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示范區創立管理工作方案
時間:2022-02-10 06:52:00
導語:農業示范區創立管理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區茶葉已列入第七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計劃。為落實我區茶葉農業標準化項目建設,確保我區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通過驗收,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于下達第七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的通知》(國標委農〔〕89號)和國家質檢總局《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考核驗收辦法》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大精神,緊緊圍繞農村和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方向,規范農業生產,以提高我區農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為重點,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二、目標任務
(一)實現茶葉生產的各個環節標準齊全,有標準可依,標準覆蓋率達到100%,圍繞“建、育、管、采、加、儲、銷”七要素,建立茶葉生產全過程的茶園建設、茶園育苗、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葉加工制作、茶葉儲藏、茶葉銷售等七大標準體系。
(二)在竹海辦事處,建立1個茶葉標準化示范區,示范區面積100公頃,示范企業1家,年產優質茶葉75噸。
(三)建設優質茶葉標準化加工示范車間2000平方米,建設優質茶葉標準化生產線2條。
(四)建設茶葉標準化檢測與評審示范實驗室200平方米。
(五)示范區實現茶葉生產無公害產地及農產品認證。
(六)通過示范帶動,三年內實現我區100公頃茶葉生產標準化作業,推動全區茶葉生產向集約型、效益型、規范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三、組織機構
成立由常務副區長任組長,副區長任副組長,區委宣傳部、區質監局、區農委、區財政局、區科委、公司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區第七批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示范區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指導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質監局,負責示范區建設的具體工作。
四、部門職責
為確保茶葉生產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按時完成項目建設并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各部門要通力協作,職責分明,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
(一)區質監局:綜合協調農業標準化工作;制修訂企業標準,促使有條件的企業標準上升為地方標準;指導企業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推行先進的質量管理和生產加工技術;幫助、指導企業申辦食品生產許可證,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區農委:引導企業參與示范區建設,建立農業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組織企業開展認證工作,搞好農產品推介工作;草擬茶葉生產“建、育、管、采、加、儲、銷”等環節的規程,協助質監局將規程上升為標準;組織從業人員技術培訓,推廣先進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制定重大疾病防治規劃,組織對重大疾病的綜合防治;制定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防止和控制疾病的發生、蔓延。負責茶葉產業化發展的實施,引導茶葉的生產、加工、銷售;制定產業發展進程,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組織和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專項資金投入和管理。
(三)區財政局:負責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財政性資金的安排、使用、管理。
(四)區委宣傳部:負責對我區茶葉生產宣傳報道的綜合管理;利用各種信息平臺,及時反映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相關情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大對茶葉生產示范區的宣傳推廣力度,提高名優茶的價值與知名度。
(五)區科委:參與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及可行性論證、評估;指導企業進行科學技術的開發運用,組織企業參與科技評價;負責茶葉產業科技情報的收集、整理、咨詢和。
五、行動步驟
(一)第一階段:(年10月至年12月)
1.開展基礎性工作,對擬建示范區的茶葉生產狀況進行全面調查、統計、分析、研究,開展環境土壤的檢測工作;規劃、布局無公害茶葉標準化示范小區,出臺無公害茶葉生產標準化示范區管理辦法;完成示范區建設80公頃,年產優質茶葉60噸;
2.建立健全“七大”標準體系,根據茶葉生產的實際需要,構建科學合理、層次分明、滿足需要的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和技術標準體系框架,并按標準組織生產;
3.完成標準化加工示范車間、生產線、標準化檢測與評審示范實驗室建設;
4.開展標準宣傳培訓。充分利用日報、電視臺廣泛宣傳標準化的相關法律法規;有組織地開展標準化基本理論、標準化專業知識和各類相關標準的宣傳與培訓,熟悉并掌握標準要求,增強執行標準的自覺性,提高茶葉生產標準化意識。
(二)第二階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1.吸取第一階段的成功經驗及教訓,鞏固成果,繼續抓好示范園區建設,完成示范區建設20公頃,累計建設100公頃,年產優質茶葉75噸;
2.完成示范區茶葉生產無公害產地及農產品認證工作;
3.建立持續改進的工作機制,定期總結示范工作中的方法、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推廣應用,對標準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提出修訂標準的建議,不斷完善茶葉生產標準體系。
4.在全區推廣普及茶葉標準化生產技術,通過示范帶動,實現我區270公頃茶葉生產標準化作業,推動全區茶葉生產向集約型、效益型、規范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三)第三階段:(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
1.根據區政府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簽定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任務書進度要求,保證示范區工作按期完成。按照國家質檢總局《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考核驗收辦法》各項標準,開展全面自查,查漏補缺,總結經驗,收集整理資料,對示范區工作進行總結;
2.做好迎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評估驗收的各項準備工作,申請專家組對我區茶葉生產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進行驗收。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部門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認真履行好職責,定人定崗,責任到人,做到領導到位、經費到位、措施到位、實施到位。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引導企業和農戶自覺參與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
(二)建立健全茶葉生產加工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在茶葉種植、投入品監管、疫病(病蟲害)防治、檢驗檢測、加工運輸全過程,建立完善整套質量、技術標準,實行產前、產中、產后標準化管理。引導企業和農戶按照標準組織生產;推行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指導我區茶葉生產。
(三)加大政府投入,確保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按照示范區建設要求,當地政府積極向上級爭取創建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專項經費,并足額落實相應的配套資金,鼓勵企業和農戶投入創建示范區的積極性,多渠道籌集資金確保標準化示范區建設。
(四)加強農業標準化宣傳培訓及技術推廣工作。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標準化技術和管理人員的標準化教育培訓;加強對企業和農戶標準化知識學習,加強與西南大學、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協作,依托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生產技術,突破茶葉種植過程中的技術瓶頸問題。
(五)加強綜合管理和協調工作。農業標準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各部門要按照高標準、高質量、高起點、高效益的要求,統一規劃、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充分發揮農業標準化在生產過程中積極作用,創建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農業產業。
(六)擴大宣傳,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利用板報、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信息平臺,廣泛宣傳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意義,提高全民農業標準化意識。及時上報和對外宣傳我區的農業標準化開展情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宣傳,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促使我區茶葉產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七)實施名牌戰略,進一步擴大影響,推動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開展質量認證,確保茶葉質量安全,申請地域保護,打造品牌農業產品,推動茶葉產業發展。
(八)高度重視考核驗收工作。考核驗收是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最后一項工作。各部門在認真履行好職責的同時,還要做好迎檢的各項工作,爭取通過專家組的檢查驗收,獲得“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稱號。
- 上一篇:畜禽養殖場規劃工作方案
- 下一篇:城市數字化建立工作措施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