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商務局文化產業招商工作意見

時間:2022-05-01 06:13:00

導語:區商務局文化產業招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商務局文化產業招商工作意見

為全力實施文化產業招商,加快推進招商引資“轉方式,調結構”步伐,根據市政府出臺的《關于促進文化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圍繞加快實現文化產業振興目標,強力推進重點文化產業發展、品牌打造和園區(基地)、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和促進文化產業招商。以此為契機,結合我區實際,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創新招商方式,拓寬推介渠道,特制訂文化產業招商工作方案。

一、我區文化產業發展基本現狀

我區豐富的文化資源為發展文化產業招商提供了必要的載體和基礎條件。經過培育和建設,形成包括新聞出版、圖書音像、休閑娛樂、文藝演出、工藝美術、群眾文化等行業在內的綜合型文化產業體系,成為全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增長點。目前,全區文化經營單位347家,其中印刷企業62家,出版物發行單位100家,音像經銷單位17家,文化娛樂場所11家,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157家。從業人員2670人,注冊資本100萬以上31家。我區文化產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逐步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得天獨厚的淡水資源和漁業資源,為發展第三產業提供了優良的地理條件。三河湖風景區水域景觀恢宏,自然風光誘人,水文化底蘊豐厚,被譽為城市的“天然氧吧”。依托黃河灘區開發黃河旅游和休閑觀光農業,建設而成的沿黃生態走廊,形成了獨特的耕作體驗模式、觀光采摘模式和休閑垂釣模式。

現在我區有多個文化社團,像攝影家協會、書法家協會、作家協會、篆刻協會、票友協會等群眾性文化團體,越來越多的企業與個人支持和參與到文化產業中來。同時,依托獨特有的故居、城剪紙、東路大鼓,傳統呂劇、棉絮手工藝制品等文化遺產,以及革命老區等豐富的文化資源,全力打造了一批戲曲、小說等文化精品工程。

二、文化產業招商的基本思路

一是整合文化資源。積極與文化旅游等部門、各鄉鎮辦協調配合,收集整理全區文化產業各項數據信息,充分挖掘諸如“老街”(二期工程)項目、古城遺址、沿黃近郊生態綠色長廊公園、明清建筑一條街,三河湖風景區以及生態農業觀光區等我區一批有價值、有潛力、有影響的文化產業資源,建立項目資源庫目標客戶檔案,但避免項目、目標貪多過濫。同時,加強與兄弟縣文化產業的交流、學習和探討,結合自身情況特點,盡快完善我區《文化產業招商實施意見》,形成文化產業招商的長效機制,明確全區文化產業招商目標,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招商思路。在深入挖掘、整合、優化我區現有歷史資源、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的同時,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原則,規劃、引導、鼓勵產業要素集聚,打造特色鮮明、結構合理、效益顯著的文化產業資源園區。

二是突出招商重點。放手發展文化娛樂業,鼓勵支持引進社會資本,搭建文化與經濟融合的平臺,使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參與文化產業項目的開發利用,讓企業走進文化,讓文化融入市場。依托我區豐富的民俗、民間文化資源優勢,積極推進城剪紙、棉絮手工藝制品等特色文化產業建設。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利用杜受田故居AAA級景區,進一步叫響“古城新韻”商貿開發和廉政文化博物館建設品牌,增加旅游的文化內涵,提高旅游產品的競爭力。

三是完善招商方式。要樹立市場化理念,在投資商的個性化需求與文化活動項目的個性化創意之間,尋找最佳結合點,進行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招商策劃。建立文化產業招商長效機制,以便形成文化產業招商品牌,靠品牌持久力和市場支撐力尋求穩定投資回報。同時,要大膽引進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標志性品牌文化活動,依托杜氏廉政文化、渤海革命老區、現代新型城市等特色資源,邀請影視公司和知名策劃人投資影視拍攝。

四是加強宣傳推介。以“文化”為媒,形成特色招商,進一步推進文化與經濟相融合。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資源,將文化優勢轉化為招商優勢,彰顯我區人文魅力和市場潛力,多形式、多媒體宣傳我市文化產業政策、環境和投資項目。積極參加國內外知名文化產業推介會、招商項目會,邀請實力雄厚的文化產業策劃公司、文化創意企業、知名文化人士來城區考察、洽談,加大交流力度,提升城區的知名度,促進文化產業項目合作,擴大招商引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