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脫貧攻堅工作方案

時間:2022-03-29 04:36:23

導語:鎮脫貧攻堅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脫貧攻堅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思想,按照省、市、縣關于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結合鎮當前脫貧攻堅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制定本工作計劃。

一、基本情況

脫貧攻堅實施以來,鎮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全鎮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和增加收入為目標,以改善貧困戶基礎條件為主攻方向,以產業扶貧和轉移就業為重點,切實抓好基礎設施建設,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2014年—2018年完成三個貧困村脫貧退出,退出貧困戶614戶2239人,穩定脫貧614戶2239人;截止2018年底剩余未脫貧貧困戶12戶43人。

二、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精神,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緊圍繞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以“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為主要方向,找準影響脫貧攻堅成效的關鍵性制約,解決體制機制難題,補齊短板,加大政策支撐力度,集中力量攻克貧困堡壘。確保2019年全鎮12戶43名貧困人口如期退出,同時防止已脫貧貧困戶出現返貧。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實事求是,注重長短結合。重點解決貧困戶勞力輸出和就業問題,結合實際,不盲目超前、不提高標準、不降低質量,集中力量在2019年實現12戶43人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堅持合力攻堅,聚焦精準扶貧。配齊配強鎮、村扶貧辦專職人員,統籌各涉農站所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工作格局。盯住最困難的地方,瞄準最困難的群體,聚焦聚力解決貧困問題,做到靶向治療、滴灌式扶貧。

三是堅持因人施策,注重普遍性與特殊性。在深刻分析致貧原因的基礎上,有針對性落實“五個一批”幫扶措施,真正做到“一戶一策”精準幫扶,提高脫貧攻堅工作實效。

四是堅持統籌資源,注重點面結合。既要全面推進各項幫扶措施,提升整體效果。又要重點突破,對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的貧困戶,加大幫扶力度,打好攻堅戰。

(三)脫貧范圍

2019年計劃脫貧12戶43人,其中官井村1戶4人,建設村4戶14人,利坪村2戶11人,龍井村1戶3人,水茨村1戶2人,王合村1戶4戶,小溪村1戶4人,新合村1戶1人。

(四)攻堅任務

確保貧困縣退出“一低三有”,貧困村“一低五有”,626戶2282貧困人口“一超六有”全面鞏固提升:貧困人口有穩定收入來源、“三保障”基本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安全住房有保障。“三有”:有安全飲水、有生活用電、有廣播電視信號。

三、找準脫貧路子,精準施策

按照中央“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圍繞“九大脫貧工程”,采取土地清理、發展生產、政府購買服務就業、企業轉移就業、低保政策兜底等綜合施策,穩定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一)發展生產提效促增收

加大技能培訓力度,進一步提升貧困戶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鎮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水平,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實現穩定脫貧。

1、提高種植業效益。要求農業中心指導貧困戶逐步調優種植結構,因地制宜發展茶葉,黃精,水果等特色種植;鼓勵貧困戶大力發展以拱棚為主、溫室為輔的設施農業,增加春提早、秋延遲等保護地蔬菜種植面積,提高特色種植收益。2、提高產業效益。對有條件的貧困戶開展產業項目幫扶,計劃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投入20萬元用于幼牛購買,同時在全鎮選取養殖大戶作為典型,實施一幫多措施,由大戶帶動貧困戶傳授養殖經驗,增加經濟收入。

(二)綜合社會保障兜底脫貧

一是將所有符合條件、無法通過自己的勞動擺脫貧困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執行現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實現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二是抓好貧困家庭學生教育。與教育系統對接解決貧困學生教輔材料和校服費用,并為貧困家庭中小學生提供午餐補助,全面減輕貧困家庭就學支出。三是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確保全鎮新農合參保率達到100%,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保證做到貧困戶享受醫療保障,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確保老有所養。利用貧困戶就醫綠色通道對貧困戶實施就醫減免政策,同時結合大病醫療救助對貧困戶就醫費用進行相應比例的報銷。解決貧困戶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三)轉移就業促進增收

一是針對鎮新增環衛工、保潔員、保安員等崗位優先向貧困群體錄用;二是實行政府引導、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資金獎勵和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政策扶持,組織貧困戶到旅游、物流和小飯館等鎮村服務行業就業;三是積極宣傳就業相關優惠政策以及就業補貼政策,通過組織貧困戶參加縣域內的現場招聘會,引導貧困群眾到凌港經濟開發區就業,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也增加貧困戶經濟來源。積極引導有能力的貧困戶積極創業,帶動其他困難群眾穩定脫貧。四是重新整合全鎮護林員、保潔員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護林員22人,加強生態管護力度,每人每年勞務報酬至少4800元。通過這一扶持措施,可直接解決至少22戶貧困群眾增收。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解決通水、通電、通路、通網絡的問題。對新建房屋通水、通電情況實施動態摸排,第一時間解決基本需求,保證貧困戶第一時間住進新房;對轄區村組道路進行清理硬化,進一步改善農村出行條件。

