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方案
時間:2022-09-25 08:47:37
導語: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市兒童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的通知,預防傳染病在學校流行,確保兒童的身體健康,根據省教育廳、省衛生廳聯合下發的《省教育廳省衛生廳關于做好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的通知》(閩教體[2011]22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接種時間、對象
(一)時間:2013年9月。
(二)對象:入托(園)小班、入學(一年級)未按免疫程序完成接種的兒童。
二、目標
以鄉(鎮)為單位,麻疹、脊灰疫苗查漏補種率大于等于95%以上,其它疫苗查漏補種率在90%以上。
三、查驗方法
教育局、衛生局將把查驗接種證工作作為年度學校衛生工作的考核內容之一。為確保活動順利實施,成立縣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查驗證領導小組(附件1)及技術指導小組(附件2)。
(一)收集預防接種證
1.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應在兒童辦理入托、入園、入學手續時進行。各學校分管領導和班主任為直接責任人,負責收集兒童預防接種證。
2.兒童在入托、入園、入學時,其家長或監護人必須出示《接種證》,學校妥善保管,查驗后迅速退回。
3.在開學之后,當地承擔預防接種的醫療衛生機構要指派業務人員協助托幼機構、小學開展《接種證》查驗工作,并掌握相關接種信息。
(二)摸底與登記
1.摸底工作人員:主要由社區、鄉(鎮、街道)、村防疫醫生,學校、托幼機構由班主任教師組成。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街道)衛生院、村防疫醫生負責查驗證,托幼機構、學校由班主任教師承擔摸底登記及《市兒童入托(園)、入學查驗疫苗補種通知單》的發放工作。
2.摸底登記時間:2013年9月1-10日。
3.摸底登記方法:在托幼機構和學校的兒童由班主任教師分年級、班級單獨造冊,登記在市入托(園)、入學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查驗情況登記匯總表(托幼機構及學校用)》附表7上,遵循屬地化管理原則,交所屬鄉、村負責查漏補種的醫生,同時由教師將補種通知單統一發放給學生,告知其接種時攜帶接種證。
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防疫醫生對摸底登記結果進行核查、匯總,初步填寫《市入托(園)、入學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情況匯總表》附表8,上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5.縣級督導人員對摸底調查質量進行評估,對未達到要求的鄉(鎮)進行補漏或重新開展摸底登記工作。
四、疫苗補種及記錄
(一)疫苗補種接種方式
1.接種方式應以固定接種點為主。在常規免疫工作的基礎上,適當延長接種門診和接種點的服務時間。對于在規定接種時間內未到接種點接種的兒童,要進行督促,確保所有應種兒童到指定接種地點接種。
2.疫苗補種要求
(1)未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兒童,按照疫苗免疫程序進行補種。
(2)未完成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免疫程序只需補種未完成的劑次。
(3)未完成吸附百白破聯合疫苗免疫程序的兒童,3月齡~6歲兒童使用吸附百白破聯合疫苗,7~11歲使用吸附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12歲以上兒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型吸附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
(4)未完成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免疫程序的兒童,4歲以下未到達3劑次(含強化免疫等)的應補種完成3劑次。4歲以上兒童未到達4劑次(含強化免疫等)的應補種完成4劑次。
(5)未完成2劑次麻疹減毒活疫苗免疫程序的兒童,應補滿2劑次。
(6)如需補種多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兩種疫苗可以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兩種減毒活疫苗可在同一天注射,如未在同一天注射,則接種注射時間應至少間隔4周。嚴禁將不同疫苗混合在1支注射器接種。
(二)補種記錄
各接種點要求將補種情況登入卡、證,要保存本次查漏補種兒童名冊的原始記錄。
五、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與處置
(一)每個查漏補種接種點應配備名具備現場急救技能的臨床醫生(固定接種點和臨時接種點均要)負責接種后兒童的現場留觀、不良反應的處置和救治工作。處置人員必須具備資質,救治必須合乎技術規范。
