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之都商業發展意見
時間:2022-01-04 09:57:00
導語:購物之都商業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重大舉措,建設購物之都是建設區域性商貿中心、經濟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通過建設上游地區購物之都,有利于集聚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為商貿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建設提供強大動力,為經濟中心建設開辟新路徑;有利于充分發揮“五個建設的效應,增強資源集聚輻射功能和城市綜合競爭力;有利于促進由“生產型”城市向“生產與消費并重型”城市轉變;有利于增加就業,加快城鎮化進程,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全市商貿流通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近年來。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格局初步形成,商業大都市雛形顯現,集聚輻射能力明顯增強,為建設上游地區購物之都打下了良好基礎。市是中國中西部惟一的直轄市,國家規劃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獨特的區位優勢,廣闊的市場腹地,便捷的交通物流,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國發〔〕3號文件對建設上游地區“會展之都”購物之都”和“美食之都”戰略定位,為加快建設上游地區購物之都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二、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激活擴大本地購物消費為基礎,以吸引集聚外來購物消費為重點,以大商圈、大市場、大企業、大項目為支撐,著力優化購物消費環境,完善商品市場體系,延伸購物消費鏈條,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完善市場運行機制,強化集聚輻射功能,把建設成為上游地區購物消費亮點最多、鏈條最長、環境最優、服務最好、拉動最大的購物之都。重點圍繞六大功能,加快購物之都建設。一是消費購物功能。做到商品豐富,業態齊全,設施完善,服務優質,充分滿足居家購物、旅游觀光購物、休閑娛樂購物、網絡購物需要。二是國際貿易功能。加快建設各類現貨市場、交易所、采購中心、配送中心、會展中心,大力發展國際國內貿易,形成上游地區的生產采購中心。三是品牌集聚功能。大力建設高品質商務樓宇,引進高能級企業機構,構筑總部經濟高地;大力引進國際國內頂級品牌,成為上游地區世界高端品牌聚集地。四是時尚引領功能。引領時尚消費潮流,匯集國際國內流行商品,成為上游地區時尚商品聚集地。五是信息集散功能。匯聚商品消費、貨物供應、價格變化、市場變化、政策影響等各方面信息,成為上游地區購物消費信息中心。六是價格形成功能。以大型商品交易市場、中遠期電子交易所等為載體,影響周邊地區價格制定,逐漸成為上游地區商品價格形成中心。
(二)發展目標。
建設購物之都總體分兩個階段推進:
第一階段:—2012年——打基礎、建平臺、擴規模,快速發展階段。到2012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000億元,年均增長16%以上;商品銷售總額達到10000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市場交易額達到60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進出口達到450億美元,引進外資達到80億美元;零售商業設施面積達到3500萬平方米,年均新增100萬平方米以上;外來購物消費占比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國際一線品牌達到50個以上。培育社零總額超100億元的商圈6—8個,其中超300億元的2個;年銷售額超100億元的商貿企業達到8—10家,其中超500億元的1家;年交易額超100億元的批發市場(交易城)達到13個,其中超200億元的3個;市級以上商業特色街(城)達到30條(個);為上游地區“購物之都”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第二階段:2013—2015年——提升品質、提高品位、豐富內涵、提檔升級,初步成型階段。到201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000億元以上;商品銷售總額達到16000億元以上;市場交易額達到10000億元;進出口達到1000億美元,引進外資達到160億美元;外來購物消費占比超過35%,國際一線品牌達到60個以上。社零總額超500億元的商圈達到2個;年銷售額超800億元的商貿企業1家;年交易額超500億元的批發市場(交易城)1個。基本形成功能配套、名店云集、名品薈萃、對外輻射作用明顯的上游地區購物之都框架,成為西部最具影響力的購物消費樂園。到2020年,建成市場規模龐大、商品豐富齊全、消費環境優越、聚集能力較強、輻射范圍廣泛、都市魅力彰顯、在國際上擁有較高知名度的內陸國際貿易中心和上游地區購物之都。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基礎平臺布局和建設。
按照多中心、組團式發展格局,集中力量打造大商圈、培育大市場、實施大項目,加快基礎平臺建設并優化布局,構建購物之都框架。
1.大力發展城市商圈。堅持“商住分開、人車分流、立體開發、集中打造”的理念,把都市商圈建設成為特色鮮明、業態優化、設施先進、配套完善、信息化水平較高的現代化都市購物消費中心。著力提升解放碑、觀音橋、三峽廣場、南坪、楊家坪都市成熟商圈檔次,優化形象,強化功能,凸顯特色,提高集聚輻射能力。加快建設江北嘴、渝北兩路、大渡口城區、巴南李家沱、北碚城南、西永、茶園、禮嘉—悅來等新興商圈。有序發展城市新區新興組團商圈、主題商圈,培育發展北部新區商貿商務核心區。順應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建設,接軌國際采購與高端購物消費。在北部新區布局“國際品牌村”、世界名車4S店集群等高端零售業態;在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布局國際品牌區域配送管理中心、跨國企業采購中心、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等。適當超前規劃,高起點打造萬州第二大城市商圈,建設完善涪陵、黔江、永川、合川、江津五大區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商圈,形成區域性傳遞輻射節點。積極發展區縣(自治縣)商圈,統一規劃,預留空間,分步實施,把區縣(自治縣)商圈建設成為各區縣(自治縣)的商務商貿核心區和形象展示區。
