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汛期地質災害防災方案
時間:2022-11-12 05:18:00
導語:城區汛期地質災害防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汛期將至,為切實做好全區2009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根據《礦產資源法》、《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規定和省、市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訂本方案。
一、全區地形地貌簡況
*區地處*市西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7°9’2”—117°28’41”,北緯34°37’55”-34°56’38”,全區面積約507平方公里(含*高新區),東與市中區、嶧城區接壤,西、南部與微山毗鄰,北同*市、山亭區交界。
地形地貌:為低丘—平原地帶,地形較為平坦,中部高,周圍低,標高最大者+341.6,最小者+50.1,平均標高+64.0。
水文氣象:處于暖溫帶魯淮氣候區,屬季風大陸型氣候,氣候四季分明,較溫和,雨量較適中,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氣溫14.3°C,年平均降雨量814.3mm,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無霜期200天左右,屬淮河流域,京杭大運河水系,水系發育較好。
我區煤炭、地下水等資源豐富,賦存面積較大,受風化剝蝕等外動力地質作用和人為采掘活動等因素影響,歷年來發生過多次(處)地質災害。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采掘活動的加劇和受汛期局部地區強降雨影響,部分區域災害的次數和規模呈上升趨勢,災害的形勢較為嚴峻。根據我區地質環境特點和以往發生地質災害情況分析,轄區內地質災害多發生在汛期,而且主要以采空塌陷、古井陷落和地裂縫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為主,據統計,歷年來全區共發生地面塌陷10余處(次),采煤塌陷面積1.2平方公里,因超采地下水造成巖溶塌陷涉及面積0.1平方公里。
二、重點地質災害危險區的防治措施
根據省、市氣象部門預報,今年降水總量較常年偏多,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旱澇并存,不排除局部發生暴雨的可能。為此,要重點做好全區四處重點地質災害易發區防范工作:
(一)原常莊二號煤礦南部地質災害易發區
在陶莊煤田范圍內,原常莊二號煤礦南部,東西走向的蟠龍河位于原常莊二號礦采空區附近,蟠龍河北部有一處古井陷落,且陷落面積較大,同時不排除有其它古井存在的可能,聯創公司和常莊二號煤礦已作了填堵處理,但填堵不徹底,一旦汛期到來,有古井陷落或導水斷層的存在,蟠龍河水可能灌入原常莊二號礦井下,繼而進入215煤礦西井,從215煤礦西井進入陶莊煤礦。防治措施:1、責任單位:陶莊煤礦、215煤礦。2、責任人為以上單位法人代表。3、汛期前以及汛期期間由以上單位共同調查,共同預防,共同治理。
(二)張范鎮張范村北部地質災害易發區
張范鎮張范村北部約500米處,分布著*區宏達煤礦、原沙溝一號煤礦、原張范五號煤礦、原張范九號煤礦,且存有多處古井。該地區塌陷嚴重,汛期地表會有大量積水,積水沿古井或地表裂縫進入井下,通過原沙溝一號煤礦、原張范五號煤礦、原張范九號煤礦,直接危及*區天然焦煤礦、宏達煤礦和山家林煤礦。目前,山家林煤礦已停產,井下水位保持—150米水平,為防止地表水威脅,將損失降至最低限度,需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責任單位:張范鎮政府、*區天然焦礦、*區宏達煤礦和山家林煤礦。2、責任人為以上單位法人代表。3、以上單位特別是張范鎮政府和山家林煤礦,在今年汛期到來之前和汛期期間,要加強排查,發現古井和地表斑縫要及時組織沖填,防止地表水沿古井或地表裂縫潰入井下采空區。
(三)山家林井田南部地質災害易發區
*區張范鎮西夾埠村南部為山家林井田18層煤露頭區,露頭區為古采區,店韓路橋以東為蟠龍河南部分支,由于近年來挖土燒磚,已喪失排洪作用,此處以往陷落古井3處,且均在河底部,可積水20萬立方米,一旦積水從古井進入古采區,首先進入原沙溝鎮光明煤礦,然后進入興仁煤礦(同時威脅袁莊煤礦),最后將進入山家林煤礦。防治措施:1、責任單位:高新區興仁煤礦、山家林煤礦。2、責任人為以上單位法人代表。3、在汛期到來之前和汛期期間,要加強排查,發現古井和地表斑縫要及時填充,進行處理,防止地表水潰入井下采空區。
(四)*區天然焦礦西部地質災害易發區
在*區天然焦礦西部、原張范鎮七號煤礦北部,有兩礦開采的采空區,汛期地表將有大量積水,積水可能沿斷層或裂縫進入,嚴重威脅兩礦安全。防治措施:1、責任單位:*區天然焦礦。2、責任人為該礦法人代表。3、要安排專人監測井下和地表變化情況,抓好預警預報,及時采取避險措施,在采空區設立警示牌,標明塌陷發生的危及范圍,同時要防止地表積水沿斷層或裂縫流入井下。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鎮(街)、轄區內各煤礦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做好地質災害隱患調查排查工作的通知》等有關文件規定和要求,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要負責人要對本地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區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各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區2009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區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統一部署和協調。