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年度農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2 09:20:00

導語:農業局年度農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年度農業工作意見

年是“十二五”規劃的謀劃之年。做好今年農業各項工作,對于保持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促進科學發展上水平、農民收入創新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積極構建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的總體要求,為不斷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水平,開創農業發展新局面,現提出年工作要點。

一、指導思想

年全縣農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省、市、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建設特色農業大縣的總體戰略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主線,以加強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現代精品農業為抓手,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根本目的,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水平,積極推動全縣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二、工作目標

年農業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到年底,全縣農業總產值增加18%左右,達到28億元;農業增加值增長4%,農村人平純收入增長6%,增加200元以上,達到3500元。

三、工作措施

(一)以現代精品農業為抓手,不斷壯大特色板塊基地。

按照市場導向、效益優先、整體開發、以質取勝、突出提檔升級,提高精品園建設質量的原則,做大做強農業特色產業,構建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優勢農產品示范基地。

一是抓好安全菜園建設。按照“穩定面積,優化結構、打造品牌、延伸鏈條、保護生態”的蔬菜產業發展思路,以安全菜園建設為抓手,穩定發展30萬畝蔬菜板塊基地。加強技術培訓,嚴格按照《省高山無公害蔬菜系列標準》組織生產,推行農戶生產檔案,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頻振式殺蟲燈、生物有機肥等技術措施,提高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水平;加強農藥、肥料等農資市場監管,嚴禁違禁農資的使用,在全縣主要高山蔬菜產區禁止銷售和使用有機磷類單劑農藥;加大菜區生態環境治理,加強產品質量檢測,實行產地抽檢、冷庫收購抽檢以及市場抽檢相結合,確保蔬菜產品質量,把高山蔬菜基地農產品準出工作推廣到全縣高山蔬菜主要產區;大力調整品種結構,優化種植模式,加大新品種試驗示范力度,積極探索適宜高山地區生長的具有較高效益的新品種,試驗示范新的種植模式。

二是抓好精品果園建設。加強品種改良,建設精品果園,抓好公共生產平臺建設,實現果園路電水肥循環配套,提高鮮果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全面提升基地建設水平。大力實施標準化生產,加大抬高栽植、生物防治、精細修剪、合理水肥管理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使我縣柑桔產業由傳統粗放管理向精品化發展。全年計劃完成5000畝的精品椪柑園和5000畝精品蜜桔園建設任務。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進一步擴大市場影響力,使我縣成為全國的優質椪柑生產大縣。

三是抓好高效茶園建設。發揮“清江早茶”資源優勢,擴大生產規模;引進良種無性系茶苗,堅持標準化建園,對老園進行改造,提高基地整體水平;加強技術培訓,推行機修機剪,提高茶農生產水平和采摘水平;推廣應用有機肥,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采取農業和生物措施控制病蟲為害,嚴禁高劇毒農藥等違禁農資的使用;加強茶園周邊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確保茶葉品質提高和質量安全;整合全縣茶葉龍頭企業,提高茶葉加工能力,積極打造清江早茶和有機茶品牌,逐步做大全縣茶葉板塊。力爭新發展茶葉基地5000畝,改造老茶園及低產茶園8000畝,積極實施縣委、縣政府打造“中國優質綠茶之鄉”的戰略部署。

四是抓好魔芋、甜玉米等基地建設。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國魔芋之鄉”的戰略部署以及《自治縣—2013年魔芋產業發展規劃》要求,落實基地面積4.5萬畝以上,做好魔芋基地配套建設,并積極開展魔芋病蟲害防治研究和技術推廣,加強企業、合作社、基地的連接,提高產業化水平。按照市場化原則,分高山、中山、低山三個梯度,發展2萬畝的甜玉米基地,保證企業均衡供應。

(二)以龍頭企業為抓手,努力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

1、強化服務龍頭企業意識。立足資源優勢,以特色產業為基礎,圍繞“四個一批”的總體目標,培植壯大一批龍頭加工企業,建設好龍頭企業加工原材料基地,實現農產品加工占全部外銷農產品45℅以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再引進1-2家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到投資落戶。加強對現有重點龍頭企業的指導和管理,在壯大現有省、市、縣重點龍頭企業基礎上,力爭新增1家企業進入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行列。

