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種生產指導工作意見

時間:2022-01-03 09:00:12

導語:冬種生產指導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冬種生產指導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技為支撐,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穩定冬種瓜菜面積,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擴大桑園種植面積,優化結構和布局;積極推進優勢產業帶建設和標準化生產,合理安排植期,做好產銷對接;加強產品監管,提高產品質量;強化品牌效應,拓寬市場銷路,擴大出島量,提高產業效益。

二、目標任務

1、今年冬種計劃面積57000畝,其中:(1)瓜菜5000畝(詳見附件一);(2)桑園6000畝(詳見附件二);(3)玉米10000畝,其中糯玉米和甜玉米5000畝,飼料玉米5000畝;(4)花生5000畝;(5)番薯5000畝;(6)豆類2000畝;(7)木薯20000畝;(8)其它5000畝。

2、推廣標準化瓜菜基地建設。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整治、國土土地整理等項目,加強農田排灌渠道、田間道路、土壤改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標準化瓜菜基地。營根、灣嶺、什運、紅毛要抓好1-2個連片50畝以上的商品瓜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田洋建設。

3、加強產品質量監控。加大農業投入品市場監管力度,確保農資產品合格率在85%以上;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和監控,確保冬季瓜果菜產品的質量合格率超過98%,力爭冬季瓜果菜綠色防控推廣面積達到500畝,冬季瓜果菜農藥使用量減少30%;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達到20000畝,農民瓜菜收入增加5%。

4、搞好產銷銜接。辦好“冬交會”,以“冬交會”為契機,尋找市場和訂單,確保冬季瓜果菜產銷訂單率6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

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真抓實干,成立專門機構具體負責抓落實。縣成立冬種生產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副縣長任組長,縣農業局局長任副組長,成員由財政局、水務局、商務局、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扶貧辦、科協、供銷聯社等單位主要領導組成。各鄉鎮也要相應成立由鄉鎮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農業工作的副鄉鎮長任副組長,成員為鄉鎮農業技術骨干的冬種生產領導小組。制定本鄉鎮冬種生產指導性意見,將冬種任務落實到村委會和村小組,并落實相關責任人。形成縣抓鄉鎮、鄉鎮抓村委會、村委會抓村民小組的“齊抓共管”局面,做到領導職責明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迅速掀起我縣冬種生產高潮,確保冬種目標任務的完成。

(二)調整優化品種結構

各鄉鎮根據本地生產優勢和經驗,突出主導品種,進一步調整品種結構,積極發展效益好的農作物品種,增加農民收入。適當調減價格不穩定,效益較差,市場需求量逐漸減少的品種,逐步調減種植面積;對市場需求量較大,價格較穩定,效益較好的品種,適當增加種植面積。

(三)穩定冬種瓜菜面積,推進產業帶建設

1、穩定水旱田面積。積極推廣“稻—菜”輪作制度,水旱田種植面積穩定在去年的基礎上。

2、努力擴大坡地面積。坡地種植是擴大冬種面積的重要途徑。解決灌溉問題,積極發展坡地瓜菜,可有效規避前期的澇災,并可靈活安排種植時間,適于秋種,要充分挖掘水源,配套建設噴滴灌設施,解決坡地瓜菜用水,逐年加大坡地種植面積。

3、推進冬種瓜菜優勢產業帶建設。積極推進灣嶺苦瓜、節瓜優勢產業帶,營根城郊菜優勢產業帶,什運鄉青瓜、白玉豆優勢產業帶等建設,建設各具特色的區域優勢產業帶。

4、發展集中育苗。根據本地瓜種植計劃和布局,引導農民采用小拱棚小面積集中育苗,提高種苗質量,合理安排種植時間。

(四)合理安排植期,推動科學種植

1、科學合理安排種植時間及種植地塊。為了使冬種作物豐產豐收,各鄉鎮要把冬種作物的生長特性和所需的土壤氣候條件及市場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早計劃、早安排、早動手,及早抓好備地、備肥和備苗工作,要在晚造收獲前落實冬種作物種植田塊,排干積水,邊收獲晚造邊犁田備地備肥,盡可能提早種植,有灌溉條件的旱田和坡地可適當提前備地,確保瓜菜、糯玉米等冬種作物產品在明年1-3月份的黃金季節上市,不影響早稻生產。以外銷為主的苦瓜一定要在11月份開展營養塊育苗,11月底至12月初種下,才能確保在明年2月10日左右開始摘瓜。同時,各鄉鎮要進一步推進水稻改制度工作,合理安排早稻種植期,做到既不影響早稻生產,又能為冬種作物擠出充足的生產時間,確保冬季作物及時下種,按時收獲。