(二)醫療機構、接種單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等有關人員發現屬于報告范圍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后應當及時向縣衛生局、藥品監督管理局報告。
(三)醫療機構、接種單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等按預防接種疑似異常反應有關規定進行監測、報告、調查和處置。遵照“先臨床救治、后調查診斷”的原則,開展對AEFI的臨床救治工作,做到早期、
正規、系統的治療。
六、現場接種要求
接種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持證佩戴工作牌上崗。
(一)準備藥品器械
1.接種器械:75%乙醇、鑷子消毒棉球或棉簽、體溫表、治療盤、氧氣、輸液器、聽診器、血壓計、注射器、壓舌板等。
2.急救藥品:1:1000腎上腺素針劑、地塞米松、5%葡萄糖液體、抗過敏藥物、常規急救藥品和其他過敏休克藥品等。
(二)核實接種對象
1.預檢登記人員接種工作人員應認真核對受種者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及接種記錄,確認是否為本次受種對象。避免錯種、重種和漏種。對不屬于本次查漏補種對象的兒童,向其家長或其監護人做好說服解釋工作。
2.對可疑發熱兒童測量體溫表。對于因由接種禁忌癥而不能接種者,應對其監護人提出醫學建議,告知預防免疫的相關知識,病在接種卡(簿)和接種證上記錄。對于應緩種者,醫療衛生人員應交代補種的地點和時間。
3.發現未摸底登記的目標兒童,應作為應種兒童進行登記、接種,并計入應種匯總數。
(三)接種前告知和詢問健康狀況
對核對無誤的目標兒童,告知受種者或其監護人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同時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及是否有接種禁忌癥等情況。并如實記錄告知和詢問情況。
(四)接種登記
1.受種目標兒童完成預檢、告知、登記后,由接種人員為其接種相關疫苗。接種完成后,除表格登記外,學齡前兒童應將接種記錄登記到接種證上,供將來入托入學時查驗。
2.無證或未帶接種證者,應做好記錄,查漏補種結束后及時給予補證或補登。
3.對于兒童監護人拒絕接種的,也應請監護人在“接種通知單”相應部分簽名,作為快速評估不計入應種兒童的依據。
(五)接種操作及注意事項
1.接種方法
嚴格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疫苗接種要求進行操作實施預防接種安全注射。
2.接種前準備與疫苗管理
(1)接種工作人員在接種前將疫苗從冷藏容器內取出,盡量減少開啟冷藏容器的次數。
(2)核對接種疫苗的品種,檢查疫苗外觀質量,凡過期、變色、污染、發霉、有搖不散凝塊或異物,無標簽或標簽不清,安瓿有裂紋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3)凍結過的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4)檢查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是否凍結的方法為:將被檢和對照的正常疫苗的安瓿同時搖勻后靜止豎立,如被檢疫苗在短時間內(5-10分鐘)內與對照疫苗相比出現分層現象,且上層液體較清,即可判斷被檢疫苗凍結。
(5)使用吸附劑的疫苗前,應當充分搖勻。使用凍干疫苗時,用注射器抽取稀釋液,沿安瓿內壁緩慢注入,輕輕搖蕩,使疫苗充分溶解,避免出現泡沫。
(6)安瓿開啟后,未用完的疫苗蓋上無菌干棉球冷藏?;钜呙绯^半小時,滅活疫苗超過1小時未用完,應將疫苗廢棄。
(7)冷藏容器內的冰排溶化后,應及時更換。在接種門診,接種人員下班前應將未開啟的疫苗存入冰箱冷藏室內。
3.接種操作:接種工作人員在接種操作前再次查驗核對受種者姓名、預防接種證、接種通知單和本次接種的疫苗品種,無誤后予以接種。
(1)皮膚消毒。
確定受種部位:接種部位要避開疤痕、炎癥、硬結和皮膚病變處;用滅菌鑷子夾取75%乙醇,由內向外螺旋式對接種部位皮膚進行消毒,涂擦直徑≥5cm,待涼干后立即接種;禁用2%碘酊進行皮膚消毒,接種后不得用酒精棉球按壓或涂擦注射部位;疫苗接種的部位、途徑和劑量參加國家藥典的規定,對未收入藥典的疫苗,參見疫苗使用說明。
(2)接種時嚴格執行安全部注射。
接種前方可打開或取出注射器具;在注射過程中防止被針頭誤傷(如污染的注射針頭刺傷,應按照有關要求處置);應備有腎上腺素等藥物,以供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時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應在現場觀察至少30分鐘;注射完畢后不得回套針帽,應將注射器具直接投入安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內,或者用截針器毀型后,統一回收銷毀。
七、督導檢查
縣成立督導小組,對城區、鄉(鎮)、村托幼機構、學校查驗證工作進行督導檢查,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八、時間安排
8月14日開始培訓工作。
8月30日前,完成新生注冊需提交材料的告知。
9月10日結束摸底工作。
9月30日前,完成查驗預防接種證,學校和托幼機構填寫附表7。
10月1日開始補種,對查出的漏種兒童按免疫程序完成補種工作。
10月10日前把附表8上報縣疾控中心。
- 上一篇:司法局辦事公開標準化建設自查報告
- 下一篇:衛生局廉政風險防控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