2.科學布局商品市場。以建設“西南大市場”為目標,堅持綜合市場與專業市場、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多元發展。在市場體系上,重點建設中國西部進出口商品集散地、東部商品西進集散地、生產資料集散地、特色工業品集散地,中國西部農貿城、工貿城、汽貿城、家居裝飾城、紡織服裝城等商貿城,培育一批1000億元級、100億元級的全國性、區域性大型商品交易城和綜合批發市場。在市場布局上,加大現有市場資源的整合力度,逐步將主城內環以內的批發市場向外環周邊轉移;加強新建市場的宏觀調控,與產業園區、物流基地、交通樞紐相結合,實現人暢其行,貨暢其流。在市場功能上,強化資源集聚和輻射,使加快成為上游地區各類商品資源的交易中心、價格發現中心、結算中心、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新建、改擴建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菜市場,通過2—3年努力,基本實現鄉鎮規范化農貿市場、城區標準化菜市場全覆蓋。
3.加強商業網點建設。堅持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改造提升與新建打造相結合,專業特色街與綜合特色街相結合,突出特色,強化旅游、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等服務功能,集中打造一批地方特色濃郁、在國際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商業特色街(城)。合理配置社區商業設施和業態業種,結合舊城改造,推進舊城區社區商業建設,優化布局,調整業態,提檔升級。完善新建社區商業設施配套,高起點建設社區商業中心。支持品牌企業進社區發展,培育示范企業、商業示范社區、社區示范超市和社區示范經營網點。加強“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配送體系建設及其網點管理,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立電子支付網絡,促進農村商貿網點“一網多用”。
(二)加強主體培育與業態優化。
1.大力培育市場主體。鼓勵商貿流通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資本運作等方式,實現有效擴張,做大做強。扶持商社集團等我市100強商貿企業,引進國內外大型品牌商貿企業集團,形成一批經營主業突出、管理技術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商貿流通骨干企業。完善中小商貿企業信貸支持、技術引進、人才培訓等服務體系,改善中小商貿企業經營環境,引導鼓勵中小商貿企業加快發展。
2.引導培育消費主體。積極調整收入分配,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引導信貸、租賃等新型消費方式,推進網上購物等新型購物方式,逐步降低銀行刷卡費率,推行電子支付、電子結算和交割方式,提高居民消費預期,增強消費意愿,挖掘培育本地消費主體。加強城市形象宣傳與營銷,發展城際旅游,發展都市旅游購物,大力吸引外來消費。
3.加強品牌引進與培育。改善經營環境,注重都市形態打造,增強城市吸引力。建設高品質商務樓宇、國際品牌村、名品名店一條街等高端商務商貿設施,實施高層次服務配套,完善品牌企業、品牌商品引進激勵政策,引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企業,發展一批國際知名品牌、頂級品牌專賣店、精品店、品牌專柜,匯聚國內外一線品牌。加強創意設計、品牌包裝、營銷策劃和宣傳推介,培育壯大本土自主品牌,發展地方特色品牌。
4.加強業態優化。運用連鎖經營方式,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和經營方式,培育一批大型商貿連鎖龍頭企業。加快現代商貿物流示范城市建設,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系統,發展面向大商圈、大市場、大企業、電子商務、鮮活農產品的三方專業和綜合物流配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善企業供應鏈系統,發展電子商務等新型零售、批發交易模式,著力打造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專業電子商務網站。發展現代購物中心、24小時便利店等新型業態,探索發展拍賣、競買、直銷、電視購物、郵購、自動售貨等新型銷售方式。積極推動連鎖經營規范化、現代物流集約化、電子商務社會化和新型業態多元化發展,提升購物之都現代化水平。
5.加強外貿主體和產業培育。大力培育外貿出口企業,到2012年,出口上億美元的企業達到10家,到2015年,出口上億美元的企業達到15家。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到2012年,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離岸業務突破25億美元,到2015年,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離岸業務突破60億美元。
(三)強化產業支撐與聯動。
大力發展旅游業、會展業、餐飲住宿業、休閑娛樂業、文化創意業五大協同產業,推動產業聯動發展,夯實購物之都建設的產業基礎。
1.加快發展旅游業。依托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和獨具魅力的國際大都市,按照“一心兩帶”(中國西部旅游集散中心、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渝東南民俗生態旅游帶)總體布局,實施“大項目、大投入、大營銷”三大戰略,全面開展系列旅游主題年活動,著力打造三峽、山水都市、溫泉之都、大足石刻、畫廊和天生三硚六大旅游精品。積極推進工業旅游、商務會展、休閑度假、購物娛樂旅游,培育旅游消費熱點。通過積極開發特色旅游商品,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優化旅游消費環境,提高服務質量與水平,促進旅游購物消費快速增長。