2、加大農產品營銷力度。一是壯大流通企業,大力開展農超、農商對接活動。發揮區位優勢,在特色農產品集中產區,建設產地批發市場。組建蔬菜、茶葉、椪柑等行業協會,培植壯大市場主體。積極發展農貿公司和購銷聯合體等農產品流通經濟實體,培植各類農產品經銷專業大戶。二是繼續以“節慶農業”方略擴大我縣特色農產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帶動農產品銷售。三是健全信息網絡,拓展網上交易。規范信息采集、分類,將本縣名、優、稀、特產品通過互聯網,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擴大農產品銷售網絡。三是積極組織參加各種農產品展會和名優特農產品評選,擴大我縣農產品知名度。四是做好農產品銷售終端建設。穩定北京新發地柑桔銷售平臺,新建華北、西北兩個以上省會城市柑桔銷售終端。大力拓展高山蔬菜銷售市場,增加超市和專柜銷售比例,力爭全年農產品訂單銷售達到5億元。

3、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強引導,充分體現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除加強日常指導管理外,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扶持壯大賀家坪常家洞茶葉專業合作社、清江魔芋專業合作社、資丘巴柑專業合作社等一批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年力爭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達到200家,重點建設10家示范合作社。

4、加大農業精品名牌創建力度。一是加快技術創新。加快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關鍵技術的創新,提升蔬菜、水果、茶葉等主要農產品品質,提高水果蔬菜冷鏈保鮮和加工技術、藥材深加工技術,提高加工轉化率和商品化包裝率;二是實行標準化生產。大力推廣國家無公害食品生產標準,認真做好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加強高山蔬菜、清江椪柑省級地方標準的推廣應用,逐步建立茶葉、魔芋、馬鈴薯等特色產品的地方標準,實現生產標準化;三是實施品牌戰略。以專業化、標準化生產為基礎,積極參加國家、省、市名牌農產品評選活動,鼓勵高山蔬菜、清江椪柑、資丘木瓜、金福紅梔等特色農產品申請國家和省級地理標識保護,支持農副產品注冊商標,全縣農業“三品”總數達到40個。積極整合現有高山蔬菜、清江椪柑等主要農產品品牌。落實名牌獎勵政策,對在開發名牌產品中成績突出的企業和個人予以獎勵。

(三)以技術培訓為抓手,深化農業科技服務。結合全縣啟動“全國農技推廣示范縣”項目,抓好項目實施工作,進一步完善鄉鎮農技推廣體系,引導鄉鎮農技人員積極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大力培養農村科技示范戶,力爭每個村民小組培養1-2名科技示范戶,一個村民小組培養1名依靠發展農業產業致富的帶頭人,全縣科技示范戶達到1000戶以上,科技入戶率達到80%以上。全年對農技中心技術人員和主要種養科技示范戶輪訓一次以上,完成陽光工程等技能培訓2000人,全年培訓農民55000人以上。充分調動鄉鎮農技中心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全縣農作物病蟲測報體系,組織鄉鎮植保員定時開展病蟲測報,定期通過廣播、電視、短信平臺等病蟲信息,幫助農民及時搞好病蟲防治。

(四)以農業行政執法為抓手,切實維護農民利益。

1、大力宣傳農業法規。通過各種形式,在全縣深入宣傳《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業機械促進法》以及《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藥管理條例》、《省植物保護條例》、《自治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等農業法律法規,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知法懂法和守法。

2、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及《自治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制定和發放宣傳資料和農戶生產檔案,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備案制度、質量追溯制度、市場準入準出制度。在做好火燒坪高山蔬菜準出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擴大到全縣高山蔬菜主要產區,同時在全縣主要高山蔬菜產區禁止銷售和使用有機磷類單劑農藥。增設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點,加強檢驗檢測,提高全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3、認真開展農資打假護農活動。建立農資打假護農長效機制,堅持經常性檢查種子、農藥、肥料等經營門店,及時查處違法經營案件,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經營行為,凈化農資市場,保護農民利益,維護全縣正常的農資市場秩序。充分發揮農藥、肥料協會的行業自律作用,力爭做到全年無農藥、肥料問題的投訴。

