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辦社區老年會所建設實施方案
時間:2022-06-19 09:58:00
導語:區政辦社區老年會所建設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推進我區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根據民政部《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和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精神,現就推進我區社區老年會所建設,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工作方針,以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為目標,在社區廣泛建立老年會所,積極搭建社區“一站式”為老服務平臺,面向社區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保健康復、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日間服務,讓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二、任務目標
年,區、街道、社區三級普遍建立老年會所,城市社區的老年會所要達到基本覆蓋,近郊社區達到半數以上覆蓋,形成功能配套、多樣化為老服務的發展新格局,構建起社區居家養老“十分鐘”服務圈。具體任務是:區里建立2700平方米的老年會所;各街道、開發區、管理區建立1個功能完備的重點老年會所,面積在800-1600平方米,達到國家一至三類標準。各街道、開發區、管理區在本轄區社區建設老年會所任務分別是:街道10個、街道13個、南關街道10個、街道9個、街道3個、街道2個、經濟開發區1個、綜合項目區2個、生態經濟發展區1個。
三、建設標準和管理規范
(一)建設標準
1、建筑面積指標。老年會所建設規模以社區居住人口數量為主要依據,兼顧服務半徑確定。原則上社區人口規模在30000~50000人的社區,老年會所建筑面積要達到1600平方米左右;15000~30000人的社區,老年會所建筑面積要達到1085平方米左右;10000~15000人的社區,老年會所建筑面積要達到750平方米左右。
2、服務用房。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設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務、保健康復、娛樂及輔助用房。生活服務用房可包括休息室、沐浴間(含理發室)和餐廳(含配餐間),休息室以每間容納4~6人為宜。保健康復用房可包括醫療保健室、康復訓練室和心理疏導室。娛樂用房可包括閱覽室(含書畫室)、網絡室和多功能活動室,多功能活動室可供日托老年人聚會聊天,也可滿足社區開展娛樂、講座、培訓等集體活動的需要。
3、設備配備。配備基礎設備和生活服務、保健康復、娛樂、安防等相關設備以及必要的交通接送工具。生活服務設施可配置洗澡專用椅凳、輪椅、呼叫器;保健康復設施可配置按摩(床)椅、衡杠、肋木、扶梯、手指訓練器、股四頭肌訓練器、訓練墊、血壓計、聽診器;娛樂設施可配置電視機、投影儀、播放設備、計算機及網絡設備;安防設施包括監控設備等。
(二)管理規范
社區老年會所建成投入使用后,要做到四有:
1、有統一規范的名稱和標識。即統一掛“區××街道××社區老年會所”的牌匾,并統一標識,統一規范服務用語,服務人員統一著裝、持證上崗。
2、有工作隊伍。包括:①專兼職助老服務隊伍,人員可由社區工作人員和助老服務員組成,納入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予以支持;②志愿者服務隊伍,組織社區黨員干部、學生和低齡健康老年人組成志愿服務隊;③專業服務隊伍,由社區中具備家政、水電維修、醫療等專業特長的人員組成。
3、有規章制度。制定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員職責,主要包括服務理念、職業道德規范、工作內容或服務項目、業務技能標準、相關待遇、監督約束規定和相應的獎懲措施等,并做到上墻或印制成便民手冊,方便社區老年人知曉。
4、有臺帳檔案。建立工作臺帳、老年人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服務活動相冊等。
四、服務內容、對象和方式
(一)服務內容
1、生活照料服務。具備滿足老年人的穿衣、吃飯、如廁、洗澡、室內外移動等日常生活需求的服務能力。服務項目包括日間托老、購物、配餐、送餐、陪護等特殊照料的服務和保潔、代購物品、陪護、洗衣、打掃衛生、洗浴、理發、家電維修等一般家政服務。
2、醫療保健服務。具備開展康復、護理和應急處置工作的設施條件,并配備相應的康復器材,幫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生理功能或減緩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主要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復護理、心理衛生、臨終關懷、保健咨詢、健康教育、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開設家庭病床等服務。
3、文化娛樂服務。具備社區老年大學,具備棋牌游戲、書報閱覽等活動場所,具備體育健身設施和組織健身團隊等。服務內容包括組織引導老年人參加學習培訓,舉辦書法繪畫、生活小常識、廚藝、保健知識講座,引導老年人參與各類文體健身活動。
4、精神慰藉服務。具備老年人談心交流的場所,主要為老年人提供鄰里交流、談心溝通、心理咨詢、聊天、信息咨詢、法律維權以及志愿者服務等。
(二)服務對象
根據老年人的不同情況,分別提供無償、低償、有償服務。
