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經濟發展計劃草案

時間:2022-03-02 07:32:00

導語:縣經濟發展計劃草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經濟發展計劃草案

我受縣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全縣*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年,全縣各級各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縣十屆人大七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大力推進“三化”進程,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繼續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逐漸增強。

據統計,全年實現縣內生產總值39.8億元,為年計劃的106.1%,比上年增長13.6%,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2.97億元、12.68億元和14.15億元,分別增長4.5%、18.8%和16.5%;完成財政總收入2.2億元,為年計劃的108.4%,增長27.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5億元,為年計劃的105.8%,增長23.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3億元,為年計劃的107.9%,增長29.3%,增速為歷史最快;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億元,為年計劃的100.9%,增長15.9%;農民人均純收入4969元,為年計劃的105.7%,增長1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41元,為年計劃的112%,增長22.97%;萬元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均在4%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二)工業發展亮點頻現,民營經濟形勢喜人。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0.83億元,增長20.8%,增速比上年高7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89億元,增長37.4%,為歷史最高。全年投入工業園區建設資金6527萬元,逐步完善了園區路、水、電、氣、訊、視等基礎設施,園區第一平臺作用逐漸張顯。民營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鞏固和發展了機械制造、造紙、建材化工、礦產采掘加工等支柱產業。衡山汽車、衡山齒輪、鴻城紙業、百瑞達陶瓷、金貝爾化工等民營企業快速發展,投資上億元的和泰紙業、兆基銅業等規模企業相繼投產,縣內支柱產業和骨干企業不斷壯大,*年全縣納稅100萬元以上的企業由13家發展到22家,其中衡山汽車納稅達到1900萬元。

(三)農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全年累計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65億元,比上年增長4.2%。農產品基地鞏固發展,產量平穩增長,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涌現,湘旗農牧、逢緣草藝、雙星木業、科迪動物藥業、春發食用菌、天水雞業、黃華坪糧貯、新源牧業等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水利、道路、能源和教育、衛生、文化等各方面投入顯著加大,今年縣財政安排新農村建設配套資金600余萬元,重點建設了福田鋪鄉白云示范片和店門白泥、嶺坡潮水、新橋永濟、萱洲天水等一批新農村示范點。完成農村通達通暢工程230公里,完善了九觀、新橋水庫配套設施,實施了永和上游等小型水庫除險保安工程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四)重點項目建設順利,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年,全縣確定了25個重點建設項目,其中,續建項目11個,新建項目14個,分別占項目總數的44%和56%。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7個,其中投資上億元的項目12個,25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額超過3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億元,實際完成投資6.9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2.7%,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建設順利,站區建設不斷加快;潭衡西線高速公路建設全面啟動;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入園企業建設順利;金盛華城、富驪花園等重點房產開發項目有序推進,城市品位不斷提高。

(五)財稅金融運行平穩,投資消費較快增長。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繼續提高,收入質量不斷優化,可用財力逐漸增強。全縣各類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30.73億元,增長20.61%,貸款余額為13.78億元,增長30.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3%,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69億元,增長59%,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99億元,增長64.3%,增速居全市各縣市第一。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億元,增長15.9%,投資和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六)各項改革穩步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國有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鋪開,投融資體制、財稅體制、政府機構、行政審批等各項改革順利推進。勞動就業不斷擴大,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普九”成果進一步鞏固,科技工作不斷加強,文化、體育、衛生、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績,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躍上新臺階,廣播電視、農林水利、國土資源管理、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的進步。

總體上看,*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但是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仍需加快,發展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財政比較困難,縣內可用財力少、建設性資金緊張的局面,仍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緩解;大型企業、重大項目不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稅收的企業比較缺乏,工業的支撐作用有待進一步增強;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增收渠道比較單一;縣城建成區面積不大,人口不多,消費不旺,對縣域經濟的拉動作用沒有完全顯現;社會事業發展與群眾愿望還有差距。同時,國家開始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緊縮了土地、信貸閘門,提出了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對經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研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縣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指導思想

