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辦垃圾處理指導方案

時間:2022-10-14 10:10:44

導語:農辦垃圾處理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辦垃圾處理指導方案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和村容村貌,建設一個干凈整潔、環境優美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全縣農村組織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垃圾處理)工程,并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開展農村環境整治,要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本著立足現狀、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原則,以治理農村垃圾對環境污染問題為主要抓手,以改變農村衛生環境臟亂差現狀為目標,以建立農村衛生管理長效機制為核心,以提高廣大農村居民環保意識為基礎,切實加強農村垃圾處理工作,著力促進廣大農村居民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使農村垃圾走向規范化處理的軌道,使我縣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二、總體思路和目標

農村環境整治工程要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平臺,按照“6+1”的總體思路,即“黨委掛帥、政府引導、條塊結合、農民主體、多方參與、社會幫扶”和“一票否決”的基本要求,“一票否決”是指對農村環境整治(垃圾處理)未達標的自然村,不得申報下年度新農村建設點。全縣以國道、省道、縣道兩邊村莊為重點,用三年左右時間,全面治理農村垃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徹底改變農村環境衛生現狀。2009年重點抓好縣內四條主干線、黨建風景線沿途各村莊和新農村建設點的整治任務;2010年在全縣農村全面鋪開,完成80%以上自然村的治理任務;2012年全面完成整治工作任務,鞏固成果,建立長效機制。

通過對全縣農村垃圾的集中整治,達到“五個沒有、一個實現”:一是農戶房前屋后基本沒有零星垃圾;二是農戶庭院沒有隨地流淌的污水;三是村間、集鎮沒有散放的垃圾;四是河、庫(塘)水面沒有漂浮的垃圾;五是國道、省道、縣道、鄉村公路兩邊沒有散落的垃圾(包括建筑材料及雜物亂堆亂放),農村垃圾實現集中、統一、規范和無害化處理。

三、工作方式和內容

農村環境整治工程以自然村為單元,縣政府負責組織安排,部門單位負責規劃督導,鄉鎮負責具體實施。采取“三三”(三個主體、三種方法)工作模式,三個主體,即村兩委班子為責任主體,農戶為保潔主體,保潔員為清運主體;三種方法:一是有機垃圾作沼氣投料或入窖漚肥;二是非有機垃圾回收利用或入爐焚燒;三是建筑垃圾用于本村莊和農戶填地修鋪道路。實施農村環境整治工程,重點抓好以下幾個工作環節:

(一)統一組織,集中清理,強化村級責任主體作用。

一是要統一部署,統一安排,在廣泛動員、充分發動群眾的基礎上,在規定的時間內,組織當地的農民、鄉鎮機關、村組干部、師生和社會各界志愿者對農戶、學校、村莊及村莊周邊地區、鄉村道路沿線及河流沿岸的陳年垃圾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清理,并將清理的垃圾統一歸集,選擇適當的場地進行統一焚燒等方式處理,解決好遺留垃圾問題。二是要根據區域范圍、農戶的數量、地理環境和群眾的意愿,組織建設好“一房一池一爐一場”(即建一個可回收廢品儲存房、一個非有機垃圾晾曬池、一個非有機垃圾焚燒爐和一個建筑垃圾堆填場),“一房一池一爐”由各級財政負責解決,垃圾處理系統和建筑垃圾填埋場所占土地由各村負責解決。建造垃圾焚燒爐要經有關部門勘察設計,鄉鎮統一組織、按圖紙施工建造。農村學校、企業等的垃圾處理根據自愿有償的原則,可自建垃圾處理系統,也可納入當地垃圾處理系統范疇。三是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一方面各村要積極引導農戶建好漚肥窖或沼氣池、“三格式”化糞池,處理好生活污水、有機垃圾和人畜糞便;另一方面學校要承擔教育學生講衛生、愛清潔的責任,把學生培養成家庭保潔的宣傳員、上學路上的保潔員、環境衛生的監督員。

(二)搞好歸集,分類處理,激發農戶保潔主體作用。

一是要配置好“兩桶一袋一窖”(即一只有機垃圾桶、一只無機垃圾桶、一個可回收垃圾袋和建一個有機垃圾漚肥窖),由農戶自行負責解決,并做好垃圾的分揀和分類,建有沼氣池的農戶,也可將有機垃圾入池用作沼氣填料,非有機垃圾由保潔員定時統一收集,送到焚燒點統一處理。二是建房、裝修所產生的建筑垃圾,由農戶送到村委會指定地點堆放、填埋或用于村莊填地鋪路。

(三)擇優招聘,動態管理,發揮保潔員清運主體作用。

一是規范招聘管理。村委會負責指導自然村通過“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方式招聘所需的保潔員,保潔員工作實行動態化管理,由農戶評議、村民理事會監督,采取定期進行評定的辦法,對工作不主動,不負責,農戶反響大的,堅決予以辭退;對工作出色、農戶滿意的,縣、鄉鎮、村要給予通報表彰。二是配置清潔設備。“一車一鏟一鉗一鉤一窖”(即一輛垃圾車、一只鏟子、一把鐵鉗、一只鐵鉤和建一個有機垃圾漚肥窖),由各級財政負責解決,保潔員要愛護和保管好清潔設備。三是明確職責任務。(1)負責管轄范圍內公共場所、道路、河塘、水庫、水溝垃圾的清理;(2)負責督促管轄范圍內各農戶打掃好衛生和收集農戶已分類的非有機垃圾,做到日產日清;(3)負責焚燒管轄范圍內歸集的非有機垃圾。四是解決工資報酬。主要由自然村農戶自行解決,也可采取“農戶均衡分擔一部分,集體收入補貼一部分,政策性資金扶助一部分”的辦法解決。

