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它不是你家里的,是地球資源

時間:2022-03-09 04:15:00

導語:世界水日:它不是你家里的,是地球資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世界水日:它不是你家里的,是地球資源

2007年世界水日活動策劃

崔紅家廁所與洗衣機有著呼吸般的關系。十幾年前,崔紅第一次使用洗衣機即斷定“對得起人的機器太對不起資源。”一句話,洗衣機浪費水。這使節水成癖的崔紅改裝了水箱———一個球閥阻斷了水流。洗衣時,她將水管放入大塑料盆中,并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使用人們不常使用的暫停鍵。第一遍水,她沖廁所,第二遍洗墩布拖地,第三遍洗菜,再用洗菜水澆灌自家花木及一層鄰居種的瓜菜地或公共綠地。如果還有剩水,潑灑樓前樓后,以防揚塵。崔紅家的水沒有直接流入下水道的。一個油桶改裝的水舀子跟她十幾年。水被舀來舀去,她家生活方式。幾乎天天,崔紅提一裝滿淘米洗菜用水或魚缸用水的大塑料桶到單位,澆灌周圍辦公室花木。如此做法,崔紅解釋“怕別人用干凈水干這事”。水在崔紅眼里,與血同價。

崔紅出生在自然災害(1960年)和“節約鬧革命”年代中。經歷過苦日子的崔家在日子逐漸好轉后仍居安思危———時時節約、事事節約。如在廁所水箱內置一容器(容積越大越省水),紙張兩面用等。節儉家風是崔紅成長背景。隨環境日差一日,環保理念激活崔紅潛意識中的節儉作風。她遂從“我不浪費一滴水”變為“影響大家不要浪費水”。

一次,她去看牙,發現醫生總在水溢出紙杯后才關龍頭。于是,她給無視水的牙醫上環保課……牙醫辯論“這才費多少水呀”。崔紅認真理論起來。事后,牙醫對崔紅同事說:“她改變了我的生活”。牙醫不僅在工作中注意節水,在家亦是,還借崔紅理論影響其他牙醫。在單位,凡崔紅見人擰開水龍頭,口頭禪是“開小點,再小點”。有同事對她坦白:“就是在家用水也感到背后有你監督的眼睛。”某年春季運動會結束后,崔紅無聲之舉影響著同事。運動場上留下一片內剩不同水量的礦泉水瓶。崔紅將它們傾倒在大塑料桶中,“能用它們干多少事呀”,崔紅心疼“多少場合以水為價”。多少人以為自來水就是自來的。盡管缺水節水愛惜水被宣傳多年,但有幾人真正做到惜水如金?惜水如金的崔紅自費購買20多個塑料桶給單位,上書“混合垃圾,越少越好”。桶內架個箅子,將茶葉與水隔離,茶葉水可當中水用。對單位中水使用情況,曾經現在都是崔紅一樁心事。她見物業,必問中水,反復強調“要用中水綠化沖廁”。對食堂工作人員,崔紅不怕“婆婆嘴”的嘲諷,常年在他們耳邊提醒“省著用水啊!”她現身示范如何省水。自己用餐,從不換盤子。聚餐,建議大家也不換,將廢棄物集中在一個空盤子中。

北京市政府曾承諾北京不會因各種情況停水停電。崔紅對這一承諾的反應是“不停水停電并不等于放縱市民沒有節制地耗費能源”。崔紅不諱言,首都市民有習慣性優越感。對外省諸多以犧牲為價的支援認為天經地義,南水北調即是。在崔紅調查范圍內,相當數量市民指望“幾年后喝上南方來的好水”而不珍愛掌上點滴。正因絕大多數人沒從我做起,才致使國家傷財調水。殊不知,當地移民及生態承受怎樣的犧牲。無論對個體、群體,崔紅念叨環保經:“當你抱怨職能部門瀆職,抨擊一些官員以資源換政績,身處環境臟亂差時,你是否捫心自問過‘我為環保做了什么?’說不定哪棵樹上的塑料袋就是你扔的。北京缺水和你缺少自律有關。”

