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富民行動實施方案
時間:2022-07-18 10:57:17
導語:農業局富民行動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省、市有關農村沼氣建設工作的要求,結合歷城實際,現就實施2011年省農村戶用沼氣項目和市生態富民行動項目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目標和要求,認真貫徹“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和“開發與節約并舉”的農村新能源建設方針,突出重點,多元投入,積極引導,強化服務,提高沼氣等農村清潔能源的普及率,積極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逐步實現庭院經濟高效化、家居生活清潔化、農業生產無害化的目標,從根本上消除農村臟亂差的現象,提高農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質量,加快我區新農村建設步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積極引導、農民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各級各部門要不斷加大對農村新能源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組織和引導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農村新能源建設;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激發農民參與意識,引導農民自主建設;要從實際出發,區分不同區域的不同情況,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要注重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相統一,不斷改善農業和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推進新農村建設。
2、突出重點,整體推進。要集中力量,整合資源,抓重點、攻難點、出亮點,著力規劃建設一批具有高標準和示范作用的新能源建設示范村,并統一規劃、以點帶面,全面系統地推進全區農村新能源建設。
3、創新機制,市場運作。要堅持“農戶自籌為主,政府扶持為輔”的原則,采取“對上爭取一塊、區財政投入一塊、群眾自籌一塊”的辦法,創新資金投入機制,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新能源建設。
4、建管結合,兼顧效益。要堅持“三分建、七分管”的工作思路,在抓好生態村、生態戶建設的同時,積極探索管理的新形式、新機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服務體系,逐步形成“產業化經營,物業化管理”的新模式。
三、目標任務和實施進度
(一)目標任務。根據我區地域特征和生產實際,以“一池三改”(建沼氣池、改廚、改廁、改圈)為主要模式,新建設農村新能源利用示范戶5500戶(具體建設計劃見附件2),實施1200戶陽光屋頂工程(太陽能熱水器項目),完成4處中小型沼氣聯戶工程項目建設,建成完善12處鎮級沼氣綜合服務體系。
(二)實施進度。項目實施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2011年9月—10月)。分兩步進行:一是召開動員會,根據2011年建設計劃,制定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強領導,把建設任務全部落實到鎮、到村、到戶;二是加大培訓力度,對項目鎮、項目村技術員進行培訓,提高技術員的建管水平,確保建池合格率,切實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堅實可靠的技術支撐。
第二階段:項目建設階段(2011年10月-2012年5月)。
具體工作進度是:
2011年10月~2011年12月:重點完成市級生態富民行動項目建設任務。一是完成2500戶市級生態富民行動項目建設任務,二是完成1200戶陽光屋頂工程項目建設任務,三是完成省級沼氣池秸稈產氣項目,四是建成完善12處沼氣綜合服務體系。
2011年10月~2012年5月:完成3000戶省級農村戶用沼氣項目建設任務。
第三階段:自查與驗收階段。各鎮完成省、市項目建設任務后,在逐戶進行自查的基礎上,給區農業局、區財政局提出驗收申請,由區農業局、區財政局組成聯合檢查驗收組,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初驗。初驗合格后,申請省市驗收組來我區檢查驗收。
2012年6月:自查、驗收省級農村戶用沼氣項目。
四、補助標準和補助方式
(一)補助標準。在省、市、區項目補助資金的基礎上,鼓勵鎮、村配套一定的資金積極參與項目建設。
1、省級農村戶用沼氣項目。每戶補助1000元,其中:省財政補助800元,區財政配套200元。
2、市級生態富民行動項目。每戶市財政補助1000元,其中:420元由市局統一采購配發沼氣灶具及沖廁設備,580元通過區財政下撥到鎮。
(二)補助方式。按照“鎮級財政報賬制”要求支付項目補助資金。具體方式是:《區2011年生態富民行動項目建設實施方案》下發后,區財政局按照各鎮省、市項目建設計劃,把省、市補助資金下撥到鎮財政所。待各鎮完成省項目全部建設任務,經區聯合驗收組初驗合格后,由區財政局下撥省項目的區級配套資金。
五、保障措施
