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站工作方案
時間:2022-11-23 03:59:00
導語:環境監測站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我區的環境監測工作以服務于全市建設“綠色*”和生態文明的中心工作,以保障全面達小康和創建生態市為主線,以支持節能減排和污染源普查為核心,強化環境管理,做好技術執法,重點落實以下工作。
一、強化環境質量監測,為全面達小康和生態市、生態區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1、繼續做好國控、省控和市控環境水監測點的監測工作。我區市控斷面三個點(浮橋、前湖、紫霞湖)做到1、7、11月采樣;小康斷面兩個(前湖、紫霞湖)每單月采樣;其它水體(7344工程8個點)1、7月監測。當月15日前報送報表。
2、進一步規范降塵、硫酸鹽化速率和大氣降水監測。保證降塵采樣缸不干缸、不溢水,每月23日收放降塵缸。在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的基礎上,以現有降塵和硫酸鹽化速率監測點為基礎,爭取增設點位。使有代表性的監測點達到三個以上,為控制塵污染和檢驗二氧化硫減排效果提供技術支持。嚴格執行國家降水監測規范,確保降水監測數據準確。每月17日前報送報表。
3、做好我區環境噪聲監測工作。做好區域環境噪聲(46個點)、功能區噪聲(3個點)和交通噪聲(28個點)監測和上報工作。開展區長目標要求的水體出入境的監測,完善數據資料。功能區噪聲報表于2、5、8、11月20日前報送市站;交通噪聲、環境噪聲于5月30日前報送報表。根據本轄區全面達小康環保質量目標要求,及時開展相關噪聲達標區(含滄波、余糧片)復測工作,為全市噪聲達標區覆蓋率達到95%提供技術支持。
4、盡快形成輻射監測能力。
二、強化污染源監測能力,為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提供技術支持
5、強化污染源監督監測。按照本年度的污染源監測清單開展對工業企業和大賓館飯店的監督監測。節假日及八小時以外的抽測頻次不低于全年監督監測總頻次的30%。
6、做好建設項目的驗收監測。及時做好對重點項目和“三同時”的驗收監測,為項目驗收和餐飲一條街的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7、做好信訪投訴監測,及時維護市民環境權益。及時做好信訪件的監測工作,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盡早形成油煙快速監測能力。
8、強化應急監測響應系統建設。加強應急監測能力配備,具備初步應急響應能力,形成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為中心、各區縣環境監測站為節點的全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響應能力。
三、做好專項性監測,擴展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的切入點
9、做好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按照市污染源普查辦公室的技術要求,按時開展污染源普查相關工作,做好清查、普查工作。對生活源及工作源做好相關普查員輔導工作和填表指導。認真審核普查數據。
10、嚴格執行環境監測報告制度。一季度完成污染源監測清單及監測工作要點的修訂,并上報市監科處。3月份完成《區域重點污染源排污狀況年報》及轄區內《2007年環境質量報告》。
11、積極開展監測科研,年底前完成一篇專題調研報告和《中山陵景區水污染治理能力評估》監測課題報告。
四、加強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監測人員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
12、嚴格質量管理,完善質量體系。做好質量手冊的改版工作。定期做好質量體系內審和評審,更新質量文件,確保質量體系的現行有效。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能力驗證、實驗室間比對和標樣考核。爭取通過率達100%。
13、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學習。每季安排一次業務學習。學習環境監測法律、法規、監測技術規范、執法程序等業務知識。積極參加持證上崗考核。
14、強化隊伍思想素質、行業作風,提高工作效率,規范監測程序;嚴格監測制度,積極開展“誠信監測”。
- 上一篇:固體廢物和核與輻射工作方案
- 下一篇:餐飲服務業污染控制示范街建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