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秋播生產實施意見

時間:2022-03-27 05:20:00

導語:農業局秋播生產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秋播生產實施意見

我市是農業大市,抓好秋播生產對確保全市農業豐收至關重要。為貫徹襄樊市委、市政府關于農業工作的一系列戰略部署,推進我市種植業持續健康發展,現就做好2012年全市秋播生產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2012年全市秋播生產堅持“穩糧擴油、優化品種、提高單產、壯大板塊”的原則,牢固樹立和諧農業、效益農業理念,以增加農民收入為基本目標,以農業科技創新為重點,以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在穩定糧食面積的同時,恢復性發展油菜生產;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集中連片建設夏糧夏油優勢產區,壯大板塊優勢。

二、奮斗目標

2012年全市秋播生產計劃種植面積58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38萬畝,力爭單產達到350公斤以上,總產達到1.33億公斤;油菜種植面積15萬畝,力爭單產達到175公斤,總產達到2625萬公斤;蠶豆、碗豆種植面積2萬畝,力爭單產達到250公斤,總產達到500萬公斤;其它作物種植面積3萬畝。全市發展優質小麥板塊面積達到10萬畝,板塊面積內小麥單產高于大田6%;優質雙低油菜板塊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板塊面積內油菜單產高于大田6%。

三、主要內容

㈠加快板塊區域建設,形成規模效應。

我市是全省46個糧食主產縣(市)之一,發展種植板塊建設,是種植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今年秋播我市發展10萬畝小麥高產板塊建設,板塊區內小麥統一品種為鄭麥9023、鄂麥18;油菜發展15萬畝高產板塊,統一品種為中油雜2號、中油雜11號、華油雜6號。為了充分發揮科技在秋播生產中的作用,必須認真抓好兩大板塊示范田及配套的試驗示范項目建設,提高秋播生產質量,實現低投入高收益。

一是科學劃分板塊布局。建設小麥板塊10萬畝。其中,鎮4萬畝,鎮2萬畝辦事處2萬畝,鎮2萬畝。建設油菜板塊15萬畝。其中,鎮2萬畝,鎮3萬畝,辦事處2萬畝鎮1.5萬畝,鎮2萬畝,鎮1.5萬畝,袁沖鄉1萬畝,洪山嘴辦事處2萬畝。

二是認真建設板塊示范田。小麥板塊示范田主要是在鎮村各辦一個核心板塊示范田,每個板塊示范田面積不少于1000畝,全市共計5000畝,輻射帶動全市10萬畝小麥板塊及38萬畝小麥生產。油菜板塊示范田主要是在仙人渡鎮柴店崗村、村,辦事處村、方營村,鎮村、村各辦一個面積不少于1000畝的核心示范樣板區,輻射帶動全市15萬畝油菜板塊生產。

未安排的鄉(鎮、辦)均要建設200畝至500畝連片示范種植區,促進全市秋播生產均衡發展。

㈡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肥效試驗,提高秋播水平。

結合小麥、油菜板塊建設,在部分鄉鎮繼續開展油菜肥效試驗,其中,在仙人渡鎮4個核心示范區試驗[3414(3因素,4水平,14個處理)、3410、大區試驗、小區對照];李樓辦事處朱樓村4個核心示范區試驗(3414、3410、大區試驗、小區對照);張集鎮任崗村2個核心示范區試驗(3414、大區試驗)。根據實驗結果,10月5日前將配方施肥通知卡發放到農戶,使15萬畝農田在今年秋播中受益。同時,9月18日至10月18日再采集土樣2500個,并進行化驗,2008年3月5日前將配方卡發放給農戶,指導農民科學施肥,減少盲目投入,提高種植效益。

㈢推廣免耕栽培及高產栽培技術,促進農業增效。

免耕栽培是一種省工、省力、省投入的栽培方式。今年,我市將在小麥、油菜兩大板塊基地內推廣免耕栽培及高產栽培技術。各地也要確定100畝至500畝小麥、油菜推廣免耕栽培及高產栽培技術,使高產栽培攻關田小麥單產達到500公斤以上,油菜單產達到200公斤以上。

四、工作措施

㈠抓好品種定向,調優品種結構。

在小麥品種定向上,主推綜合性狀好的高、純、優、抗的品種,根據省、襄樊市農業部門意見和市場發展的要求,結合我市區域條件,今年秋播主推品種是鄭麥9023、鄂麥18、鄂麥23。提倡一戶一種,一村一種,最多不超過兩個品種;種植面積大的農戶留一個半冬性品種和一個春性品種,按季節播種。油菜品種定向以高產優質雙低油菜品種為主,結合我市實際,主推中油雜11號、中油雜2號、華油雜6號,核心示范區提倡一個品種。其他作物中,蠶豆以大青豆為主,豌豆以中豌4號和中豌6號為主。

㈡嚴格田間管理,提高作物產量。

一是抓好小麥施肥。首先要施好底肥,在底肥施用上還應保持上、中、下三層都有肥料;其次是搞好配方施肥和追肥。按照科學施肥要求,在揭板前應畝施農家肥3至5方,耖地時畝用BB肥25公斤至30公斤,做土壤中層肥或畝施45%以上含量的復合肥25公斤至30公斤,尿素10公斤至15公斤一并施用。此外,還要增加高含量復合肥的施用(N、P、K含量各15%),搞好微肥、葉面噴肥、秸稈還田和蓋草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小麥增產。

二是改良小麥播種。小麥適時播種應依據品種特性進行。半冬性品種在北部鄉鎮宜于10月10日前試播,10月15日左右大播;東部和南部鄉鎮宜在10月15日前試播,20日前后大播。弱春性和春性品種宜在10月20日試種,月底前播種結束。鑒于我市播種多為撒播的現實,應改過去的一次撒播為2次至3次撒播,保證撒種均勻,達到出苗均勻的目的。根據地力水平,確定小麥基本苗,發揮群體增產作用。旱地小麥基本苗應控制在15萬畝至19萬苗之間,水田根據播期,基本苗應控制在19萬苗至21萬苗為宜。

三是及時移栽油菜。直播油菜應在9月20日左右搶墑播種,最佳播種時間在9月20日至25日。過早播種遇暖冬時,易造成年前早苔,年后主苔受凍;過遲播種很難實現油菜冬發。移栽油菜宜在10月底以前移栽完畢。要加強肥水管理,越冬前確保12至15片葉。移栽油菜,畝栽密度應保持在8000株左右,直播油菜密度控制在1.1萬株至1.5萬株之間,按生育指標加強肥水管理,搞好病蟲防治。

㈢推進農業機械化,按時完成秋收、秋播。

要充分發揮農業機械部門作用,組織各類農業機械全面投入秋收、秋播生產,大力推廣機收、機耕、機整、機播,特別是要推廣油菜機收,擴大機械作業面積,保季節完成秋播。繼續深入開展科技進村入戶活動,組織各類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推廣應用油菜免耕(直播)、小麥免耕、測土配方施肥、抗災減災等新技術、新模式,提高秋播生產科技含量。

㈣搞好溝廂配套建設,防止漬澇災害發生。

做到田內三溝配套,即:廂溝、腰溝、圍溝配套。田外兩渠配套,做到旱能灌,澇能排;既能養根保葉,又能控制病害發生,達到田、路、渠、樹綜合治理的目的,確保糧油增產增收。

㈤加強技術培訓工作,提升農民素質。

秋播期間,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通過以會代訓、專班培訓等多種方式,對廣大農民進行種植技術培訓,培訓農民要達到3萬人次以上。通過培訓,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科學種田水平,實現科技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