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促進就業創業工作方案
時間:2022-02-10 09:51:00
導語:落實促進就業創業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嚴峻就業形勢,進一步推進區就業創業工作,切實穩定就業局勢,根據市政府《關于穩定就業局勢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區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穩定就業局勢為目標,以促進就業創業為核心,以提高開發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為重點,以優化就業服務政策為動力,通過“政府搭臺,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方式,進一步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立平等競爭、充滿活力的創業機制,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和第三產業更快發展,促進規模企業做大做強,促進特色產業形成集群,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確保社會充分就業,為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
(一)實施開發就業崗位翻番計劃。在年初確定開發就業崗位2萬個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區服務業優勢和重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力爭全年開發就業崗位達到4萬個,為穩定全市就業局勢做出區應有的貢獻。
(二)確保高校畢業生穩定就業。實現具有區戶籍的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困難家庭大學畢業生100%就業。
(三)增加再就業資金投入。去年投入2000萬元再就業資金的基礎上,今年再增加2000萬元,專項用于新增就業崗位的開發等就業創業工作。
三、工作重點
(一)積極開發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參照公益性崗位開發方式,在區內機關事業單位及公安分局新增就業崗位300個,用于解決勞動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培訓、行政執法等部門人員不足的實際問題。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與遼寧高校畢業生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沈陽外企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等人才中介機構聯手,開發就業崗位2000個。
(二)通過重大招商項目新增就業崗位。堅持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并重的方針,充分發揮重大項目拉動就業的作用。堅持向在建重大項目要崗位,以恒隆中街廣場等項目即將投入使用為契機,力爭新增就業崗位4000個。堅持向新引進招商項目要崗位,力爭新增就業崗位3000個。項目建設單位在申請辦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批、核準時,應將項目建設過程中和項目建成后的用人需求情況報區發改局,區發改局要按月轉送區勞動保障局。
(三)利用五愛商貿物流區新增就業崗位。充分發揮五愛商貿物流區就業潛力大的作用,從市場需求和群眾需要中注意發現和培育就業崗位,努力形成新的就業增長點。通過拓展五愛市場經營面積等方式,力爭新增就業崗位5000個。結合五愛深港客運、五愛國際商貿大廈、五愛希爾頓.逸林酒店即將投入使用,力爭新增就業崗位2000個。
(四)通過培養扶持創業帶頭人新增就業崗位。通過擴大鼓勵扶持初始性自主創業的范圍、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場地、擴大創業融資渠道、落實自主創業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力爭新培養扶持創業帶頭人500個,并以其帶動新增就業崗位3000個。同時,積極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此外,區殘聯在年內新開發100個適合聾啞人就業的公益性崗位,100個適合輕度智力殘疾人就業的公益性崗位。區房產局等部門新開發物業保潔員、后勤服務崗位500個。
四、扶持政策
(一)對當年新招用具有區戶籍的應屆高校畢業生,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經區勞動保障部門認定,按招用人數給予每人500元的一次性獎勵。
(二)對當年實現創業并帶動就業5人以上的具有區戶籍的應屆高校畢業生,經區勞動保障部門認定,按招用人數給予企業每人500元的一次性獎勵。
(三)對當年實現創業的具有區戶籍,并在區注冊企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經區勞動保障部門認定,按照創業場地面積給予每平方米50-300元的一次性租房補貼。
(四)對自主創業的應屆殘疾人高校畢業生給予價值1萬元的設備扶持。
(五)對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全方位政策咨詢,免費提供企業登記相關信息,在企業名稱、住所、經營范圍等方面放寬登記條件。
(六)對殘疾人就業安置基地,按照安置殘疾人的就業人數給予適當的設備投放。
(七)對已經實現自主創業的殘疾人,若經營有困難的,給予適當的實物扶持。
(八)在整治牌匾工作中,對殘疾人開辦的企業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
