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學三條措施助發展促和諧
時間:2022-02-18 02:08:00
導語:老年大學三條措施助發展促和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處川陜渝結合部的萬源市老年大學(前身是萬源縣老年大學)誕生于1987年10月,通過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如今正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朝氣,成為當地社會引領家庭和睦、改善鄰里關系、穩定社會秩序和促進社會和諧的一支重要力量。去年,該校被評為“四川省老年大學示范校”。
一、領導傾情關注,為老年大學發展奠定財力基礎
萬源是革命老區,山高坡陡,交通受制,經濟落后,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扣戴至今,老年事業起步緩慢。1987年“八一”建軍節前夕,離休干部何榮書同志巧妙利用座談會時機倡議創辦縣老年大學,當即得到縣主要領導應許。領導說,我們縣雖然財政困難,但只要堅持取之有道、用之于民,為老年人辦所寓教于樂的大學校還是應該的。今后,老年大學每年所需經費直接列入財政預算。會后,即開始緊鑼密鼓地籌組老年大學,由時任縣委副書記的徐順濤同志任名譽校長、何榮書同志任校長、縣中學退休教師高武勛同志任教導主任,縣財政每年為老年大學預算5000元經費開支。自2000年后,預算增加到15000元/年。去年,預算又適度增長,為老年大學的發展迎來了和煦的春天。
二、降低入學門檻,為老年大學擴大生源拓寬渠道
老年大學運行伊始,就把廣泛招收社會學員作為發展方向,對入校學員實行“三不限政策”:不限職業、不限文化、不限年齡,只要是離退休的干部職工和社會老人均可。集老之所成,既壯了校之聲勢,又拂和諧之風氣,可謂“一石二鳥”。近20年來,該校培訓學員計3500余人次,結業人數達2200余人,為社會輸送出了一批批老有所為的精英人才,共推尊老敬老風尚形成和普及。全市鄉鎮因此遍開孝親敬老之花。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老年大學駛入良性軌道的同時,成就了校長何榮書同志,他多次捧獲“四川省離休干部先進個人”、“四川省老有所為精英獎”等榮譽證書。
三、加強素質教育,為老年大學宣傳譜寫時尚篇章
“人老,并非智老”。老年大學根據個人特點,有針對性地開設法律知識、政策時事、書法藝術、微機常識、家電維修、醫療保健、副食烹調、體育健身、花卉栽培等課程,借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每年“五四”、“六一”、“九九”、“十一”、“元旦”等節日期間,積極協同有關部門舉辦文體活動,弘揚清風正氣和尊老扶幼傳統美德。“老牛自知黃昏近,不待揚鞭自奮蹄”。該校書畫班師生的部分作品在近年屢獲全國、省市級大獎,舞蹈班被達州市體委評為“先進集體”多次,老年健身隊常年活躍在廣場、公園一角,成為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有結業學員如此贊老年大學:“人到老年上大學,兒也樂來孫也樂,上學有笑又有說,回家再也不寂寞。”“松柏紅旗染春光,輕歌曼舞迎朝陽,強身健體永不老,青春永駐萬古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