四、工作措施

(一)強化領導責任,形成工作強勢

1、成立農村清潔工程組織機構。成立縣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縣委副書記、縣長新任組長,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縣人大副主任,副縣長,縣政協副主席任副組長,縣農辦、縣財政局、縣農業局、縣水務局、縣民政局、縣交通局、縣發改委、縣規劃建設局、縣環保局、縣教育局、縣衛生局、縣科技局、縣供銷聯社主要負責人為成員。下設縣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縣農辦、縣新村辦合署辦公,由縣農辦主任陳日生兼任辦公室主任,縣農辦副主任曾慧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并安排三個專職工作人員,由縣政府解決三個事業編制和一定工作經費。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組建專門辦公室,明確工作職責,有固定的辦公場所,有專項工作經費。

2、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責任機制。各鄉鎮實行主要領導責任制,黨政一把手要親自部署、親自督查、親自解決農村垃圾處理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落實工作人員、工作經費和責任制,確保有人管事、有錢辦事和按制度要求推動工作。要建立目標考核體系,把垃圾處理的績效作為考核班子和干部的重要依據。與新農村建設掛點幫扶相結合,由縣鄉領導干部帶領部門單位、后備干部下到各自聯系點實行包村幫治,做好農村垃圾處理工作。

3、堅持統分結合、分工負責、各相關部門履行職責的責任機制。縣清潔辦為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責任部門,主要是負責工作牽頭、日常管理和具體的業務工作,包括對鄉鎮、村、村莊衛生監管評比、設施維護、保潔隊伍管理、資金籌措和管理使用等。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組成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要發揮好職能作用,各負其責,并形成“聯合作戰”態勢,做到清潔工程開展到哪里,政策資源就整合到哪里,項目、資金和服務就跟蹤到哪里,務必取得協同作戰、集中整治的良好效果。

(二)科學制定方案,精心組織實施

按照“清潔衛生、無害處理、簡便實用、群眾歡迎”的基本要求,各鄉鎮要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農村環境整治(垃圾處理)工程實施方案,做到工作目標明確、工作責任明確、整治范圍明確、時間進度明確、考評考核明確,精心組織、規范實施,使農村垃圾處理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三)搞好工作調度,加強督促檢查

要加強督查,制定詳細的督查方案,組織開展工作指導,運用定期不定期檢查相結合,隨時抽查與集中督查相結合等多種手段,對農村垃圾處理工作進行積極有效的督辦,及時掌握動態,總結經驗做法,科學推動工作。縣清潔工程辦加強調度和督查,原則上每月一次。各鄉鎮每半個月對各村進行檢查督促一次,各村每星期對各自然村進行檢查督促一次,各村民理事會每天對每戶進行檢查督促。對于督查中發現的問題,要積極運用通報、責令限期整改等手段進行整改,并與目標考核掛鉤、獎懲措施掛鉤、評先評優掛鉤,將工作成效的好壞作為2012年新農村建設布點的決定因素,使措施不實、工作不力、效果不好的地方產生壓力、激發動力。

(四)多方籌措資金,提高使用效益

搞好農村垃圾處理,要采取多渠道籌資的辦法解決資金問題,資金籌措主要采取政策資金扶持一點、財政配套一點、農民自籌一點、社會支持一點的辦法,確保必要的投入,確保工作正常運行。一是按照市里要求,每個村1萬元的標準進行預算,市縣財政按4:6比率進行安排(全縣155個行政村,市級財政資金62萬元,縣級財政資金93萬元),在資金分配上采取分類指導,因地制宜,以人口、面積為指標對行政村進行分級,按類別進行補助。二是鄉鎮要按照每個村1萬元的資金預算,配套用于村級垃圾處理。三是爭取全省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補助資金,全部用于村級垃圾處理公益設施建設,建設垃圾處理系統。四是要依靠農民投資投勞。保潔員的工資報酬、垃圾運輸板車的維修或購置等,由各村點農民繳納保潔費或籌資等辦法解決,保潔費原則上按每戶每月5元左右繳納,重點解決保潔員的工資報酬。同時要積極發動部門單位和社會人士捐款捐物,搞好社會參與工作。

(五)注重宣傳引導,營造輿論氛圍

要通過多種形式,普及科學知識,提高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生活習慣;要做深入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把道理講明、原理講透、方法講清,讓農民認識到不抓環境整治,任憑農村垃圾成堆,環境惡化,長期以往,子孫后代將無可飲之水、無可種之地、無可居之所,進而在廣大農村形成了解國情、珍愛環境、保護生態、造福后代的良好氛圍;要加強社會宣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學校教育、各類新聞媒體、宣傳欄等形式開展環境衛生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衛生意識,引導社會各界一起關注農村垃圾處理問題、一起參與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積極組織開展評選“文明戶”、“五好家庭”、“衛生示范戶”、“衛生示范村”等多種活動,迅速在全社會形成一種“人人講衛生、人人愛衛生、講衛生光榮、破壞衛生恥辱”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