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局糧油產銷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27 04:44:33
導語:農業農村局糧油產銷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穩定和發展糧油生產,鞏固提升糧食產能,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根據《省農業農村廳等5部門關于抓好2021年糧油生產保供工作的通知》(農專發〔2020〕49號)、《麗水市農業農村局等4部門關于做好2021年糧油生產工作的通知》(農發〔2021〕27號)等文件精神,現就做好2021年全縣糧油產銷工作通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強生產能力建設。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政辦發〔2021〕6號)文件精神,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遏制增量、處置存量,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行為。完成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提標改造任務,加強田間溝路渠配套,不斷提升耕地地力。各鄉鎮要切實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監管保護,糧食生產功能區要嚴格用于糧食生產,特別要用于水稻生產,確保種植一季以上糧食作物。各鄉鎮各行政村要采取有效措施開展拋荒整治,著力改善拋荒耕地耕作條件,推行拋荒耕地流轉,統一組織耕種、代耕代種等。村級集體作為農民集體土地的發包方,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嚴格制止拋荒,拋荒2年以上耕地,依法終止耕地流轉合同。
(二)提高糧油生產水平。推廣優質高產多抗糧油品種,推動良種良法良制相配套,加快新品種與新型栽培技術集成應用,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糧油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推進糧油作物綠色高產提質增效生產,全面開展糧油作物綠色高產創建和高產攻關活動,加快推動肥藥雙減、肥藥兩制實施,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綠色防控技術,加快生物有機肥和生物農藥應用,積極發展稻田綜合種養和糧經結合、水旱輪作等生產模式。提高糧食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加工、儲存等領域的“機器換人”,深入農機農藝融合和農機化技術集成應用。大力培育種糧大戶等規模化生產主體,發展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2021年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1%。引導連片土地集中流轉,鼓勵種糧大戶發展糧食加工、創建品牌銷售。
(三)加強儲備管理。全面落實糧食和食用油儲備任務,充實成品糧油儲備。中晚稻訂單向優質品種傾斜。進一步優化儲備結構,2021年12月底前,中晚稻儲備比例達到50%以上。
(四)搞活市場流通。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各類糧食市場主體進入糧食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領域,促進產加銷有機銜接,支持糧油加工能力建設和糧油加工企業設施裝備改造升級,提高生產經營效益。加強“優質糧食工程”建設,深入推進糧食產業鏈“五優聯動”提質擴面。推廣應用綠色智能儲糧技術和節能環保、節糧減損、智能化輸送、清理、烘干設備。培育“麗水好稻米”等優質糧油產品,全力打造優質糧食產業鏈。
二、糧油生產扶持政策
(一)鼓勵糧食生產功能區保持種糧屬性。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多年生經濟作物中間套種小麥、大豆、玉米、馬鈴薯、番薯、蠶(豌)豆、旱稻等糧食作物達50%以上,單個主體連片10畝(含)以上的,給予每畝補助140元;對茭白田輪作套種糧食作物的,參照《縣鄉愁產業富民增收工作實施細則》,給予每畝補助500元;對多年生經濟作物、茭白等改種糧食作物,單個主體10畝(含)以上的,給予每畝補助300元。種糧大戶可同時享受規模種糧和旱糧生產基地補貼政策。支持村經濟合作社發動農戶按上述套種、輪作、改種模式及收回(流轉)農民棄耕的土地,統一連片種植糧食作物面積達到50畝(含)以上的,給予村經濟合作社每畝獎勵300元。
(二)大力扶持規模種植和旱糧生產基地發展。為切實提高種糧補貼的精準性、有效性,2021年對當年稻、麥復種50畝(含)以上及旱糧生產基地面積50畝(含)以上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糧食規模化經營主體,給予每畝補助280元。油菜種植50畝(含)以上的規模主體,按實際種植面積給予每畝補助120元。旱糧作物包括大豆、馬鈴薯、蠶(豌)豆、雜豆、高梁、蕎麥、番薯、玉米和旱稻等。本年度已享受各級財政其他種植補貼的,不再重復享受該補貼。
對種植生長狀況較差的按比例扣減,對不以糧食生產為目的或未正常生產管理的原則上不予補貼。對未完成地力培肥的新開墾耕地不享受規模種糧補貼。
