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助民惠民行動實施方案

時間:2022-04-25 08:27:18

導語:法治助民惠民行動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治助民惠民行動實施方案

根據《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關于開展依法治市“十大行動”的通知》《通法治組〔2016〕6號關于開展依法治縣“十大行動”的通知》的要求,現就開展“法治助民惠民行動”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著力于縣委縣、政府開展依法治縣工作要點,立足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深入推進法治助民惠民活動,進一步增強執法為民、公正執法的意識,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和影響較大的社會問題。

二、工作內容

(一)打造“一站式”訴訟服務平臺。嚴格落實訴訟服務中心“五大分區”和“八大功能”,讓當事人“走進一個廳、事務一站清”;建立涉民生案件“綠色通道”,對追索拖欠農民工勞動報酬案件、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工傷賠償等涉民生案件開辟特殊群體維權無障礙綠色通道;對特殊群體提供緩、減、免交訴訟費服務,對上述民生案件、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對“低保人員”、“五保戶”、“特困戶”以及沒有固定收入的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案件,開辟“綠色通道”,一律緩減免案件訴訟費用,確保困難群眾打得起官司,司法服務更加人性化。落實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基金,對因執行不能、老難信訪案件等無法兌現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當事人,實施國家司法救助;落實專人負責12368訴訟服務熱線接聽工作,在第一時間滿足群眾訴訟查詢、咨詢、舉報需求。(牽頭領導:陳雄;責任部門:司法所;完成時限:長期)

(二)開展巡回審判工作。建立巡回審理細則,指導規范巡回審理案件類型、條件、范圍、方式、程序、運行和考核辦法,夯實巡回審判制度基礎,設立以人民法庭為中心,覆蓋個中心場鎮和人口聚居點的審判功能齊備的便民訴訟審理點,探索“庭、點、員”便民訴訟模式,建立一種法官與當事人1小時訴訟服務去那巡回審判模式。定期到各個巡回審理點開展案件審理。大力推廣“社區巡回法庭”、“50.80工程”等巡回審判工作經驗。法院巡回審判率達到40%。

(三)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刑事整治開展“打黑除惡、涉食品藥品安全、涉”專項整治,重點懲處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影響投資環境的職務犯罪等違法行為。民事整治繼續深化“交通事故、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等專項整治活動,切實規范群眾高度關注的醫患糾紛、民間借貸、勞動爭議等行為,積極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行政整治開展“工傷認定”專項整治活動;抓司法延伸,規范司法白皮書年報制,司法建議跟進制、典型案例制、出庭應訴反饋制、促進依法行政。

(四)大力實施“法律七進”。按照中院《關于建立宣講題庫和宣講隊扎實推進“法律七進”的通知》的要求,積極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寺廟活動。建立宣講題庫。縣法院要組建一個“法律七進”宣講題庫,適時針對不同宣講對象抽取課件派人宣講。組建宣講隊。選定一批人員組建“法律七進”宣講隊,分層級和類型,法律工作人員可分別到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單位、寺廟進行普法宣講和以案說法。

(五)充分利用普法平臺,開展普法宣傳。繼續對已經建立的聯系單位開展好預防工作,重點在查找隱患、發現線索、完善和創新制度上下功夫和見成效,突出對權力集中部門、行業、系統或領域的治理和防范。針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項目較多行業和案件多發單位開展集中宣講,把宣講活動深入到基層鄉鎮、社區以及全縣的各種培訓活動中去,推進“預防職務犯罪五進”活動常態化、長效化。

(六)選擇典型案例,編印法治宣傳資料。結合轄區工作實際,分兩個階段重點編印《機關公務公開手冊》、《檢察機關貪污賄賂、瀆職侵權工作宣傳冊》、《未成年人自我保護與犯罪預防宣傳冊》、《檢察機關推進依法治縣宣傳手冊》等,分發給各單位、社區、學校等單位,開展法律宣傳,弘揚法治將神,傳播法律知識,正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依法履行義務,維護自身合法權利。

(七)開展戶外大型法治宣傳活動。利用重要節假日、重要時期,針對群眾戶外出行較多且集中的特點,在重要大型公眾場所開展法治宣傳活動,發放傳單,咨詢解答,提供救助,實現法治惠民公眾開展“零距離”。

(八)開展“下基層、送法律”專項活動。繼續深入開展“法律七進”活動,圍繞法律宣傳教育重點領域、重點人群,編印、發放一批普法讀物: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各部門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人群等,到社區、學校、基層聯系點,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活動,同時做好信息反饋,民意調查,問題收集等相關工作。工作安排:在社區、景點、車站碼頭等地方利用群眾參與度較高的活動或重點時間段開展系列法制宣傳活動,提供法律服務,對確需幫助的特殊軀體給予重點法律援助。

1.開展法律服務進萬家活動。以“三解三促”活動為契機,組織由全鎮干部和法律服務人員組成的法律服務小分隊13支,開展“送法到一線”活動25場次;完善“法企”、“法村”對接,組織法律服務所為全鎮提供法律顧問服務,與村(社區)開展結對服務,引導村(社區)民通過法律途徑行使權利。

2.開展法律援助進萬家活動。組織機關干部和法律服務人員面向留守婦女兒童、空巢老人、農民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定期開展扶老助殘、幫困解難、應急救助、便民利民等幫扶活動;組建“農民工討薪法律服務團”、“青少年傷情鑒定中心”,發放“法律服務一卡通”,為弱勢群體提供減免費服務;打造以鎮法律服務所依托,村(社區)法律援助聯系點為延伸的全覆蓋的“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做好“12348”法律援助專線服務工作,建立起與群眾零距離、面對面、心貼心的法律援助平臺。2016年法律援助案件辦理超目標任務5%。

3.開展糾紛化解進萬家活動。結合“大接訪”,開展“大調解”活動,組織領導干部、專(兼)職人民調解員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走千個村居,聽萬戶心聲”活動,采取定點接訪、重點約訪、帶案下訪、上門走訪、主動回訪等多種方式,重點排查因征地拆遷、醫患糾紛、勞資糾紛、交通事故、房產樓市、物業管理和農民工工資等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面對面解決群眾難題;推廣總結基礎“個人調解工作室”經驗,發揮農村“五老”人員、“大學生村官”和調解信息員的作用;落實“村(社區)周排查、鎮旬排查、”的矛盾糾紛排查分析研判制度,對各類矛盾糾紛及時匯總研判,及早處理。

工作時間:“12.4”憲法日,禁毒日,全國法制宣傳日等時間點。

責任部門:依法治理辦、司法所、法律服務所、社區居委會、派出所等部門和各村。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和相關部門要將組織實施法治助民惠民活動作為落實黨委政府深化法治建設工作部署重要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列入“一把手”工程,進行督促落實,務求實效。

(二)加大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各單位和相關部門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多種媒體,充分宣傳法制助民惠民活動的具體內容,向群眾公開承諾服務事項和具體措施;組織工作人員深入鄉村、社區及群眾家中進行面對面宣傳,確保活動有內容、有聲勢、有影響、有效果。

(三)加強督查,確保工作實效。為確保活動取得實效,我鎮將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惠民措施落實情況,對工作不重視、不負責,舉措不實、效果不佳的單位和個人,將嚴格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