由于市場調節作用,出現大量砍伐苗木現象,造成苗源不足。因此,需要根據群眾需求適時適量發展新苗圃,保證苗木供應。

2、造林要求

全面整地后,穴狀整地,規格不小于60×60×60厘米,栽時適當深栽,回填表土20厘米,保持根系舒展,注意扶正。苗木選擇胸徑3厘米以上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健壯苗木。栽后踏實,澆一遍透水,以后及時補水,確保成活。

3、混交造林比例不低于20%。

4、供電線路下栽植小喬木或灌木。

六、時間安排

月日--月日為準備階段;月日——月日為動員發動階段;月日——月日為造林實施階段。

七、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造林綠化工程是一項政策性、影響面廣的艱巨任務,各級主要領導要親自謀劃,親自組織實施。實行一把手負總則,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分工負責,協同作戰。為加強領導,縣成立造林綠化指揮部,負責全縣造林綠化的組織領導工作。下設辦公室,地點在林業局。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加強組織指揮和協調。

實行縣四大班子成員包片、縣直部門包鄉鎮、林業系統技術干部包工程段的“三包”責任制,加強督導,齊抓共管,確保成效。

2、廣泛宣傳,全面動員

要抓住植樹節前后和造林活動期間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報紙、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和舉辦科技大集、組織會議、印發資料、刷寫標語等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中央和省兩個《決定》及林業法律法規,使國家各項林業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提高全社會對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的認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林業、投身林業、共鑄綠色家園的良好氛圍。

3、提早部署,全面落實

為搞好今年造林綠化工作,必須提前部署,提早安排,切實做好“五個落實”。一是任務落實,將造林任務層層分解到鄉鎮村街,明確責任人;二是地塊落實,根據任務,制定規劃,落實好具體地塊;三是苗木落實,根據任務,搞好調查,選擇良種壯苗,落實具體調苗地點;四是資金落實,動員全社會力量,實行政府、部門、集體、個人一起上,多元化多渠道籌措資金;五是質量標準落實,嚴格按任務規劃、按規劃設計、按設計標準組織施工。

4、完善機制,明確林權

本著“誰造林,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繼續完善承包、拍賣、股份合作等多種營林機制,加快綠化步伐。同時,建立合理的林地有償使用和流轉制度,進一步明確地權林權。同時,需要強調的是,各承包造林大戶必須與村集體或鄉鎮簽定書面協議,口頭協議得不到法律保護。因林地流轉發生林權變更的,必須到林業局進行林權變更登記,其他協議不受法律保護。

5、強化盡責意識,開展義務植樹

通過加強宣傳和豐富義務植樹形式,進一步提高全縣適齡公民履行義務的覆蓋面,提高義務植樹的盡責率。全縣各行業、各部門的適齡公民(男11-60周歲,女11-55周歲)每人義務植樹3-5株。各鄉鎮村街適齡公民義植樹活動由鄉鎮黨委、政府組織,縣直各部門由縣委、縣政府組織,其余城鎮適齡公民由工會、婦聯、共青團組織。

6、加強依法治林,鞏固綠化成果

“三分造林,七分管護”。為鞏固綠化成果,必須強化依法治林。認真宣傳貫徹《森林法》、《種子法》、《森林法實施條例》、《植物檢疫條例》、《森林防火條例》等林業法律、法規,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濫占林地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護林防火,搞好美國白蛾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使全縣林木管護和管理工作步入規范化、法制化管理軌道。

7、按標準檢查驗收,按驗收結果兌現補助

造林結束后,縣政府將組織林業等部門進行嚴格檢查驗收。對今年重點工程建設,凡是按規劃設計、按設計施工、按標準及時完成造林任務和落實林權,且造林成活率達到85%以上的,對用材樹種毛白楊每株補助2元,其余苗木每株補助1元。經濟林樹種每畝補助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