今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又好又快發展為目標,以新型工業化為總攬,主攻工業,強化招商,著力推進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著力推進民生工程和和諧社會建設,努力實現衡山由農業小縣向工業強縣的新跨越。

(二)主要預期目標

按照縣委八屆二次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今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1、全縣GDP達到44.6億元(現行價),增長12%以上,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3.55億元、15.05億元、15.99億元,分別增長4.5%、18.5%、13%;

2、財政總收入達到2.64億元,增長20%以上,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716億元,增長18.7%;

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36億元,增長20%;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2億元,增長15%;

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55元,增長10%,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66元,增長8%;

6、萬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

7、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6‰以內。

我們提出以上奮斗目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一是我縣擁有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繼續趨好,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順利實施,衡陽被國務院批準比照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衡山還享受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湘南大開發”重大決策,沿海和國際產業轉移,這些都為我縣經濟加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機遇。二是我縣加快發展的需要。我縣經濟總量小,底子薄,要縮小與省內外先進縣市差距,順利實現“十一五”規劃和縣八次黨代會提出的實現衡山崛起目標,必須有一個積極的發展速度。三是我縣具備了許多加快發展的突出優勢。歷史文化悠久,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捷,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縣域經濟成功實現了由低谷徘徊向加快發展的重大轉折,工業園區迅速發展,項目建設成效顯著,造紙業、機械制造業、礦產采掘加工業、建材化工業等四大支柱產業布局基本完成,為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奠定了基礎、積蓄了后勁、鋪平了道路。從產業發展勢頭、投資、消費需求拉動強度等方面來看,基本具備增長12%的潛力。只要我們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創新發展手段,突出發展重點,扎實工作,上述預期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三、*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及措施

(一)以支柱產業培育為重點,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一是集中精力建設工業園區。繼續增加投入,加快工業園區路、水、電、氣、訊、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年內完成工業大道全線和青山大道核心區段的綠化和亮化,擴建坪塘公路一期107國道至天一金岳礦業段,完成園區110千伏變電站和萬伏雙回線供電線路等項目建設,切實加快陶瓷工業小區建設步伐。要逐步增加工業發展資金規模,投向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支持重點產業發展。二是圍繞主導產業,推進工業集聚集群發展。圍繞造紙業、機械制造業、礦產采掘加工業、建材化工業等主導產業,著力扶持和泰紙業、宇科羅伯特紙業、衡山汽車、衡山齒輪、兆基銅業、綠衡化工、金貝爾化工等骨干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積極支持卓盈服裝、華宏化工、德鑫泰機械、天一金岳礦業、百川家具等在建項目建設。大力發展關聯產業,延伸產業鏈條,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工業產業群。引導我縣產業主動融入粵港澳產業體系之中,并注重發展與之互聯互補的產業體系。三是全面完成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克服松勁情緒,做好企業改制掃尾、終結驗收工作,做到應改盡改。幫助企業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妥善處理好各類改制遺留問題,及時搞好改制企業檢查驗收,促使企業生產經營快速步入正軌。

(二)以發展農村經濟為重點,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切實加快農村水、電、路、校、沼氣、通訊和教育、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抓好以福田鋪鄉白云示范片和開云龍泉、店門白泥等示范村為代表的新農村建設工作,認真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搞好中小型水庫和骨干塘的除險保安,抓好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工作,實施好以馬跡、東湖、福田、沙泉等鄉鎮集中供水項目為重點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逐步完善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大力推廣使用沼氣,抓好農村公路通達、通暢工程,逐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二是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引導扶持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規模化、基地化、區域化生產。重點抓好優質稻、席草、衡山黃雞、生豬、楠竹、油茶、食用菌等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繼續爭取省、市資金支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設立農業龍頭企業引導資金,扶持逢緣草藝、湘旗農牧、春發食用菌、新源牧業、雙星木業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強衡山黃雞產業鏈建設,真正把黃雞產業辦成衡山的拳頭產業。三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嚴格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兌現四項補貼,進一步完善涉農資金發放制度。加強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廣大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向二、三產業轉移。

