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試點項目實施方案

時間:2022-03-02 08:09:00

導語:“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試點項目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試點項目實施方案

項目任務名稱:xxxxx“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試點項目

項目單位全稱:xxxx

通訊地址:xxxx

郵政編碼:xxx

法人代表姓名:xx

聯系電話:xxxx

主管部門:重慶市農業局

編制日期:二OO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xx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距重慶市110公里,xxx西部,位于東經105度29分—106度,北緯29度24分—29度52分,北與xx、xx鄰,西南與xxx接壤,東南與xx、分界于巴岳山山脊,xx鐵路,zzz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全縣轄xx個街道辦事處、xxx個鄉鎮,轄xxx個行政村(其中xx個居委會),幅員面積xxx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xxx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5萬人,耕地面積42488公頃。在全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總體思路的指導下,我局在xxx農業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縣農業信息體系建設日臻完善。一是網絡建設方面,在互聯網上開通了“xxx信息網”,我局內部建立了局域網,全縣xx個鄉鎮建立了農業信息服務站,并都能訪問互聯網和我局局域網,現在網絡建設正在向村延伸。二是在信息員隊伍建設上。建立了覆蓋縣、鄉鎮、村及龍頭企業、經銷大戶、中介組織和農村經紀人的400多人的信息員隊伍。全縣24個鄉鎮都設立了信息服務站,配備了專兼職工作人員,學歷均是中專以上文憑。有20%的村設立了信息服務室。三是在開展信息服務上,通過多渠道的信息,廣泛開展了提供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網上送科技和培訓服務,專家咨詢服務,農業標準化信息服務,以及勞動力轉移、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專項信息服務。通過服務,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申請項目任務的名稱、來由、核心內容

(一)申請項目任務的名稱

xxxx縣“三電合一”農業信服務試點建設。

(二)申請項目的來由

我縣農業信息化建設,通過幾年的大力建設和發展,農業信息平臺和我局內部局域網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農業信息服務站覆蓋到了全縣各街、鎮鄉。然而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也比較突出。由于農民缺乏資金購買電腦,而政府提供的農業服務站只建設到街、鎮鄉,作為信息服務的載體距農民還有一段距離,僅這一段距離讓許多農民享受不到信息服務。因此,在現有條件下,如何讓有效的農業信息及時傳遞到農民手中,并及時實現反饋,成為了現實急需解決的問題。經過探索和實踐,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經就是實行“三電合一”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也就是通過“電話、電視、電腦(互聯網)”三種信息載體的有機結合,實現優勢互補,互聯互動。

為了進一步做好我縣農業信息服務工作,解決信息傳遞“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經我局認真分析研究,特向農業部申請2005年“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試點建設項目。

(三)核心內容

利用現有計算機網絡平臺(電腦),結合電視、電話,把農業信息資源整合起來。利用電腦網絡采集信息,豐富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為電話語音系統和電視節目制作提供信息資源;利用電話音系統,通過計算機數據轉換技術,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語音咨詢和專家遠程解答服務;利用電視傳播渠道,針對農業生產經營中的熱點問題和電話咨詢過程中反映的共性問題,制作、播放生動形象的電視節目,提高信息服務入戶率。通過合理有效的整合,把適用的信息及時傳播到農民手中,為廣大農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從而加快農業信息進村入戶進程。

二、項目單位基本情況和承擔項目的優勢方面

(一)單位性質和隸屬關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我局是xxx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漁業生產和綜合管理工作的行政職能部門。

(二)單位主要職能或業務范圍

1、研究擬定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擬定主管產業規劃,并組織實施。

2、研究擬定農業產業政策,引導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合理調整、資源合理配置和農產品品質的改善;提出有關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調整、農產品流通、農村信貸、稅收及農業財政補貼的政策建議;起草農業地主性管理文件、意見、辦法草案。

3、研究提出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建議意見;負責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信息體系、執法體系建設和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政策,調節農村經濟利益關系,指導、監督減輕農民負擔、土地承包和耕地使用權流轉工作。

4、研究提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方針政策和擬定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促進農業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組織實施“菜籃子工程”,推進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預測并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求情況等農村經濟信息。

5、組織實施農業資源區劃和規模農業、設施農業、效益農業、生態農業建設及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指導農用地、農村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及農業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和管理;負責農場管理,指導農場經濟體制改革。

6、擬定農業科研、教育、培訓、技術推廣及隊伍建設的規劃和有關政策;組織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組織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項目的實施;指導農業職業技能工作。

7、擬定農業產業技術標準并組織實施;負責無公害農產品及綠色食品的質量監督、認證、管理和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組織種子、種苗的選育、試驗、示范、推廣工作;負責肥料、種子、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監測、鑒定和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督管理;組織國內生產及進口種子、種苗、農藥、肥料等產品的行政監督管理等工作。

8、組織實施農業法律法規規章;依法履行行政監督管理職能;依法規范農作物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產品的生產管理;保護農業生產安全,促進“依法治農”。

9、指導直屬事業單位的工作,按照權限管理直屬單位人事、勞動工資、機構編制工作。

(三)財務收支狀況和資產負債狀況

(四)有無不良誠信記錄

我局無任何不良誠信記錄,一直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為我縣農村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作出過卓越貢獻。