4、強化農機安全監理。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采取多種有效措施落實黨和國家一系列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嚴厲打擊黑車非駕等違法行為。爭取全年無重大農機安全事故發生,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5‰以內,農機列管率、持證率和檢審率均達到95%以上。

(五)以落實惠農政策為抓手,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1、認真落實惠農政策。積極爭取和落實糧食直補、水稻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穩定發展。

2、規范農村土地流轉。認真落實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和政策,充分發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作用,規范辦理農村土地流轉。引導農民把土地向主導產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爭取啟動土地糾紛仲裁庭建設,積極穩妥調處各類土地承包糾紛,切實保護農民的經營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3、狠抓農民負擔監管和農村財務管理。開展涉農收費專項治理,堅決防止和糾正違規違紀籌資籌勞行為。全面推行農村集體“三資”委托服務,確保市級檢查驗收達標。強化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充分發揮村民自治、民主理財的審核監督作用。加強村級債務管理,禁止新增債務,堅決化解歷史債務。

(六)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努力增加農業投入。

項目是農業發展的載體,沒有大的農業項目的推動,加快農業發展無從談起。我們必須提高認識,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項目強縣戰略,搶抓國家擴大內需和“616”對口支援的政策機遇,組織項目專班,以我縣幾大特色農業產業為重點,抓緊申報,抓緊實施,以大項目帶動特色農業大發展。

1、積極爭取項目扶持。結合我縣實際,積極向省市農業部門爭取和申報各類農業項目,努力增加上級部門對我縣農業的投入。重點是進一步爭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科技信息直通車、新型農民培訓試點縣、優質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高山蔬菜標準化生產大縣建設等項目,著重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和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站項目前期啟動建設,力爭通過項目建設,提升農業部門服務能力,提高全縣農業綜合實力和發展水平,促進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扎實抓好“農技推廣示范縣”項目建設。切實抓好10個示范基地建設,完成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知識更新培訓任務,加強農業科技示范戶的培育管理,充分發揮1000個農業科技示范戶的輻射帶動作用,確保“全國農技推廣示范縣”項目建設驗收達標。

3、認真做好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建設。完成年度全縣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建設任務,要繼續加強對都正灣、大堰、鴨子口三個項目鄉鎮的技術指導服務和檢查督導,確保各個建設內容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4、全面完成全縣科技攻關項目建設。科學組織,扎實推進,全面完成清江早茶品種選育、魔芋品種引進、選育及無公害化栽培、玉米品種選育、高山蔬菜新品種實驗示范、主要特色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等項目。

(七)以自身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提高服務“三農”的能力。

面對新的時期和新的形勢,要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任務,我們農業部門必須緊扣十六字行風,切實改進服務手段,全面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強化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水平。

1、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一是要繼續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各單位務必高度重視,要嚴肅政治紀律,確保政令暢通;要嚴格工作紀律,提高服務效能;要加強業務學習,提升服務水平;要改善工作態度,熱情服務“三農”。圍繞農業農村工作中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認真開展調研,提高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健全農業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急處理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業安全生產意識,實行農業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確保農機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力爭不發生重特大農機安全事故。二是要切實改善自身工作條件和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手段,進一步提升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要特別抓好農業宣傳工作,大力宣傳農業工作中的好典型、好經驗和好做法,樹立新時期農業部門新形象,形成濃厚的支農輿論氛圍。

2、切實加強勤政廉政建設。一是要嚴格執行好縣紀委“八個規定”,切實“強化三種意識,克服三種傾向”。即強化自律意識,克服執紀不嚴的現象;強化責任意識,克服相互推諉的現象;強化節儉意識,堅決反對鋪張浪費現象。要牢固樹立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把思想統一到干事業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實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實上。科學民主決策,依法文明行政,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年,農業局系統各單位車輛運行費用支出要在近3年平均數的基礎上降低15%,公務接待費用支出要在年基礎上減少10%。二是要嚴格按照《農業投資項目廉政監督規定》和《農業投資項目廉政監督檢查辦法》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重點項目實施全程廉政監察。同時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對支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嚴防利用支農惠農政策以權謀私等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