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監局社會管理活動方案

時間:2022-08-24 04:05:01

導語:安監局社會管理活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監局社會管理活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實施意見》精神,依據《市社會管理創新項目任務分解》文件要求,結合全市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確立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為總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強基固本、依法管理,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推進安全生產監管理念、政策體系、體制機制和方法手段創新,全面提升我市安全生產監管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為科學發展、全面轉型、富民強市營造和諧、穩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二)基本原則。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堅持依法治安、綜合治理;堅持科學管理、提高效能;堅持立足市情、繼承創新。

(三)工作目標。通過深入推進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創新,健全以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形成政府、社會、企業多方參與、協調聯動的企業安全生產監管模式,確保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在省政府下達的指標范圍之內(詳細目標見附件1)。

二、主要內容

(一)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企業、各級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確保“事有人做、責有人負”,促進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建立。進一步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督促企業嚴格遵守和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與技術標準,依法依規加強安全生產,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加強班組安全建設,保持安全設備設施完好有效,全面履行企業安全保障義務。管生產必須管安全。進一步落實各級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落實地方行政首長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建立健全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政府主要負責人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工作,組織解決安全生產重點難點問題。對轄區內各類企業實施嚴格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管理。管部門必須管安全。進一步落實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堅持“誰發證、誰審批、誰負責”。全面落實行業主管部門的專業監管、行業管理和指導職責。不斷探索創新與經濟運行、社會管理相適應的安全監管模式,建立健全與企業信譽、項目核準、用地審批、證券融資、銀行貸款等方面相掛鉤的安全生產約束機制。管行業必須管安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定年度目標管理考核標準,分解落實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對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做到月分析、季通報、年中督查、年末考核。建立獎懲激勵機制。將安全生產納入對干部政績業績考核重要內容,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度。不斷完善安全生產群眾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群眾監督網絡,落實群眾舉報制度,深入開展“安康杯”競賽,充分發揮職工群眾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主動排查和治理隱患,發動群眾做好每一個班組、每一個崗位的安全監督工作。逐步健全完善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形成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合力。

(二)進一步深化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堅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原則,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班組車間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不斷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和法制化,全面推動企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2012年底前,小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要全部要完成三級以上標準化建設任務。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等行業2012年底前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60%要完成三級以上標準化建設工作任務,2013年底前規模以上企業全部要完成三級以上標準化建設任務。

(三)深化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以事故總量和較大以上事故相對集中的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員密集型場所等行業和領域為重點,持續加大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力度,取締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嚴厲打擊各種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

(四)實現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將隱患排查治理納入安全監管和企業日常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完善安全隱患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實行重大安全隱患逐級督辦、整改和銷號制度,切實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要進一步強化源頭管理,嚴格安全生產準入條件,提高準入門檻,安全生產行政審批實行“零隱患”審批。

(五)依法嚴肅查處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嚴格按照“科學嚴謹、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認真調查處理每一起事故,查明原因,依法嚴肅追究事故單位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進展和處理結果。認真落實事故查處分級掛牌督辦、跟蹤督辦、警示通報、誡勉約談和現場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訓,查找安全漏洞,完善相關管理措施,切實改進安全生產工作。

(六)創新安全監管方式,形成齊抓共管的態勢。一是在監管機制上創新。建立和完善重大隱患掛牌督辦,重大危險源監控、隱患排查治理、企業安全生產誠信、安全生產督導約談、企業黑名單等項制度。建立激勵約束機制,促進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二是在落實責任制上創新,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具體,嚴格考核,獎懲分明,責任追究到位;三是在監管方式上創新,做到寓監管于服務之中,樹立監管就是服務的理念,轉變作風,由重監督檢查和事后查處,轉變為指導在先和主動服務;四是在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上創新,做到企業安全生產由被動約束階段向主動管理和自律完善階段發展。五是在安全文化建設和教育培訓方式上創新。除正常的安全培訓外,做到深入重點企業講課,請專家授課,提高培訓工作質量。對企業安全管理人員、高危行業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和特種作業人員實行全員培訓,做到100%持證上崗。

三、主要措施

(一)理順監管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進一步明確政府、各部門和企業等安全生產的工作職責,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

(二)完善考核體系,強化獎懲。修訂《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和考核實施細則,使安全生產考核體系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實行安全生產工作重獎重罰。

(三)健全制度,強基固本。建立健全和完善細化各項安全生產監管制度,使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有章可循,夯實全市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基礎。

(四)強化監管,加大執法力度。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力度,緊緊抓住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建筑、交通和人員密集型場所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監管工作,強化執法力度。

(五)加大安全投入,提升本質安全能力。督促監督各縣(區)、部門和企業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改善和提高監管系統和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環境,從本質上提升安全生產能力。

四、方法步驟

整個活動從2012年2月開始,至2015年12月結束,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動員部署,宣傳發動。(2012年2月-2012年3月)深入發動,廣泛動員部署社會管理創新活動。組織廣大干部職工認真學習《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實施意見》(淮發[2012]4號)文件,結合年度工作任務,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

第二階段:調查研究,細化任務。(2012年4月-2012年5月)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安全監管工作實際,制定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創新實施方案,明確具體工作任務。

第三階段:組織實施,全面推進。(2012年6月-2014年12月)按照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創新各項工作任務、目標,采取著實有效的措施,全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第四階段:總結驗收,鞏固提高。(2015年1月-2015年12月)市相關成員單位要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認真總結,重點總結開展活動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和意見建議,形成書面材料,報市安監局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創新活動由市安委會統一領導,市安委會辦公室組織協調。成立由副市長任組長,各責任單位參加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指導、協調“社會管理創新”的開展,把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作為中心工作來研究、來謀劃、來推進、來落實,推動“社會管理創新”扎實、有效、有序地開展。

(二)加強指導,同步推進。要建立領導掛點聯系制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摸實情、查實況、問實效,加強對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督促、檢查和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工作落實。要建立工作協調、情況通報和專項督查等機制,采取通報情況、定期匯報、跟蹤督辦等形式,加強分析調度,總結推廣典型,協調解決問題。

(三)創新形式,突出特色。把創新貫穿于活動的始終,既要堅決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和方法、步驟,做到“規定動作”高標準啟動、嚴要求推進、高質量落實,確保不走過場;又要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精心設計“自選動作”,拓寬活動思路,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和載體,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活動有新意、創特色、見成效、出經驗。

(四)加大宣傳力度,把握輿論導向。充分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網站、專欄簡報等媒體和手段,集中宣傳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重大意義、目標要求和主要任務,集中報道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創新舉措、初步成效和先進典型,為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