(三)以發展商貿物流和旅游為重點,加快服務業發展。一是做大做強商貿物流業。合理規劃城區商業中心,提升商貿流通業品質和實力。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勢,以工業園區和千噸級碼頭建設為契機,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和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努力培育龍泉物流、聚龍物流等一批現代物流企業,同時規劃建設縣內礦產品、果蔬、建材等專業批發市場,逐步把縣城建設成為立足大衡山、輻射湘中南的貨物集散地。二是做實做好旅游業。依托名山,對接和配套南岳抓旅游,設立旅游發展引導資金,支持旅游事業發展。著力完善旅游接待設施,做好白云寺、文廟、開云樓、接官亭等景點、景觀的恢復和開發工作。加快九觀湖漂流項目建設,確保五一首漂。同時,精心策劃推介,開辟紅色旅游線路,推進區域旅游合作。

(四)以重點項目建設為重點,切實加快城鎮化進程。一是認真實施314省道開云—白果段提質改造工程,做好107國道開云—南岳段的升級改造的前期準備工作。二是抓好武廣快速鐵路、衡潭(西)高速公路建設的協調工作。三是按照“東改西擴、南進北拓”的總體思路,加快縣城提質擴容步伐。重點是抓好開云南路二期和沿江路延伸工程,力爭啟動黃花新區建設,加快新衡山火車站站區建設,完成九龍大道路基工程,啟動圣帝大道及火車站主站樓的建設。抓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年內啟動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做好垃圾處理場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同時抓好白果、東湖、馬跡、新橋、福田、沙泉、店門等鄉鎮工貿小區建設。

(五)以財源建設為重點,大力加強財稅工作。一是加強財源建設。積極實施“開源”、“挖潛”工程,集中財力支持一批重點財源項目的建設和發展,把開源的重點放在工業上,把挖潛的重點放在第三產業上,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依法強化稅收征管。創新稅收征管模式,建立健全綜合協稅、護稅體系,全面推行社會綜合治稅。認真抓好重點稅源和零散稅收征管,建立非稅收入征管網絡自動化系統,確保各項收入足額征繳。三是優化支出結構。進一步完善財政支農惠農政策措施,大力壓縮行政基建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保障工資、社保等重點支出,切實把財政資金向農村傾斜,向基層、困難群眾傾斜,向教育、衛生、文化、公共基礎設施和社會治安等領域傾斜,擴大公共財政覆蓋面。

(六)以爭資跑項和招商引資為重點,努力增加有效投入。一是努力跑項爭資。進一步強化爭資跑項責任感,緊跟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充分把握我縣享受比照西部政策和老工業基地政策的良好機遇,爭取國家更多的項目和資金進入衡山。二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充分認識招商引資工作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作用,認真搞好項目開發與儲備,進一步擴大引資規模,提高招商質量。繼續鼓勵外出創業人士回鄉投資興業,發展“回歸經濟”。三是加強融資平臺和信用建設。繼續加強與銀信部門的金融協作,加強融資平臺和信用建設,組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公司,加大金融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積極銜接開行用款計劃,強化監管機制,充分發揮資金效益。

(七)以依法行政為重點,繼續優化發展環境。一是強化發展意識,優化政務環境,繼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清理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放松對具體經濟事務的管制,推廣電子政務,提高辦事效率,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二是優化執法環境,規范執法行為,加強執法監管,堅決整治亂收費、亂罰款等行業不正之風。三是優化市場環境,健全信用體系,加強誠信建設,治理商業賄賂,堅決打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

(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一是更加關注民生。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繼續擴大就業,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解決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就業難、住房和飲水困難等問題。二是更加注重社會建設和管理。加快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加強節能降耗和生態環境保護,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工作,保持社會和諧,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各位代表!做好*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信心,搶抓機遇,求真務實,負重奮進,為全面完成本次大會確定的各項任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