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退戶進區工作方案

時間:2022-07-10 10:30:33

導語:畜牧局退戶進區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局退戶進區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對以“五化”為重點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生態文明新農村工作的工作部署,加快推動畜禽養殖“退戶進區”工作,突出抓好農村畜禽糞污綜合整治,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以“五化”為重點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生態文明新農村會議精神,重點解決村莊內村民門前堆糞和人畜同院等嚴重影響農村生活環境的問題,切實加強農村“退戶進區”工作,推動畜禽生態養殖和糞污綜合整治工作,在改善農村生態和農民生活環境的同時,改善和提升我市現代畜牧業發展水平,增加農民收入。

二、目標任務

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科技支撐、示范帶動,從2011年開始試點建設,每年扶持發展畜禽養殖“退戶進區”養殖小區20處左右,利用5年的時間,使全市庭院養殖戶比較集中且預留了集體建設用地指標或能夠調整出養殖用地的村莊內的散養戶退出庭院,進入小區集中飼養,基本解決農村“糞堆”污染環境問題,為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和全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做出積極貢獻。

三、工作重點

(一)重點區域。將大沽河等生活飲用水的水源地河流兩岸1000米范圍內、風景名勝區等區域的畜禽養殖村作為“退戶進區”的重點區域。

(二)重點村莊。在重點區域內首先選擇庭院養殖戶比較集中的村莊進行試點推動,逐步將全市所有畜禽糞污污染嚴重、村內環境衛生臟、亂、差的農村納入實施范圍。

(三)重點畜種。著重把畜禽糞污排放量較大、對農村環境衛生造成較大污染的奶牛、生豬、肉牛三個畜種作為重點,將村莊內各家各戶分散養殖的家畜集中飼養。

四、建設標準

畜禽養殖“退戶進區”養殖小區要達到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五化”要求。

(一)奶牛養殖小區:存欄奶牛達到100頭以上;小區統一設立門衛傳達室、人員消毒室和更衣室以及車輛消毒池,牛舍堅固結實,實行封閉管理;輔助生產區建設草料庫、青貯窖、飼料加工車間且功能齊全;建立機械擠奶系統,設有擠奶廳、輸奶管、儲奶罐、機房和冷卻設備;建立糞污處理設施,對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實行供料、配種、防疫、消毒、擠奶、銷售、糞污處理“七統一”服務,按照市《奶牛檔案記錄》地方標準建立檔案記錄。

(二)生豬養殖小區: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小區統一建設消毒設施,實行封閉管理;按《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的要求建設沼氣等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糞尿處理后符合排放標準;建設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設施;實行引種、供料、配種、防疫、消毒、銷售、糞污處理“六統一”服務,建立養殖檔案。

(三)肉牛養殖小區:年出欄肉牛200頭以上;小區統一建設消毒設施,實行封閉管理;牛舍為半開放式或開放式,堅固結實,輔助生產區建設草料庫、青貯窖、飼料加工車間且功能齊全;建立糞污處理設施,對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建立生產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飼養管理操作規程和免疫程序,實行供料、配種、防疫、消毒、銷售、糞污處理“六統一”服務,建立養殖檔案。

五、扶持政策

對新建成的或經過改造、升級、完善、整合的“退戶進區”養殖小區,經驗收合格的,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按以下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

(一)受益主體。“退戶進區”養殖小區政策扶持的受益主體必須是承建“退戶進區”養殖小區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民專業合作社。凡龍頭企業、養殖大戶等社會資本出資建設的養殖小區一律不納入“退戶進區”政策扶持范圍。