(一)明確工作重點。今年,市級生態富民行動項目計劃下達晚,時間緊,任務重。各級各部門必須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集中精力抓典型,抓帶動,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二)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的作用,借助廣播、標語、宣傳欄、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實施生態富民行動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宣傳沼氣建設的新技術、新工藝,宣傳服務體系建設,宣傳沼液及沼渣綜合利用等好經驗、好做法,廣造輿論,營造氛圍。
(三)確保資金投入。以農戶自籌為主、政府補助為輔,吸收社會資金共同參與。在充分利用好省、市、區項目補助資金的同時,要積極做好引導工作,調動農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自籌資金、自主建設;各有關部門要在保證資金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前提下,凡能與沼氣建設掛鉤的項目資金,都要最大限度的用于沼氣建設;各項目鎮要根據今年的建設任務,安排一定資金,用以扶持項目建設。
(四)加強施工管理
1、建立沼氣戶檔案。區農業局建立沼氣戶檔案,堅持一戶一卡,納入微機管理,確保底數清楚。
2、成立專業施工隊伍。凡是沼氣池施工人員,必須參加區級以上農村能源管理部門組織的技術培訓,并取得農業部“沼氣生產工”資格證書后,方可憑證施工。區農業局要以有資格證的沼氣技術員為依托,組建施工隊伍,形成社會化技術服務網絡,滿足農村沼氣發展的需要。
3、嚴格施工標準。切實按照省、市“一池三改”或“一池兩改”的建設標準進行施工。
(1)沼氣池。采用“底部出料常規水壓型”或“強回流型”池型,容積在10立方米以上,每種池型均要實現自動進料,并配備自動或半自動的出料裝置。
(2)改圈。圈舍與沼氣池相連,水泥地面,混凝土預制板圈頂。條件具備的要建成太陽能暖圈,并采取保溫措施。
(3)改廁。對普通欄圈實施改造,實行人廁、畜圈分離,建立單獨廁所,安裝蹲便器和腳踏式防凍沖廁器;廁所地面貼地磚、內墻貼瓷瓦裝飾,高度不低于1.5米,達到干凈、衛生、節水的效果。
(4)改廚。廚房內沼氣灶具、沼氣調控凈化器、輸氣管道等設施要符合相關的安裝技術標準和規范,且爐灶、廚柜、水池等布局要合理;室內灶臺磚壘,長度不低于1.5米,高度0.7米,臺面貼瓷磚;灶臺上方墻壁要貼墻瓦,高度不低于0.9米,其余墻面及屋頂要粉刷干凈;地面要硬化。
4、推行“六統一”和“三包一合同”制度。在項目建設上,推行“統一組織領導、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組織施工隊伍、統一采購建材、統一驗收結賬、統一建后服務”的“六統一”制度。各項目村要積極發展以專業施工人員為依托的沼氣建設服務協會,實行協會“包建、包質量、包建后服務”,并與農戶簽訂“建、管、用技術服務合同”的施工管理制度,確保建一個、成一個、用好一個。
5、實行嚴格的質量技術檢查驗收制度。區生態富民行動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對每一座新建沼氣池進行嚴格驗收。驗收者要在驗收資料上簽名,存入沼氣池建設檔案。凡是驗收不合格的沼氣戶,不能建檔,不給予資金補助。最后,以行政村為單位,對驗收合格的項目戶及時張榜公示。
(五)完善服務體系。按照“專業化施工、產業化發展、物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要求,完善各級沼氣協會(或合作社),組織開展定期檢查、定期維修,從建池、提供沼氣配件、維修到清除沼渣沼液等方面為廣大沼氣戶提供全方位服務,確保長期使用效果。
(六)嚴格考核制度。區委、區政府把生態富民行動建設工作列入全方位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將任務指標進行層層分解、層層落實。區生態富民行動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與項目鎮、項目鎮與項目村、項目村與項目戶層層簽定《項目建設責任書》,切實把責任落實到鎮、到村、到戶。在此基礎上,區生態富民行動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對各項目鎮、項目村完成任務情況定期督導檢查,定期通報。
(七)強化組織領導。按照全市生態富民行動“市搞規劃,縣負總責,鄉抓落實,協調聯動”的總體工作思路和要求,區委、區政府專門成立了“歷城區生態富民行動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的總指揮、總協調。區農業局要牽頭做好項目的篩選、申報、實施、協調、管理和指導工作;區發改委要在項目安排上多向沼氣建設傾斜;區財政局要切實加強項目資金的使用管理,確保扶持資金及時到位;區建委要把沼氣建設與小城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考慮,做好規劃;區文明辦要把沼氣建設作為文明生態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進行考核;區環保局要把沼氣建設作為環境治理的重要內容納入工作規劃,加大支持力度,督促和引導大中型養殖場發展沼氣,實現污水達標排放;區畜牧局、旅游局要把發展產業與發展農村沼氣結合起來,切實做好畜牧和旅游業發展規劃;區衛生局要把農村改廁與沼氣建設結合起來,安排一定的改廁資金用于沼氣配套建設;區科技局要積極研究推廣農村沼氣建設技術和大中型沼氣工程、沼氣聯戶工程建設和使用技術;區鎮宣傳部門要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農村沼氣等可再生資源建設的濃厚氛圍。各項目鎮也要建立健全領導和工作機制,按照區政府要求,實行鎮級領導包項目村制度,定期召開專門會議,定期調度和匯報項目進展情況,確保項目實施健康有序地進行。
- 上一篇:民族聲樂藝術風格地域性
- 下一篇:全區土地執法監督監察意見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