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方案

時間:2022-07-01 09:30:48

導語: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方案

2為加快培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探索建立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生產經營新機制,進一步推動農業集約化、專業化和組織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安全水平,根據財政部《關于提前下達2020年部分中央轉移支付經費預算的通知》精神及《2020年中央財政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申報方案》,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縣農業生產基本情況

(一)縣農業基本情況

縣位于省中南部,隸屬市,轄8個鄉鎮,1個區,213個行政村。全縣種植面積68.6萬畝,其中主要農作物是小麥、玉米、棉花,其中種植小麥8.8萬畝,玉米15.5萬畝,棉花15.5萬畝。

(二)服務組織有基礎

目前,縣有資質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22家,其中:農機專業類7家,無人機植保合作社聯合社1家,無人機飛防隊1家。農業機械配套齊全,規模較大,實際作業經驗豐富、能跨區作業的6家,在統防統治服務中發揮了積極和有效的作用。

目前,擁有農機總動力23.1萬千瓦,其中,植保無人機60臺,14.7千瓦以上拖拉機1100余臺。具有良好的農機服務作業基礎,全縣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6%以上。土地流轉進行良好,目前涌現出1千畝以上新型經營主體32家,500畝以上新型經營主體36余家,有利于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

(三)技術有支撐

縣、鄉鎮兩級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健全,擁有鄉村級農業技術員72名,無人機操作員82名,農機員72名。縣農業農村局現有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2名,中高級職稱8名,無人機植保聯合社飛防植保技術人才5名。完全有能力成立專家團隊,為項目實施方案設計、項目實施、績效評價、檢查驗收等環節提供技術保障。

(四)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部門思路明確、農民群眾參與積極性高。

縣委、縣政府2018年引入無人機產業扶貧項目,為全縣大規模開展無人機植保社會化提供了人才、技術、設備基礎;縣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對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工作的積極性高,農民群眾接受社會化服務的愿望強烈。實施了多項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戶及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農業農村局、財政部門積極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從生產性單一服務環節向多環節以及全程社會化服務轉變。

二、項目目標

2020年中央財政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原則上以整村推進為主,統籌整鄉、鎮推進;以植保無人機為主要植保器械工具,實現縣域內玉米、棉花區片內全程統防統治。在主要糧食作物鄉(17個村)、鎮(27個村)2個鄉鎮整村對玉米的生產植保作業進行托管服務,鎮(33村)整村對棉花生產植保作業進行托管服務。其中飛防植保玉米面積4.92萬畝,至少2次飛防植保作業服務;棉花6.58萬畝,植保季需7次以上飛防植保作業服務。

通過項目實施,實現病蟲草害統防統治等技術的推廣應用、減少農藥投入,全面達到農業部提出的“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要求;減少農藥施用量和用水量,實現畝均農藥施用量減少20%、用水量減少90%;減少玉米、棉花損失3%。

通過項目實施,社會意義:

通過項目實施,切實提高項目縣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能力,健全服務市場、規范服務行為;實現近萬余人次從田間勞作中解放出來,從事當地二、三產業發展或外出務工;實現農機安全生產事故率控制在0.15%以內,項目實施年度無重大農機安全事故。

三、實施內容

(一)主導產業和關鍵環節

1、項目實施區域

項目作業的區域選擇原則:一是糧食總產和單產水平較高,糧食增產潛力大;二是農機化水平高,規模種植面積大,服務體系健全,服務組織作業積極性高;三是鄉鎮和村組織領導有力,工作積極主動,自愿組織落實項目具體任務;四是區域內農村勞動力轉移較多,急需推進代耕、代種、代管全程社會化服務。本著上述原則,本項目實施區域選擇以下片區:

一片區:鎮實施面積3.55萬畝,覆蓋27個行政村。主要種植農作物玉米3.55萬畝。

二片區:鄉實施面積1.37萬畝,覆蓋17個行政村。主要種植農作物玉米1.37萬畝。

三片區:鎮實施面積6.58萬畝,覆蓋33個行政村。主要種植農作物棉花6.58萬畝。

項目區分3個片區涉及3個鄉鎮,玉米4.92萬畝;棉花6.58萬畝,總計種植面積11.5萬畝。

2、主導產業實施環節及規模

縣主導產業農作物為玉米、棉花,針對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不同環節,采取分類補貼標準。確定主要補助環節如下:玉米統防統治(病蟲防治、一噴三防)、棉花統防統治(病蟲防治、一噴多效)。項目實施區域內種植面積共計11.5萬畝,其中玉米4.92萬畝;棉花6.58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