(二)獎補標準。

1、奶牛養殖小區:新建成的小區每處補助80萬元;升級改造小區每處補助40萬元。獎補資金重點用于小區機械擠奶廳、糞污處理池、青貯池和消毒通道等公用設施建設。

2、生豬養殖小區:新建成的小區每處補助60萬元;升級改造小區每處補助30萬元。獎補資金重點用于糞污處理池和消毒通道等公用設施建設。

3、肉牛養殖小區:新建成的小區每處補助60萬元;升級改造小區每處補助30萬元。獎補資金重點用于糞污處理池、青貯池和消毒通道等公用設施。

六、申報驗收程序

(一)立項建設。養殖小區建設單位向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提出“退戶進區”建設(改造)計劃,各區市匯總、篩選、確定本年度“退戶進區”建設單位名單,填寫“年度退戶進區養殖小區建設計劃一覽表”(見附件1),于每年3月1日前報市畜牧獸醫局畜牧處。2011年度退戶進區養殖小區建設計劃一覽表于8月20日前市畜牧獸醫局畜牧處。

養殖小區于本年度10月末完成建設(改造)任務,并達到小區建設相關要求和建設標準。

(二)申報及初驗。經建設、改造竣工的畜禽養殖“退戶進區”養殖小區,于每年10月30日前向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組織專家按照建設標準進行初驗。合格的養殖小區,填寫“市退戶進區養殖小區項目竣工驗收申報書”(見附件2),一式三份,于11月15日前,由各區市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財政部門連同驗收報告一并報市畜牧獸醫局、財政局。

(三)現場驗收及結果公示。市畜牧獸醫局會同財政局組織專家成立“退戶進區”養殖小區項目現場檢查驗收組,按照市畜禽養殖“退戶進區”養殖小區建設標準對申報的養殖小區進行現場驗收。12月30日前,對驗收合格的養殖小區在“畜牧信息網”進行公示5天。公示無異議后,按評分高低順序擇優確定本年度市畜禽養殖“退戶進區”養殖小區名單。

(四)資金撥付。市財政補助資金按相關程序分級撥付區市財政局、養殖小區。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各區市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根當地土地規劃布局和畜禽養殖情況,抓緊制定“退戶進區”五年規劃,明確畜禽散養比重較大的養殖村名單,規劃好各年度“退戶進區”養殖小區建設數量、進區養殖戶數及補貼資金預算。規劃要摸清現狀,立足當前,注重長遠,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

(二)突破難點。一是努力保障養殖小區建設用地。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有關部門和鎮村利用好農村土地流轉機制,適當調整工業用地指標,為“退戶進區”儲備建設用地,想方設法做好“退戶進區”用地保障工作。二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按照“各級財政補一點、村集體及合作社籌一點、入區養殖戶出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集資金,不斷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在扶持機制上,市和各市要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扶持農村“退戶進區”,標準化改造、沼氣建設、生態養殖等扶持資金要重點向養殖小區建設傾斜;在運行機制上,要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按照誰投入、誰進區、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小區建設。三是指導“退戶進區”養殖小區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凡是由村“兩委”牽頭承建或由農民聯戶出資建立的“退戶進區”養殖小區,原則上均應依法成立經工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三)培養典型。各區市要加強“退戶進區”工作技術指導與服務,在小區選址設計、規劃建設、技術信息等方面提供全面技術信息服務,要發展和培育建設標準、管理規范、運作有序、進區養殖戶滿意的示范養殖小區典型,在規劃建設、運作模式等方面為“退戶進區”工作探索更多發展形式。發揮好典型小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推進全市“退戶進區”工作順利開展。

(四)宣傳發動。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畜禽養殖“退戶進區”扶持政策和重要意義的宣傳,既取得社會各界支持,又使廣大農村散養戶通曉政策,樹立“退戶進區”、美化家園的主動意識。要協調有關部門,尤其是散養集中鎮村廣泛發動,動員散養戶積極參與“退戶進區”,退出庭院養殖模式,在促進農民增收、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的同時,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五)嚴格管理。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列入扶持名單養殖小區的監督管理和竣工驗收,嚴格核查小區建設主體、建設內容、養殖規模及入區養殖戶的村民身份等事項,對弄虛作假、冒名頂替、管理混亂的養殖小區,一經發現查實,取消其扶持資格。“退戶進區”扶持項目實施要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設立項目監督電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市畜牧獸醫局監督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