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年規劃
時間:2022-08-05 01:26:00
導語:zz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年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中央、省、地、縣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要求,為了有序推進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工業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圍繞“一年試點、兩年起步、五年初見成效,十年掀起建設新高潮”的工作思路,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重點,以新農村試點鎮、村建設為示范,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為關健,以加強農村基層基礎為保證,整合社會資源,統籌鎮村發展,協調推進全鎮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發展之路,把全鎮農村基本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會穩定、事業協調、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目標任務:
1、總體目標: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力爭到2015年,全鎮經濟社會得到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一定成果。
2、基本任務:一是生產發展。要切實推進扶貧開發,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積極發展優勢產業與特色產業,培育優質、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培植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同時結合實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促進旅游經營戶收入的增加。二是搞好村鎮規劃,做到村容整潔。三是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人居環境。大力改造茅草房,認真實施“三清工程”(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村寨),著力整潔農村環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加快其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農村道路、農村水利、生態環境、生活能源、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廣播等。四是鄉風文明。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大力度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法制意識、科技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健康素質,建設和諧新農村。五是加強基礎組織建設。要健全村黨組織和村領導班子,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建立健全村黨組織、村民民主管理機構和村規民約,實行民主管理。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雙強”型班子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
三、工作原則: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全面的目標,他不只是一個單獨的新村建設,為此我們應著重把握好以下工作原則:
1、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的原則。
2、堅持規劃先行,分步實施的原則。
3、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
4、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原則。
5、堅持創新機制,務求實效的原則。
6、堅持典型示范,有序推進的原則。
四、工作措施:
1、科學規劃,示范帶動。按照著眼當前、規劃長遠的要求,科學制定規劃,結合實際,融合傳統觀念和科學觀念,既講現代文化,又講民族特色,同時要充分考慮農民的切身利益和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確保規劃的全局性、長遠性、合理性。
認真抓好示范帶動工程,促進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實施。
2、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努力形成農村經濟發展新格局。
一是走內涵式發展路子,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實施示范帶動工程和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加大農技培訓力度,努力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農民素質。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二是加快生態畜牧業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全鎮要充分利用資源結合實際,發展養殖大戶,建設生態養殖小區,以點帶面,推行“畜、沼、糧”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同時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蔬菜、油菜、藥材等特色產業,努力形成“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三是認真兌現上級的涉農政策,完善和實施好全鎮的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四是有序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依托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同時加大勞務輸出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素質,大力向外輸出剩余勞動力,并加強勞務輸出工作機制建設,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要大力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支持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
3、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一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自身情況,通過向上和自己匹配資金的方式,搞好水毀河堤和農灌溝渠的修復和防滲工程建設,解決好缺水村寨的人畜飲水工程。二是加強通村公路建設和公路提級改造。三是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和生態建設。大力開展以沼氣池建設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活動,并加強沼氣工程管理,提高建設質量,確保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上。努力擴大農村電網覆蓋和入戶率,認真抓好其他農村新能源建設工作。積極實施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等生態工程,并努力鞏固成果。
4、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型農民。一是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促進城鄉教育全面協調均衡發展。二是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三是積極推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四是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五是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5、全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傳統美德。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推進以“四在農家”為載體的新農村建設經驗,深入開展文明村寨、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充分發揚優良的鄉風民俗,強調鄰里和睦、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罵人,以好的村風民俗來約束不好的做法,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努力爭取上級資金,抓好農村文化生活陣地建設。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廣泛深入地傳播先進文化。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體活動。同時加強對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共享的發掘、整理和保護。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的管理。發展農村體育事業,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6、積極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努力打造安定、祥和的農村居住環境。一是加強農村黨建工作,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全鎮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深入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使該活動成為群眾滿意工程。認真開展“三創三強”活動;加強農村基礎組織活動陣地建設;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作用;搞好“雙帶”和“雙向培養”工作。二是加強民主政治工作,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積極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財務公開。促進基層依法辦事、依法治理、擴大基層民主。三是打造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良好的基礎。抓好法制教育和宣傳,營造農村學法、用法的濃厚氛圍;抓好維護社會穩定,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及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抓好群防群治工作,切實打牢社會治安防控基石。
二00六年五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