(九)凡具有區戶籍的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科技人員、復轉軍人、新生勞動力、困難群體、殘疾人創業人員,在法律法規許可行業內,實現初始型自主創業的,均可申請辦理2-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
(十)對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人員取消房產抵押擔保環節中的中介評估手續,實現擔保方零收費,借款方零費用。
(十一)完善“小額貸款+信用社區+創業培訓”工作模式以及擴大反擔保的人員范圍,降低小額擔保貸款準入“門檻”。
(十二)對自主創業人員,城管部門免收牌匾項目審批費、牌匾標志設置審批表工本費,適當減免除雪費、垃圾托運費。
(十三)對自主創業的失業人員及特困人員,衛生部門減半收取體檢費,免收檢測費。
(十四)協助下崗失業人員新辦的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入駐科技園、金河都市工業園及在建的沈科大廈等科技企業孵化器。
(十五)對自主創業人員開辦的小美發、小美容、小旅店、小餐飲、小超市實行人性化審批,在保證人民群眾健康的前提下,可邊經營邊達標。
五、服務措施
(一)以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為主要平臺,為企業提供就業扶持政策宣傳、創業帶頭人跟蹤服務、訂單式培訓及定向培訓服務、代辦勞動保障監察書面審查、代辦用工審批手續、代辦社會保險手續等“一站式”就業服務。
(二)堅持主動上門,根據每一家企業用工需求提供專場招聘服務,實現企業崗位需求與人力資源求職信息有效對接。
(三)免費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和聯合培訓。增設汽車修理、數控車床、電工操作、計算機操作等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為每家企業用工需求提供技能培訓服務,實現企業用工技能需求與就業培訓有效對接。對高校畢業生采取“一對一”的就業創業指導培訓,增強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實用技能。
(四)為創業者提供免費創業指導、免費創業培訓,按照每個人的特點提供相應的創業分析。
(五)建立完善失業預警監測體系,跟蹤區就業、失業動態,分析掌握就業、失業形勢變化和走勢,為預防和調控失業提供依據。
(六)實行小額貸款“五、五”標準流程,即:接件五日內完成項目初審,初審五日內完成評審結論。同時,開辟快捷申貸綠色通道,增強服務主動性和高效性。
(七)發動全區各類企業向應屆畢業生提供見習崗位,建立30個見習基地,提供見習崗位1000個。聯系區內規模企業建立10個女大學生就業實踐基地,專門為女大學生提供見習崗位300個。
(八)開展“走千家企業,送一片溫暖”活動,提供扶持政策方面的現場指導和咨詢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困難。
(九)實行“大學生跟蹤創業聯系制度”,落實專人擔任“創業聯系人”,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快速辦結各類審批、定期聯系等全程跟蹤服務。
(十)發揮個、私企業協會作用,組織再就業人員及大學生創業者進行應對金融危機的研討和培訓,提高他們的抗風險能力。
(十一)在辦稅服務廳設立專門窗口,指定專人為就業創業人員提供政策咨詢、承辦各項涉稅事宜,開辟“促進就業創業辦稅綠色通道”,提供延時服務、上門服務、預約服務。開展“辦稅大課堂”活動,為新開業納稅戶舉辦稅收相關業務培訓。
(十二)組建“女性手工業者聯合體”,鞏固發展壯大“無圍墻工廠”。
(十三)協助符合條件的新辦科技企業進行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爭取獲得國家、省、市科技專項資金支持。協助符合條件的新辦軟件企業進行雙軟認證、ISO20000(IT服務標準化)認證及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協助符合條件的新辦科技企業進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聘請科技專家對有需求的新辦科技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六、相關要求
(一)健全機構,加強領導。為加強各部門間配合與聯動,成立由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宣傳部,發改、國資、科技、財政、人事、教育、民政、衛生局,五愛集團,工商、稅務局,殘聯、總工會、團委、婦聯等部門組成的區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工作任務,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二)提高認識,落實職責。各部門、各街道要高度認識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主要領導要認真研究就業政策、部署就業工作,分管領導要靠前指揮、全力推進。將新增就業崗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工作作為考核各部門的重要內容,納入目標責任管理。
(三)加大宣傳,營造氛圍。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開設咨詢專欄、專題節目,廣泛宣傳就業創業政策、辦事程序和創業典型,尤其是大學生創業典型。開展宣傳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家庭活動,讓區就業創業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激發全民創業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上一篇:工業區項目入駐指導意見
- 下一篇:財政資助管理與發放意見
精品范文
1落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