(五)承擔項目其他方面的優勢

1、2002年承擔了重慶市農業和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系統項目的建設,建成了我局內部局域網,實現了資源共享,辦公自動化。

2、2003年,承擔了重慶市鄉鎮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示范項目建設,在全縣街鎮鄉建立起了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并能登錄我局局域網和國際互聯網,實現了信息的及時快速傳遞。

3、各街鎮鄉都配備了(2—3名)專門的農村信息員,全部都是經培訓取得上崗證的,在技術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4、縣財政能給予配套支持,我局每次實施的農業信息項目建議,縣財政在資金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

三、建設技術方案

建設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電話語音系統、電腦網絡系統、電視節目制作系統。附圖如下:

xxxx“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技術方案圖

(一)電話語音系統

我們與重慶市農業信息中心全作,開通服務“三農”的“農網廣播”來實現,并設縣級分站及人工服務點。農民只要撥打11896789辦理注冊會員后,就能無限量撥打收聽專家提供給當前農民政策快訊、市場行情等欄目,還可以通過電話留言方式提出問題,專家及時為你解答。

(二)電腦網絡系統

主要利用我局已建成的“xxx信息網,內部局域網、鄉鎮農業服務站以及縣黨政網絡來實現信息傳遞。農戶采取電信ADSL寬帶接入,街鎮鄉農業信息服務站通過縣黨政網接入(專線)。

(三)電視節目制作系統

通過加強與我縣廣播電視局的合作,申請專門的閉路電視欄目,通過實地拍攝、錄制專家講座,錄制電視節目和從網上下載等多種方式搜集農業信息,借助廣播電視局的電視節目制作系統,定期定時通過閉路電視傳送到千家萬戶。條件成熟時,將使用機頂盒,實現節目互動。

四、投資資金來源

項目預計投資30萬元,爭取中央財政補助經費15萬元,本級財政配套10萬元,單位自籌5萬元。

五、效益分析

該項目實施后,我縣農業信息網絡系統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將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服務和農業科技交流于一體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能夠為各級政府及領導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能為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提供交流平臺;能為農民和農業企業提供急需的農產品價格和技術信息,促進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將會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體體現在:

(一)能及時提供國內外農產品供求信息,改善農產品賣難的局面。

(二)能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信息來源和決策依據。

(三)能為農民增收,發展農村經濟作貢獻。

(四)能為廣大農民提供急需的生產技術服務,從而實現增產、增收。

六、2005年項目目標和實施內容

(一)目標

通過電話、電視、電腦三種信息載體有機結合,采取“三電合一”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實現優勢互補,互聯互動,提高信息服務入戶率。通過合理有效的整合,把適用的信息及時傳播到農民手中,為廣大農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從而實現農民增產增收、致富奔小康。

(二)實施內容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搞好電話語音、電腦網絡、電視節目制作三大系統的建設。

1、電話語音系統建設。購置安裝系統所需設備和軟件,主要包括:人工坐席計算機、服務器操作系統、語音控制軟件、語音系統終端。

2、電腦網絡系統建設。主要是添置設備(包括軟硬件)更新我局內部局域網。軟件主要添置WIN2003服務器版正版,信息采編軟件等,硬件只要添置電腦、數碼攝像機。

3、電視節目制作系統建設。依托縣廣播電視局的協作來完成。主要要購置:電視機、機頂盒等。同時要向縣廣播電視局申請專門的電視節目頻道。

4、建立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購置正版SQL數據庫管理軟件,通過數據庫系統開發及信息的采集、處理、實現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

七、2005年實施步驟及時間進度

(一)2005年3月,完成該項目的申報工作,同時制定好項目實施規劃。

(二)2005年4月1日—4月15日,作好同電信、廣播電視部門的協調工作,爭取獲得更好的配合。

(三)2005年4月15日—4月30日,依托市“農網廣播”,完成好電話語音的接入安裝工作。

(四)2005年5月1日—6月30日。通過縣政府采購中心,完成好硬件設備的購置工作,主要購置的硬件有:5臺電腦(含打印機)、5臺電視機(含機頂盒)、10部電話機、數碼攝像機。

(五)2005年7月1日—7月31日,完成好軟件的開發和購置工作。主要開發和購置的軟件有:WIN2003服務器版、語音控制軟件,信息采編軟件,SQL數據庫管理軟件等。

(六)2005年8月1日—9月30日,搞好我局內部局域網的軟硬件更新工作。

(七)2005年9月1日—9月20日,搞好部分試點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的ADSL寬帶接入。

(八)2005年9月21日—10月31日,爭取縣廣播電視局的配合,完成好電視節目頻道的申請工作。

(九)2005年10月1日—11月30日,搞好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的建設工作,同時制作好電視節目,以形成一個內容豐富的節目數據庫。

(十)2005年12月1日—12月30日,搞好“三大系統”的有效整合工作,全部安裝接入使用,搞好培訓工作。同時搞好項目的總結工作,迎接中央農業部和市農業局的檢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