2、針對我縣冬季氣候偏冷得特點,大力推廣地膜覆蓋種植瓜菜,同時發動農民群眾在瓜菜基地北面設立防風障。

(五)突出主導品種,提高種植效益

1、突出主導品種。各鄉鎮要依據資源和種植經驗,積極發展市場好、效益高的主導品種,如什運鄉的青瓜、白玉豆;灣嶺鎮的苦瓜、節瓜等。

2、優化傳統品種。積極引進省外、國外優良瓜菜品種試種,篩選與推廣適宜本地栽培的優良瓜菜品種,保證瓜菜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品種推介見附件三)。

(六)建立冬種示范基地,以點帶面

除桑樹外,各鄉鎮要建設1-2個連片20畝以上的冬種示范基地(木薯除外),灣嶺、什運、紅毛三個鄉鎮要建1-2個連片50畝以上的冬種瓜菜示范基地。

(七)加強質量監管,創立知名品牌

1、積極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加快普及“兩瓜兩豆”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推廣太陽能(電能)滅蟲燈、藍/黃粘蟲色板、性誘劑等物理防控措施,大力推廣超免蛋白、海島素等植物調節劑,配合使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化學農藥,大力推廣健康栽培和生態栽培技術,建設一批綠色防控示范點,農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

2、加強農民培訓。縣農技中心和各鄉鎮要根據本地區農作物生產發展情況,組織多種形式的農作物生產技術培訓班,提高農民生產水平,教育引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農藥。

3、強化瓜果菜產品抽檢。縣農業局要加強冬種瓜菜的質量監管,建立完善瓜菜流動檢測隊伍,縣級農產品檢驗檢測流動服務站和鄉鎮農產品檢驗檢測流動服務站要加強瓜菜上市前例行檢測,強化田頭、收購站(點)的抽檢,“兩瓜兩豆”100%持證出島,確保上市瓜菜產品質量安全。

4、提高品牌意識,創立知名品牌。要鼓勵企業或合作社積極創立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作用,加強包裝設計,提高包裝檔次,著力打造瓜菜品牌,以標準創品牌,靠品牌闖市場,向品牌要效益。

(八)發展設施農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整合農田整治、土地整理、菜田改造等項目,完善冬季瓜菜基地排灌渠道、田間道路及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冬種瓜菜生產水平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積極發展大棚栽培及噴滴灌等設施,探索大棚周年利用生產模式。積極推廣瓜類嫁接苗,提高種苗質量。

(九)落實惠農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我縣今年計劃通過補貼種苗的形式扶持連片種植冬季瓜菜的農戶,對于連片20畝以上的基地,補助200元/畝用于購買種苗。種植桑樹每畝補貼970元:桑苗按每畝490元補貼、種植按每畝300元補貼(用于購買肥料)、機耕按每畝180元補貼。各鄉鎮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和生產規模,著手做好種子、種苗、肥料、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的組織落實和籌備工作,保證按時供應生產需要。

(十)拓寬銷售市場,做好產銷對接

1、培育本地運銷隊伍。充分發揮當地農民經紀人的作用,積極培育本地區農產品運銷隊伍。鼓勵和支持銷售企業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交易會,多種形式宣傳推介瓜菜產品。

2、做好產銷對接。一是辦好“冬交會”,擴大訂單,使“冬交會”成為我縣冬季瓜菜走向省外市場的窗口;二是建立產銷聯盟。各鄉鎮要根據本地區的生產實際,積極主動與相鄰市縣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新型的產銷關系,組織一批生產基地和重點專業合作社作為批發市場的主供基地和固定合作伙伴,建立穩固的產銷合作關系。

3、加強產地市場建設。有條件的鄉鎮可根據瓜菜種植面積、品種及產量做好預冷處理系統建設規劃,建設冷庫,制定收儲標準,建立出入庫制度,做好銷售服務,創造良好的產地收購環境。

4、建設信息平臺。一是建設瓜菜種植信息平臺,通報種植品種、時間和面積;二是在政府網站上開設市場信息欄目,當地主要瓜菜品種產地收購價格信息;三是積極探索電子商務銷售,減少流通成本。

(十一)加強檢查監督指導工作,確保冬種工作落到實處。縣農業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到各鄉鎮檢查指導冬種工作,在適當時間召開現場會,推動冬種生產的發展。同時要組織相關人員定期或不定期下到各鄉鎮檢查督促冬種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十二)做好冬種生產進度的統計及上報工作。各鄉鎮要制定專人負責統計本地區的冬種生產進度,要求數字真實、準確,并及時上報縣農業局,由縣農業局上報縣政府,為政府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