節水,僅是崔紅環保作為之一,節約一切資源滲透她生活各領域。她認識“一切資源離不開水”。在她被同事稱之“死纏爛打”、“百折不撓”的努力下,終將食堂使用多年的一次性發泡飯盒改成塑料飯盒。紙張兩面用,崔紅在她掌控范圍內將“護紙運動”進行7年。復印機放她辦公室,沒人讓她掌管,但怕人費紙亦如怕人用凈水澆花一樣的她主動擔起復印職責。她眼中沒有尊卑貴賤,無論誰復印都是兩面。初始,她每天到各辦公室收集單面用紙,后用該紙復印。為此招致“神經過敏”、“杞人憂天”、“事兒媽”等怨言。一次,播音員跟她急了:“兩面都是字,你讓我念哪一面?”她遂請編輯以后把作廢的一面用筆畫掉。她在堅韌中相信“總有一天大家會改掉習以為常的浪費。從手松變為手緊”。因不被理解而遭誤解,崔紅心態被歷練得“少用一張紙,多挨一點罵,我認了”。一次,一位同事堅持一面印,崔紅拒絕。翌日,他將一摞復印紙放崔紅面前,強調:“我從家拿來的。”崔紅仍然拒絕并給這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上課:“它不是你家的,是地球資源。”崔紅常以此話回應某些人以錢換資源之說:“錢能使黃河不斷流嗎?有錢人能使污水變清嗎?”

7年,崔紅被同事由誤解變理解并具節約意識———認同兩面印并主動提供單面紙,但崔紅憂患未減:“我掌控的范圍太小太小了,多少單位,特別是吃皇糧的大機關的浪費,習慣成自然。”

為防廢紙與其他垃圾混為一體,失去重新利用的機會。在崔紅反復督促下,2001年,物業添置了回收紙桶。四個上書“回收電池救地球”的木箱系崔紅所為。兩個本單位用,兩個給了近鄰“最高人民檢察院”。至今回收廢電池500多公斤。崔紅在居住地嘗試垃圾分類。挨家走訪“請積極配合”。她的配合一絲不茍。如牛奶紙盒,洗凈晾干壓癟后投進廢紙桶。她家垃圾中,少有塑料袋。購物時,她不買過分包裝商品,不用或少用塑料袋。

2002年7月,崔紅以一個公民身份致信市長劉淇,就綠化、城市建筑、旅游景點垃圾處理、假冒偽劣商品處理、快餐盒處理、沼氣、汽車、空調等提出環保建議。

對日常人們的非環保行為,崔紅說法“我不會無動于衷”。她曾在單位地上見一張廢紙包著杏核,遂用膠條將紙和杏核一起粘到眾人必經之地,上書中英文:“這是誰扔的,請以后注意。”崔紅住地附近有個水果攤,經常一地狼藉。逢見此,崔紅彎腰撿拾,包括霉爛葡萄。久之,商販被感化。逢崔紅路過,自覺報告“大姐您看,我這干凈整齊吧”,并相互監督“快收拾利落,別讓大姐著急上火”。路遇人們丟棄垃圾,她上前攔截,佯作彎腰姿勢“您撿還是我撿?”一點一滴滲透給國人環保觀念,改變非環保習性,崔紅有信心和耐心陪伴國人環保素質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一點點復蘇。最該點燃復蘇之火的,崔紅明確意識“學生和年輕人”。他們的綠色覺醒不僅影響本人還影響其上下兩代人。因此,崔紅熱衷在學校、各單位團支部點火。“我到你們那兒講講環保吧。”通常,她以出示被嚴重污染的滇池照片為開場白,“曾經美麗的滇池,現已淪為劣五類(水質)。”另一張是在污染滇池中生長旺盛的“水葫蘆”。崔紅請年輕頭腦牢記“好環境賴于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和柏林墻上的話“世界上有許多小人物做的許多小事情能改變世界”。

■他們中間有一個人按承諾做了,這便是我此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