1、無償服務對象。主要包括年滿90周歲高齡老年人、“三無”老人、60歲以上生活不能自理且在本市城區無子女照顧的低保老人、重點優撫對象、失智失能老年人、重度殘疾人等重點服務對象。
2、低償服務對象。主要包括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指子女不在本市城區居住生活的老年人),未享受民政各種救助的80周歲至90周歲“空巢”老人,有一定經濟來源但生活仍很困難的老年人。
3、有償服務對象。有經濟能力,需要日托、送餐或上門照料等服務的老年人,以自費的形式購買服務。
(三)服務方式
1、定點定時服務。面向家庭日間暫時無人或者無力照護的社區老年人,在老年會所提供日間照料、臨時托管、臨時日托、臨時護理等定點服務,面向社區老年人提供學習、午餐、休息、休閑、健身、游藝、維權、咨詢、閱讀等服務項目。
2、信息化居家服務。要建立社區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將其住所、年齡、愛好、生活習慣、身體狀況、親屬聯系方式和服務人員、服務商相關信息錄入其中,為老年人配備“一鍵通”,采取社區便民信息網、熱線電話、愛心門鈴、電子健康檔案、社區呼叫系統等多種形式,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居家購物、居家生活照料等上門服務。
3、關愛問安服務。在老年會所建立相應的聯系制度,充分發揮助老服務員、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作用,通過定期打電話、走訪、探視等形式,開展關愛孤寡、空巢、失能老人問安活動。
4、志愿服務。通過社區黨員干部和學生認親養老、低齡健康老年人結對助老、鄰里互助幫老、志愿者結對助老等,以“一對一”或“一對幾”的形式,為高齡、“空巢”、病殘老人提供經常性為老志愿服務。
5、服務商有償服務。吸納社區有關單位成為社區老年會所服務商,提供共性化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共性化服務主要就是根據雙方協議,由老年會所定人、定期為老年人提供基本套餐式服務,可包括每周清洗一次衣服,每月清洗一次床單被罩、理一次發、陪護老人洗一次澡、搞一次游藝活動,每年提供兩次健康體檢、組織兩次一日游、觀看兩場電影等。個性化服務主要是順應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在餐飲、衛生、心理疏導、法律咨詢等方面提供的個性化服務。
五、實施步驟
(一)制定方案(4月)。由區委群工辦、區民政局、區老齡辦等部門牽頭研究制定建立社區老年會所的工作方案。各街道、開發區、管理區結合實際,制定開展工作推進計劃,上報建設老年會所的社區,提出在社區層面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和其他各項措施要求。
(二)項目實施(5月-9月)。由區委群工辦、區民政局、區老齡辦負責社區老年會所設施項目建設申請的受理,組織現場勘查和建設項目的選址,納入全區社區老年會所建設工作計劃。各街道、開發區、管理區要指導社區,立足改擴建,著力整合利用現有老年文化活動室、體育健身場所等社區服務資源,并通過租賃、購買、合辦、置換或轉變用途,將閑置的醫院、學校、企業以及各類公辦培訓中心、活動中心、療養院、小旅館、小招待所等設施資源改造,或依托社會福利機構和社會服務組織興辦等方式設立老年會所;不具備改擴建條件的社區要選擇適當地點新建老年會所。一個社區可以區別功能,在不同地點設置多個不同功能的服務場所。有條件的社區要突出設施功能建設的綜合性和功能配套,通過新建、改擴建的途徑,加快完善社區老年會所設施,努力做到設施齊全、功能完備、運轉順暢、服務優質。力爭7月1日前完成一半以上建設任務,到9月份全部完成建設任務。養老服務設施更新改造和社區信息化建設要同步進行。今后新建的住宅小區要統籌規劃,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
(三)檢查驗收(10月)。區里組織區委群工辦、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老齡辦等有關部門,對各街道、開發區、管理區社區老年會所的場地建設、硬件設施、隊伍建設、管理制度、工作成效等進行全面評估和驗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里將社區老年會所建設納入社區工作總體規劃,確定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制定優惠政策,支持重點領域建設,加強檢查督促和評估工作。各街道、開發區、管理區要對本轄區社區老年會所設施建設規模、布局等進行統籌規劃和合理配置,承擔主要建設任務,并明確項目建設工作責任制,做好設施項目啟動建設的跟蹤協調、督促檢查和指導工作,確保項目建設盡快啟動實施,全面如期完成。各街道、開發區、管理區要在5-8月每月上報一次老年會所建設進展情況,9-10月每半月上報一次老年會所建設進展情況。
(二)落實經費保障。區財政每年預算安排專項資金,對當年列入全區社區老年會所建設任務并達到基本建設標準和服務規范、評估合格的社區,每個社區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一次性開辦補助。各街道、開發區、管理區要將老年會所建設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通過資金補貼、減免物業管理費和房租等多種形式,為社區老年會所有效運轉提供保障。
(三)規范考評管理。開展社區老年會所評級創優活動,由區、街道(開發區、管理區)對各社區老年會所進行服務星級評定,表彰和獎勵先進,促進社區老年會所向規范化、標準化、長效化發展。社區老年會所建成后,任何單位不得擠占,切實做到服務設施和場所不流失、不被挪作他用。
- 上一篇:談論公路作業設施安全管理
- 下一篇:糧食局黨委學習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