五、補齊住房短板,確保貧困戶住房安全

對全鎮住房安全不達標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邊緣戶通過新建農村安居房、無能力建房等方式完成住房建設,確保貧困戶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對已落實易地搬遷政策的2戶貧困戶加快建房進度,確保2019年9月底完成安全住房建設,開展后續幫扶加大就業帶動和低保兜底,防止出現返貧、回流現象。

六、抓好后續鞏固措施落實,助推脫貧攻堅深入開展

(一)統籌到位,密切配合。嚴格要求各幫扶單位、各級幫扶干部在入戶調研的基礎上,針對各村貧困戶實際,幫助找準脫貧致富路子,幫助貧困戶制定一戶一策幫扶措施。要求各牽頭單位每月在責任村召開1次協調會議,及時通報定點幫扶工作開展情況,安排下一階段幫扶工作,交流推廣幫扶經驗,完善幫扶措施,指導和督促好定點扶貧工作,實現統籌推進、密切配合。

(二)聚焦返貧致貧,強化成果鞏固。“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如何保證穩定脫貧、讓退出貧困戶不反彈,依然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在注重預脫貧戶減貧任務落實的同時,還要繼續深入開展“回頭看”“回頭幫”工作,隨時關注因學致貧返貧、因災致貧返貧、因病致貧返貧等動態。針對可能出現新的貧困戶和已脫貧貧困戶返貧現象,細化工作措施,制定工作方案,按照脫貧不脫政策的原則,做到未貧困戶與已脫貧戶同等對待,幫扶力度不減、幫扶措施不減、幫扶政策不減的“三不”原則,持續跟進,強化脫貧攻堅成果鞏固。

(三)聚焦社會風氣,強化形象提升。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把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起來,強化精神扶貧和智力扶貧,堅決扼制“爭當貧困戶”和“等、靠、要”等歪風邪氣,宣傳正能量,鼓勵通過勤勞致富奔康。圍繞“四個好”標準,引導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同時,繼續強化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嚴禁干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搞弄虛作假、虛報冒領、騙取套取、截留挪用、“庸、懶、散、浮、拖”、向扶貧項目伸手等違紀違法行為,堅決懲治發生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基層“微腐敗”,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強化正風肅紀,為脫貧攻堅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四)明確責任,強化督查。加強對全鎮15個村幫扶干部的溝通和管理,每月召開1次專題會議逐一聽取各單位當月工作情況匯報。鎮扶貧辦組織專人加強對各村脫貧攻堅任務督促檢查,堅持落實周督查、月通報制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限時整改,對幫扶力度大,幫扶措施得力的個人和單位進行表彰,有效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扎實開展。

七、保障措施

(一)壓實工作責任

堅持一把手負總責,黨政主要領導對扶貧工作成效承擔第一責任,確保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壓實扶貧專職分管領導的責任,確保扶貧工作領導有力。凡是不能按要求完成脫貧任務的,嚴肅追究責任。

(二)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黨政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的扶貧攻堅領導小組,逐級傳導壓力,構建鎮、村兩級黨政主要領導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充實鎮、村扶貧辦工作力量,確保鎮不少于5人、村不少于3人標準配置專職扶貧干部。

(三)加大培訓力度

一是加強對貧困戶的培訓,重點放在傳授生產技術、轉變發展觀念上,確保扶貧與扶志扶智同步。二是加強對村級扶貧干部的培訓,通過每月一次培訓會、每季度一次交流督查的方式,提高干部業務能力。

(四)規范項目管理

建立項目庫制度,按照項目庫重點支持方向,因戶施策、因地制宜確定項目庫建設內容,做到統籌安排、優化配置,突出重點、補齊短板,確保項目建設與脫貧攻堅緊密關聯。規范項目實施程序,嚴格執行公示、公告制度,嚴格按程序報備,實行網絡監督、實地監督,進行全過程跟蹤問效,確保資金跟著項目走,確保與扶貧成效相掛鉤。

(五)強化監督執紀

鎮紀委不定期對各村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準想督查,以明察暗訪等方式,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對扶貧工作中出現的違紀違法行為,嚴懲不貸,頂格處理,提供堅強紀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