(三)開展早稻、再生稻生產示范片建設。為優化糧食生產結構布局,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推進我縣早稻、再生稻生產。經農業農村局認定,建設100畝(含)以上早稻示范片2個,每個給予補助5萬元;建設500畝(含)以上規模再生稻示范片1個,給予補助10萬元;建設30畝(含)以上再生稻示范片2個,每個給予補助0.6萬元。
(四)支持耕地地力保護。繼續執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業支出保護補貼),補貼范圍以二輪土地承包地為依據,補貼資金通過鄉鎮公共財政信息管理系統發放。嚴格掌握補貼政策界限,對改變耕地性質的,畜牧(水產)養殖用地、林地、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生產管理用地、被征占用為建設用地的耕地,以及常年拋荒耕地、占補平衡中補充耕地暫未達到耕種條件的、種植苗木、木本藥材不予補貼。對拋荒嚴重的村,一律不得享受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五)繼續鼓勵“機器換人”提高勞動生產率。支持開展糧食生產環節全程機械化作業和社會化服務。糧食生產經營及服務主體經審批后,當年購置單機價格在3萬元以上的糧食生產及初加工等環節農機具,對已列入中央、省、市農機購置補貼目錄的農業機械設備,按中央資金補貼標準給予1:1追加補貼,累計補貼額不超過購機總價50%;對首次引進后,未列入中央、省、市農機購置補貼目錄的適用機具予以單獨補貼,單獨補貼標準為購機價格的50%,最高不超過10萬元。
(六)大力鼓勵開展社會化服務及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對為散戶開展水稻集中育秧服務3000個以上秧盤的服務組織,給予每個秧盤補助3元;對為散戶開展水稻機械化插秧服務100畝(含)以上的服務組織,給予每個秧盤補助4元。在核查兌付補助資金時,以每畝大田14個秧盤標準折算秧盤數量。開展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100畝(含)以上進行整村推進的服務組織,給予每畝補助40元。對100畝(含)以上的相對連片水稻基地應用殺蟲燈、性誘劑、色板、生物農藥等產品,按投資額度的50%予以補助。對列入實施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域,田埂種植誘集植物香根草并配種菊科、芝麻等顯花蜜源植物的區域,經驗收合格后給予每米補助20元。鼓勵農業生產經營單位開展糧食生產新技術、新農機具試驗、示范及技術培訓等公益性服務,對開展上述工作的單位給予一定資金的補助。
(七)實行糧食訂單收購和獎勵政策。2021年我縣生產的早中晚秈稻實行訂單收購,價格按照我省2021年稻谷最低收購價格確定。縣財政對種糧農戶、家庭農場、糧食專業合作社社員按訂單交售縣級儲備早稻、中稻給予每50公斤獎勵30元,最高每畝不超過240元;晚秈稻每50公斤20元的獎勵,最高每畝不超過180元;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按照《關于公布2021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20〕1647號)執行;積極推進糧食“五優聯動”工作,加強糧食生產、收購、儲存、加工、銷售的聯動,選定優質糧食品種,推廣地產品牌大米,做好資金保障。打造優質糧食產業鏈,初步達到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減負的預期效果。
(八)大力支持爽面原料“908”小麥產業發展。為大力推進“908”小麥發展,在全縣范圍內,對連片種植50畝(含)以上的“908”小麥基地、種植20畝(含)以上“908”小麥的種糧大戶給予每畝補助300元,種糧大戶可同時享受規模種糧補貼政策;對在果園、桑園和幼疏林地間作套種“908”小麥50畝(含)以上且間作套種面積比例達50%以上的種植主體,給予每畝補助150元。對未完成地力培肥的新開墾耕地不享受該項補貼。
(九)開展種糧貼息貸款和保險支持。對稻麥復種面積或一季旱糧種植面積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申請糧食生產(含農機具購置)貼息貸款的,省財政繼續按3%的貼息率進行貸款貼息。農業銀行分支行、郵儲銀行分支行、農商行都可以組織實施貸款貼息。
繼續實施水稻生產政策性保險,對參加水稻政策性保險的農戶,其承擔的7%保費由縣財政給予列支,切實提高糧食生產政策性保險保障水平,降低糧食生產風險。
(十)大力推進油茶基地建設。根據《縣鄉愁產業富民增收工作實施細則》,給予油茶良種(白花油茶)新造基地連片面積30畝(含)以上的,補助1000元/畝,紅花油茶新造基地連片面積30畝(含)以上的,補助800元/畝;面積5畝(含)以上30畝(不含)以下的按80%補助。
三、強化責任落實
各鄉鎮(街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擔負起本區域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全面落實保障糧食安全的各項扶持政策和責任措施,把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和拋荒等問題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做好惠農政策的宣傳落實,營造全社會支持糧油生產的良好氛圍,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 上一篇: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實施方案
- 下一篇: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排水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