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土配肥工作方案

時間:2022-09-12 01:35:00

導語:測土配肥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測土配肥工作方案

為切實做好我縣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根據《**年全國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及《**年全省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發展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農業的戰略目標,以提高科學施肥技術入戶率、覆蓋率、到位率為主攻方向,以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為支撐,堅持統籌規劃、分級負責、逐步推進和技術指導、企業參與、農民受益的原則,突出主要農作物和主要技術環節,全面推進科學施肥工作。

二、目標任務

(一)**年免費為5萬農戶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服務,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積60萬畝。即在河溜鎮、包集鎮、荊芡鄉、渦北新城區實施40萬畝的基礎上,增加唐集、常墳、找郢、馬城、徐圩、淝南、龍亢、褚集8個鄉鎮,面積分別為2.5萬畝。配方肥應用面積25萬畝以上,河溜鎮、包集鎮各為2.5萬畝,其它10個鄉鎮各為2萬畝。

(二)在荊芡鄉、河溜鎮、馬城鎮、包集鎮和找郢鄉確定5個國家級農戶施肥情況長期觀測點,每個項目鄉鎮建立3個農戶施肥長期觀測點。

(三)組織開展全縣耕地地力評價工作,同時每個鄉鎮選擇15個以上的農戶,全縣計150戶,開展農戶施肥現狀調查,及時了解農民的施肥情況,跟蹤掌握實施效果;安排水稻、小麥“3414”試驗各10個,為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學依據。

(四)建立核心示范區12個,面積6萬畝,其中包集鎮、褚集鄉小麥、玉米示范區各0.5萬畝,渦北新城區蔬菜示范區0.5萬畝,河溜鎮、荊芡鄉、唐集鎮、找郢鄉、淝南鄉、馬城鎮、龍亢鎮水稻、小麥示范區各0.5萬畝,常墳鎮小麥、大豆示范區0.5萬畝,徐圩鄉小麥、棉花示范區0.5萬畝。

(五)各項目鄉鎮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戶1000個,全縣1.2萬戶,帶動12萬農戶。

(六)對新建20萬畝項目區,按照100畝一個土樣,采集和分析土壤樣品2000個。根據需要,采集植物和水分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建立規范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

(七)在全縣范圍內組織100名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巡回指導,對5萬農民進行科學施肥技術培訓、指導和服務。

(八)項目區農戶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和技術指導入戶率達到95%以上。科技示范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入戶率達100%,一般農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入戶率達90%以上。

(九)實現項目區肥料利用率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每畝節本增效25元以上。

(十)通過田間肥效試驗、調查、示范,逐步摸清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建立不同作物的施肥指標體系,為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技術保障。

三、主要措施

(一)廣泛開展技術培訓。組織相關技術人員,以小麥、水稻、玉米、棉花等主要作物為技術推廣對象,以合理確定施肥數量、選擇肥料品種、把握施肥時期、改進施肥方法和假冒偽劣肥料產品識別為重點,通過編制培訓教材和宣傳資料,并舉辦培訓班,對鄉村技術推廣人員進行培訓。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印發資料、田頭指導等形式為農戶提供及時、準確、權威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信息服務。通過對比試驗示范、現場診斷測試、展示配方施肥技術和應用效果,引導農民科學施肥。

(二)開展肥料市場專項整治。一是規范肥料生產經營主體。縣農委會同質監、工商等相關部門對肥料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全面清理,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限期整改,對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締。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經營、非法經營、制假銷假等違法行為,規范肥料市場秩序。二是開展肥料質量監督抽查。重點對復合肥、配方肥、精制有機肥和微生物肥料產品開展市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并將抽檢結果向社會公告。三是加強肥料登記監督管理,對已批準登記的肥料產品進行跟蹤檢查。編印識別假冒偽劣肥料相關技術資料,宣傳介紹各種肥料產品的性質、養分特點、使用方法、肥料產品包裝、標識要求和國家相關政策等,提高農民鑒別假劣肥料的能力和維權意識。通過肥料市場專項治理和優質肥料的推介,讓農民用上放心肥。

(三)加大測土配方施肥宣傳力度。利用電視、廣播、科技趕集、印發明白紙等形式,廣泛宣傳測土配方施肥的技術要領,傳授合理施肥和識別真假肥料常識,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水平。同時,大力宣傳測土配方施肥在促進糧食持續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業節本增效及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總結、推廣各鄉鎮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的社會影響,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主動為農民提供測土配方服務。

(四)建立“測-配-產-供-施”運行機制。充分利用各種涉農組織和企業等社會力量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作為當前的一項主要任務,加大工作力度,深入農戶,幫助農民搞好測土配方施肥。并充分發揮農業專業協會、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社會力量的作用,不斷探索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的新機制和新方法,強化技物結合、廠站聯合、連鎖配送等配套服務,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進田落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組織協調工作。縣農技中心組織相關單位成立技術小組,負責項目實施中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強化領導,精心組織,建立責任制,按規定要求和程序組織本鄉鎮農技干部做好土樣采集、試驗示范、技術宣傳培訓等工作,做到技術服務到戶、技術培訓到人、技術指導到田間地頭,保證每個農戶家中至少有一人了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方法,學會使用施肥卡。

(二)完善“測、配、供、銷”服務形式和運行模式。縣土肥站具體負責土樣的采集、化驗、分析,根據化驗結果和田間試驗,研發配方,交由合作企業按要求生產配方肥。鄉鎮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將施肥卡發放到農戶,并采取集中培訓、進村入戶、到田間地頭指導、發放技術宣傳材料、實地測土配方、成本核算和效益對比等方式方法,講明測土配方施肥的好處,使農戶自愿接受這項技術,改變不良施肥習慣。同時,指導企業生產配方肥,示范鄉鎮農戶按照配方卡要求自行購買施用肥料。

(三)建立農戶檔案。各鄉鎮對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農戶建立技術檔案,內容包括農戶所在鄉鎮、村名稱、農戶姓名、土壤類型、耕地面積、前茬作物、當季作物、目標產量、土壤測試結果、施肥數量、技術指導人員姓名等。縣農技中心制作鄉鎮耕地土壤養分圖和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分區圖,并做到縣有任務圖,鄉有分解落實表,村有花名冊,戶有指導卡的“四有”要求。

(四)加強督促檢查。縣測土配方施肥辦公室保持與各鄉鎮及農技服務站的協調與溝通,通過電話聯系、實地檢查等方式,對各鄉鎮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研究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