2.做大做強會展業。加快建設悅來西部國際會展城,拓展完善南坪會展中心,開發建設魚嘴國際會議論壇地,形成會展經濟發展平臺。以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為導向,申辦一批世界級、國家級展會,創辦一批具有特色的會展,提升一批知名展會,擴大一批節慶活動,走出去發展一批特色展會,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會展經濟體系,拉動會展購物消費。
3.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揮大型文化基礎設施作用,挖掘文化內涵,發展文化、藝術、影視等高品位消費,拉動文化創意消費。引進和培育各類研發、設計中心,加強工業設計,利用設計塑造品牌,提高產品品牌價值。培育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知名時尚設計師、專業時尚評論家,建設文化傳媒、時尚消費類創意產業基地,培育時尚文化消費圈,打造時尚之都。
4.鞏固發展餐飲住宿業。建設以美食街(城)為主要載體,高檔飯店(酒店)商務型餐飲,都市商圈綜合配套型餐飲,“兩江四岸”濱江文化、城市景觀型餐飲,民俗古跡、風景名勝區生態文化型餐飲等多元化、多層次發展的餐飲美食體系。加強以賓館、飯店為主體的接待服務設施建設,著力提升飯店、賓館的規模和檔次。重點發展核心商圈五星級、高品質飯店,提高服務水平。積極發展經濟型、商務型酒店,滿足各層次消費需求。
5.積極發展休閑娛樂業。加強休閑娛樂與購物消費資源整合,形成一批購物消費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購物休閑娛樂中心。加快商業中心休閑娛樂設施建設,提升休閑娛樂硬件設施和服務品質。鼓勵娛樂、保健、運動等行業自主創新,豐富休閑娛樂內容,增強文化性,提高品味,滿足不同層次的休閑娛樂購物消費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政府成立購物之都建設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由市商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經濟信息委、市城鄉建委、市外經貿委、市國土房管局、市規劃局、市文化廣電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統計局、市旅游局等市政府有關部門組成,組長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商委。領導小組職責:研究制定購物之都建設的相關政策措施,統籌解決購物之都建設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為購物之都建設創造良好環境。市政府有關部門各司其職、配合抓好各項工作。各區縣(自治縣)圍繞全市統一規劃,做好本地區的商貿流通工作,大力推動購物之都建設。
(二)加強規劃管理。
堅持“規劃超前”、“規劃先行”原則,加強商業網點建設的規劃管理,市、區縣(自治縣)商貿主管部門要作為規劃委員會成員,主動參與城市規劃工作,合理布局、預留商業發展空間。全市各級政府要將購物之都規劃涉及的重大建設項目納入城市規劃之中。對達到一定規模(都市區營業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區縣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業網點建設,應征求當地商務主管部門意見。市、區縣(自治縣)商貿流通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城市商圈內商業業態的控制和管理。開展立法調研,適時制定《市商業網點規劃管理條例》。
(三)加強環境營造。
加快建設開放完善的市場體系,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加強商業信用體系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誠信興商活動。推進商業文化建設,提升品味,豐富購物之都文化內涵。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強化各類商業人才的引進、教育、培訓,與國際接軌,整體提升購物消費服務水平。完善法規體系,加強市場監管,營造良好的購物消費環境。加強都市文明建設,培育市民文明風尚。以“五個”建設為抓手,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為購物之都建設營造良好的軟硬環境。
(四)加強政策支持。
對納入購物之都建設規劃的重大項目,在工商、財政、稅收、土地、信貸等方面給予扶持。一是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的前提下優先供地,農產品市場用地按工業用地招拍掛出讓。二是對每年竣工投入使用的購物之都重大建設項目,經申報審核,給予適當貸款貼息支持。三是對實行招商制的商品交易市場房產稅的征收,凡業主參與了市場經營管理的,維持原從價計征方式不變。四是凡首次在開設國際一線品牌專賣店的,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五是對引進的世界500強中商貿流通企業事業部或子公司主要負責人及高層次人才,符合《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引進高層次人才若干優惠政策規定的通知》(渝府發〔〕58號)規定的,按規定享受政策優惠。對跨國公司以投資性公司、管理性公司或具有總部性質的研發中心、結算中心、生產性企業等形式在市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的,給予重點傾斜支持。
(五)加強宣傳推廣。
加強城市形象的整體策劃包裝,利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絡等傳播媒體廣泛宣傳,特別要借助國內外知名媒體,加大城市形象宣傳推介力度,提升的知名度,推動購物之都建設。
- 上一篇:縣域經濟工作大會領導講話材料
- 下一篇:經濟發展局全年工業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