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品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

時間:2022-12-09 03:15:00

導語:市三品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三品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我市將以保障認證產品質量、規范標志使用為主線,以風險高和隱患大的產品為重點,規范生產經營,加大依法查處力度,建立監管長效機制,實現“三品”產地環境潔凈化、生產過程標準化、包裝標識規范化、監督管理制度化,促進“三品”持續健康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標

(一)防范和杜絕突發性重大質量安全事件發生,“三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二)提高“三品”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水平,實現獲證單位生產過程有技術規范、質量標準、質量管理制度,以及與其對應的生產管理記錄檔案,執行率達到95%以上;

(三)增強獲證單位使用標志的積極性和規范性,確保用標單位規范用標率達到90%以上。

三、整治重點

(一)重點產品

無公害農產品:蔬菜、水果、禽肉、禽蛋。

綠色食品:稻米、蔬菜、禽蛋及蛋制品、液體乳及乳制品、調味品、小麥粉及制品、淡水水產。

有機農產品:稻米、蔬菜、水果。

(二)重點單位

涉及上述重點產品的“三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由縣級政府作為申報主體的上述重點產品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農技推廣、管理部門作為無公害農產品申報主體的上述重點產品生產基地。

(三)重點區域

以東臺、大豐、射陽、鹽都、阜寧等“三品”相對較多的縣(市、區)為主。

四、整治任務

(一)加大監管力度

加大監控“三品”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重點檢查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記錄、標識使用等,堅持產地環境監控與農產品生產檔案管理相結合,規范投入品使用與開展生產技術服務相結合,包裝標識管理與市場準入管理相結合,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與強化獲證單位質量安全意識相結合,積極打造從田間到市場的安全鏈條,促使獲證單位普遍做到“環境有監測、操作有規程、生產有記錄”。

(二)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嚴格執行“三品”生產技術規程,加強“三品”安全生產技術指導、服務,積極開展培訓。

(三)開展產品監測。加大“三品”質量監測力度,對生產基地、銷售市場和加工車間(倉庫)的認證農產品按比例進行抽檢。針對抽檢中發現的問題,依據相關法規和管理規定進行處理。建立健全以監測、分析、預警、防范、控制為主線的“三品”風險管理機制。

(四)規范標志使用。積極開展“三品”包裝標識相關法律法規宣傳,促使法律法規規定轉變成“三品”生產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和自覺行動。深入開展認證標志檢查,通過落實企業年檢和標志市場檢查制度,及時發現偽造、冒用、超范圍使用標志等違法違規行為。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及公眾舉報的違法違規用標行為,依法進行查處,切實維護“三品”市場秩序。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農業局成立“三品”專項整治工作組,負責統籌協調全市“三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重大問題,統一部署有關重大行動。各地農業行政部門相應成立“三品”專項整治工作小組,負責指導和協調本地區的“三品”專項整治工作,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組織專門力量,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二)精心組織實施。各地“三品”專項整治工作小組要根據本方案的要求,結合本地區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迅速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工作進度,整合現有監管力量,采取有效監管措施,確保將專項整治各項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整治中要加強與工商、質監等部門的溝通與協作。

(三)加強宣傳培訓。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與宣傳引導作用,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站等多種形式,普及“三品”知識,推廣安全生產技術,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及時報送信息。各縣(市、區)要指定專人負責專項整治工作的情況匯總和上報,從3月起,于每月14日和29日前向市局市場處通報工作動態,并在各階段工作完成10日后遞交階段工作總結,以便及時總結進展和成效,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對行之有效的做法作為監管制度固定下來,逐步完善“三品”監管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