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汛期救災應急預案
時間:2022-07-02 05:03:00
導語:市民政局汛期救災應急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我市已進入主汛期,為做好汛期救災工作,保證我市今年汛期各項救災工作快捷、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特制定汛期救災工作應急預案。
一、汛期應急準備
(一)成立汛期救災領導小組,落實救災工作責任制。市民政局成立由高世遠局長任組長,各位局領導參加的汛期救災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協調全市汛期救災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查災救災組、災情報告組、轉移安置組、物資調運組、救災捐贈組、宣傳報道組等工作組(名單附后),其職責是:
1、查災救災組:會同有關部門迅速趕赴災區,查看災情,安撫災民,開展救助工作。
2、災情報告組:會同水務、農業、氣象、電力、城建、統計等有關部門,及時上報災情。
3、轉移安置組:配合當地政府做好災民轉移安置工作。
4、物資調運組:會同糧食、供銷等部門做好災民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的供應。
5、救災捐贈組:根據災害發生程度以及給群眾生產生活造成的損失,組織開展救災捐贈工作,同時負責外地捐贈物資的接收。
6、宣傳報道組:負責與新聞部門協調聯絡,做好救災工作的宣傳報道。
(二)做好救災物資的準備工作。根據今年自然災害的趨勢預測,搞好救災物資儲備。建立救災物資社會動員機制,與有關廠家和商家簽訂食品、飲用水和糧食等救災物資的緊急購買和使用協議,確保災害發生后各類救災物資調運渠道暢通,保證特大災害發生后24小時內將第一批應急生活物資運送到位,并安排好后續生活物資的供應工作。
(三)快速反應準備。
1、救災組織機構從6月底起進入應急狀態,明確工作職責,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
2、救災專用車輛到位,做到晝夜有值班司機,車輛保持良好狀態。
3、汛期救災工作堅持晝夜值班制度,節假日及夜間值班電話為2801527,工作日白天值班電話為2802551、2822749(傳真),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救災工作機構相關人員保持24小時聯絡暢通,汛期嚴禁外出。
二、中災、大災或特大洪澇災害應急行動
突發性自然災害發生后,汛期救災領導小組組織召開會議,根據災情采取相應決策,對救災工作做出部署。查災救災組、災情報告組、轉移安置組、物資調運組、救災捐贈組、宣傳報道組全部到位,投入救災工作中。
1、查災救災組: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查看災情,核定受災人員數量及災害損失情況,安撫災民,并迅速向局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報告,為領導小組做出決策提供依據。
2、災情報告組:迅速收集各災區的災害信息,根據查災救災組及各縣(市)、區上報的災害情況,會同水務、農業、氣象等部門,在災后2小時內形成災情報告上報市政府及上級業務部門。
3、轉移安置組:迅速趕赴災區,配合當地政府將處在危險地段或被圍困的災民轉移安置到安全地帶,并開展自救和災民互助。
4、物資調運組:根據受災縣(市)、區政府的申請,經救災領導小組批準,在災害發生后24小時內將第一批救災物資調運災區,確保災民生活需要。
5、救災捐贈組:根據救災需求,經市政府批準,迅速組織開展救災捐贈活動,負責接收救災款物,為救災領導小組及時提供救災捐贈情況。
6、宣傳報道組:協調新聞單位及時對救災工作進行宣傳報道。
三、完善救災應急預案和災情報告制度
1、各縣(市)區要制定完善本轄區汛期救災應急預案,并按照預案的要求開展必要的演練,體驗預案質量,通過演練提高應急準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2、自然災害發生后,按報災程序各級必須立即向上報民政部門和政府報告初步災情。災情報告內容主要包括:災害種類、發生時間、地點、范圍、災害后果,已經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問題等。各級民政部門接到災情報告后,應立即向政府主管領導或主要領導報告,根據災害等級確定災害救助應急措施。
目前,我市已進入主汛期,為做好汛期救災工作,保證我市今年汛期各項救災工作快捷、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特制定汛期救災工作應急預案。
一、汛期應急準備
(一)成立汛期救災領導小組,落實救災工作責任制。市民政局成立由高世遠局長任組長,各位局領導參加的汛期救災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協調全市汛期救災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查災救災組、災情報告組、轉移安置組、物資調運組、救災捐贈組、宣傳報道組等工作組(名單附后),其職責是:
1、查災救災組:會同有關部門迅速趕赴災區,查看災情,安撫災民,開展救助工作。
2、災情報告組:會同水務、農業、氣象、電力、城建、統計等有關部門,及時上報災情。
3、轉移安置組:配合當地政府做好災民轉移安置工作。
4、物資調運組:會同糧食、供銷等部門做好災民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的供應。
5、救災捐贈組:根據災害發生程度以及給群眾生產生活造成的損失,組織開展救災捐贈工作,同時負責外地捐贈物資的接收。
6、宣傳報道組:負責與新聞部門協調聯絡,做好救災工作的宣傳報道。
(二)做好救災物資的準備工作。根據今年自然災害的趨勢預測,搞好救災物資儲備。建立救災物資社會動員機制,與有關廠家和商家簽訂食品、飲用水和糧食等救災物資的緊急購買和使用協議,確保災害發生后各類救災物資調運渠道暢通,保證特大災害發生后24小時內將第一批應急生活物資運送到位,并安排好后續生活物資的供應工作。
(三)快速反應準備。
1、救災組織機構從6月底起進入應急狀態,明確工作職責,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
2、救災專用車輛到位,做到晝夜有值班司機,車輛保持良好狀態。
3、汛期救災工作堅持晝夜值班制度,節假日及夜間值班電話為2801527,工作日白天值班電話為*(傳真),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救災工作機構相關人員保持24小時聯絡暢通,汛期嚴禁外出。
二、中災、大災或特大洪澇災害應急行動
突發性自然災害發生后,汛期救災領導小組組織召開會議,根據災情采取相應決策,對救災工作做出部署。查災救災組、災情報告組、轉移安置組、物資調運組、救災捐贈組、宣傳報道組全部到位,投入救災工作中。
1、查災救災組: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查看災情,核定受災人員數量及災害損失情況,安撫災民,并迅速向局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報告,為領導小組做出決策提供依據。
2、災情報告組:迅速收集各災區的災害信息,根據查災救災組及各縣(市)、區上報的災害情況,會同水務、農業、氣象等部門,在災后2小時內形成災情報告上報市政府及上級業務部門。
3、轉移安置組:迅速趕赴災區,配合當地政府將處在危險地段或被圍困的災民轉移安置到安全地帶,并開展自救和災民互助。
4、物資調運組:根據受災縣(市)、區政府的申請,經救災領導小組批準,在災害發生后24小時內將第一批救災物資調運災區,確保災民生活需要。
5、救災捐贈組:根據救災需求,經市政府批準,迅速組織開展救災捐贈活動,負責接收救災款物,為救災領導小組及時提供救災捐贈情況。
6、宣傳報道組:協調新聞單位及時對救災工作進行宣傳報道。
三、完善救災應急預案和災情報告制度
1、各縣(市)區要制定完善本轄區汛期救災應急預案,并按照預案的要求開展必要的演練,體驗預案質量,通過演練提高應急準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2、自然災害發生后,按報災程序各級必須立即向上報民政部門和政府報告初步災情。災情報告內容主要包括:災害種類、發生時間、地點、范圍、災害后果,已經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問題等。各級民政部門接到災情報告后,應立即向政府主管領導或主要領導報告,根據災害等級確定災害救助應急措施。
- 上一篇:市農民工艾滋病宣傳教育工作方案
- 下一篇:婦科高齡患者術后護理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