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審議工作指導意見
時間:2022-06-25 02:48:41
導語:法院審議工作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市法院院長何彤斌同志作的《關于執行工作情況的報告》。會議認為,近年來,市法院加大執行工作力度,規范執行工作措施,有力地保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為全市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從去年到今年4月份,全院共新收各類執行案件2828件,執結案件2457件,結案率85.3%,追回各類欠款和物資折款共計1.28億元。會議原則同意這個報告,并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審議意見:
一是進一步加強司法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積極擴大對自動履行的正面宣傳,加大對拒不履行、抗拒執行等違法行為的公開曝光力度,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生效法律文書必須執行”的法律意識和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為依法執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是進一步加大執行力度,切實提高執行工作質量和效率。市法院要深入推進執行聯動、執行救助等長效機制建設。積極與公安、檢察部門協調,加大對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和暴力抗拒執行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用足用全各項執行措施,最大限度地實現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今年開展的“清理國家機關不執行人民法院裁判專項活動”為契機,用足執行措施,切實加大對執行積案的清理力度,不斷提高執行效率和質量,確保實現執行案件的收結平衡。
三是進一步強化訴訟誠信體系建設,有效緩解“執行難”問題。以深化完善訴訟誠信體系建設為契機,繼續加強與金融、工商、住建等部門的聯系、溝通和協調,不斷完善人民法院與社會誠信監管部門及有關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換機制,確保訴訟誠信體系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是建立并逐步完善執行救助機制。在一些執行案件中,由于被執行人無執行能力而造成執行不能,被執行人無可供執行的財產,申請執行人的權益得不到保護,判決成了無法兌現的白條,這對司法權威的樹立和和諧社會的構建影響很大。很多申請執行人大多是社會弱勢群體,他們的生活本身就很貧困,特別是在遭受非法侵害后,面臨著生存和子女求學等方面的困難,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缺乏必要的生活及醫療費用、生活難以維持。有的申請執行人生活困難,得不到有效救助,便會感到無助、絕望,甚至遷怒于法院和社會,對執行產生誤解,到處投訴、上訪,這不僅產生了更加尖銳的矛盾,同時也牽制了法院執行機構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建設和諧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市法院要積極爭取政府及財政和民政部門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司法執行救助制度,對被執行人確無履行能力、申請執行人無經濟來源,生活又極度困難的執行案件,按一定程序對申請執行人給予適當補助,以期通過救助的方式切實解決問題,對執行案件中涉及的特困群體給予一定的救濟。
五是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執行隊伍戰斗力。認真開展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活動,不斷強化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堅持依法執行、規范執行、和諧執行,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加強隊伍配備,充實人員力量,緩解案多人少的矛盾。
- 上一篇:環境整治和亮化工作視察報告
- 下一篇:服務業審議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