各鎮(街)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同時各單位要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層層建立和落實責任制,加強對地質災害防災方案落實的監督檢查,汛前要組織人員對隱患點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安排好汛期監測和值班工作,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物資、經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依法行政,密切合作。各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
1、國土部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責,做好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預報和預防工作。
2、煤炭部門要加強礦山地質環境監督管理,切實做好礦山地質環境、礦山地質災害的防范和治理,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管理,確保取得實效。
3、水務部門要加強主要水利工程設施區的監測,及時預報,保障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4、建設部門要加強對建設項目和建設單位的管理與監督,防止建設過程中引發地質災害,對出現的險情要及時采取措施,及時治理。
5、氣象部門要做好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測預報及預警信息的,將氣象預測預報及預警資料及時通報各有關單位。
6、民政、衛生部門要做好防災、避災、救災的組織機構、搶險救災物資、醫療救護人員的組織和準備工作。
(三)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各項制度,建立區、鎮(街)、村、組四級群測群防網絡系統和相關責任單位群測群防監測體系,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對地質災害前兆和動態進行簡易監測,做到及早發現、及時預警、有效避災。各級各有關部門在汛期前及汛期中,要發動群眾疏通村莊周邊、房前屋后、隱患點的排水溝渠,加強生產生活用水管理,確保汛期排水暢通;組織群眾對存在隱患的地面裂縫、塌陷等進行沖填、夯實,減少汛期中地質災害的發生。
(四)加強汛前調查,做好防災明白卡發放工作。各鎮(街)、轄區內各礦山企業要在汛期前組織有關專業人員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進行調查摸底,摸清轄區內對人民生命財產構成威脅的易發區、危險點情況,編制防災方案,及時妥善處理存在的隱患,做到萬無一失。國土資源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制作、發放工作,“工作明白卡”要做到一點一卡,“避險明白卡”要做到受地質災害威脅的住戶每戶一卡,切實提高受災群眾的防災意識和避險能力。
(五)努力改善礦山生態環境。各礦山主管部門、環保部門和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各自工作職責,加大對礦山生態環境的監管力度,督促礦山企業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增加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經費投入,落實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和治理措施。
(六)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各鎮(街)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年度計劃和預算中安排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確保地質災害及其隱患得到及時監測、預報、調查、勘查和治理,確保群測群防網絡系統有效運行。
(七)擴大宣傳,加強培訓。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地質環境法律法規及防災避險相關知識培訓,提高有關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御災意識和臨災處置能力。
(八)嚴格實行汛期巡查、值班、災情速報和汛后總結制度。汛期是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易發期,6、7、8月份我區將進入汛期,各鎮(街)、轄區內各礦山企業,要落實并強化汛期巡查、值班、災情速報和汛后總結四項制度。一要堅持汛期巡查制度。有關鎮(街)、轄區內各礦山企業要堅持至少每月兩次和每周一次的定期巡查制度。巡查中要“以人為本”,對人民生命財產構成威脅的易發區、危險區要設立警示牌。二要層層落實汛期值班制度。有關鎮(街)及重點地質災害危險區所在礦山企業和村(居)要設立聯系電話,并向社會公開,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三要健全災情速報制度。如遇突發性地質災害要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到現場進行應急調查處理,并及時上報有關情況。四要認真做好汛后總結。要對汛前調查、汛期值班、巡查和現場調查等情況進行記錄,汛后及時對本年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總結。
值班電話:*
傳真:*
- 上一篇:旅游商品市場相關問題研究論文
- 下一篇:集中查處黑網吧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