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發展中心扶貧平臺建設方案

時間:2022-11-10 09:55:44

導語:數字經濟發展中心扶貧平臺建設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經濟發展中心扶貧平臺建設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市、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克服肺炎疫情影響,充分發揮區數字經濟發展中心在農產品銷售中的輻射帶動作用,全面加強鄉鎮農特產品展館和農產品品牌建設,帶動農村電商發展,不斷提升品牌農產品質量和品牌附加值和軟實力,積極拓展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進一步解決好全區農產品“賣難”問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鞏固脫貧成果,根據省財政廳等七部門關于印發《省脫貧攻堅補短板綜合財力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和省商務廳《關于做好電商扶貧領域脫貧攻堅補短板綜合財力補助資金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鄉鎮農產品銷售和全區農產品銷售包裝中存在的短板問題,特制定項目實施方案。

一、項目建設背景及意義

1、良好的政策背景。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擴大內需的各項經濟政策的逐步實施,把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放在主要地位。同時,廣大消費者對優質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標準化越來越高,作為農業綜合開發的區,有資源環境優勢,有獨特的自然條件,生產出的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多項優惠政策給農村經濟發展創造了很多機會和條件。該項目建設符合國家農業發展產業政策,有利于大力發展板塊經濟和品牌經濟,進一步構筑特色經濟發展格局,加快區域經濟轉型和實現鄉村振興;有利于促進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經營水平,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2、農產品直銷連鎖經營是市場的需要。項目實施后,將有力發揮區數字中心和電商平臺作用,解決區農產品包裝箱滯后問題,利用線上線下銷售,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區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連鎖配送是農業科技發展現代化的新興產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已屢見不鮮,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更好生活品質的追求,新鮮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的銷售正走出傳統模式,以現代升級包裝箱方式走進千家萬戶,和進入超市和連鎖經營是大勢所需。一方面是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而現代化、規范化的營銷業態在解除人們對“食品污染”的擔心,提升人們對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品質的信心方面具有傳統貿易市場無法比擬的優勢。

3、具有優越的地理和自然條件。區位于中部、市西部,黃河上游中段,地理坐標介于北緯36°14′38″至36°47′29″、東經103°54′24″至104°24′55″之間。西與蘭州市皋蘭縣接壤;南臨黃河,與榆中縣青城鄉及靖遠縣平堡鄉隔河相望;東與靖遠縣劉川鄉毗鄰;北與景泰縣中泉鄉為界。轄區東西長約47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總面積1372平方公里。地處隴西黃土高原西北邊緣,地形總趁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946.5米。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干旱、半荒漠氣候區,總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干旱多風,降雨稀少。多年平均氣溫8.07℃,日極端最高氣溫37.3℃,最低氣溫-26℃。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蒸發量1997.1毫米。太陽年均輻射量141千卡/平方厘米。累年平均大風日數51.6天。年均無霜期183.8天。區位交通便利優勢明顯,氣候適宜發展現代種植業,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也為通過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拓展了渠道。

二、總體目標

依托區數字經濟發展中心,圍繞我區貧困勞動力就業及農產品賣難問題,通過以獎代補的資金支持方式,支持鄉鎮建設農特產品館建設和電商企業開展農產品包裝銷售,完善農產品銷售體系,著力增加農民收入。利用3年時間,通過鄉鎮農特產品展館建設和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品牌培育,力爭到2023年成功注冊農產品品牌包裝箱專利25件以上,爭創區品牌包裝箱10個,全區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在具有一定影響力,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展,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產值和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逐步探索出一條品牌強農、品牌富農的發展之路。

三、項目建設主要內容

1、項目名稱:區數字經濟發展中心扶貧平臺建設項目

2、項目主管單位:區商務局

3、項目實施單位:鎮人民政府、隴易和貿易有限公司、中進邦農農貿有限公司

4、項目建設內容:

(1)區鎮農特產品展館項目:打造鎮農產品展館一間,約45平米;辦公運營場所一間,約18平米;入駐多家電商平臺如淘寶、天貓、拼多多等;購買相關辦公設備(辦公桌、電腦、直播設備等);大力推廣我鎮農產品(入介抖音、快手、新媒體等);加強相關從業人員培訓;打造蘋果、香菇等農產品品牌。

(2)農特產品品牌升級項目:全區長面、土雞蛋、清香核桃、新安土豆、蒲公英茶、易霖山藥、寶成醋、隴易和胡麻油、隴易和石磨面粉等11種農特產品包裝箱升級,打造農特產品品牌。

(3)農產品品牌提升項目:冰糖心蘋果、區蔬菜、蘇式甜桃、金絲黃菊、王峴紅提葡萄、武川和尚頭面粉等區6種大宗農產品包裝箱升級,打造大宗農產品品牌。

5、項目總投資及資金來源:項目計劃總投資76.2234萬元,資金來源為省財政電商補短板資金55萬元,企業自籌21.2234萬元,其中:

(1)區鎮農特產品展館項目投資20萬元,資金來源全部為省財政電商補短板資金。

(2)農特產品品牌升級項目總投資26.2484萬元,資金來源全部為省財政電商補短板資金17萬元,項目實施單位自籌9.2484萬元。

(3)農產品品牌提升項目總投資29.975萬元,資金來源全部為省財政電商補短板資金18萬元,項目實施單位自籌11.975萬元。

6、項目建設期限:2020年8月—9月,共2個月。

四、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1、建設鄉鎮農特產品展館是拓展農產品銷售的有效渠道。全區依據獨特的地理環境大力發展農產品,堅持抓產業扶貧不動搖,著力發展瓜果、綠色蔬菜等產業。鎮建成優質紅富士種植基地8000畝,高產玉米3500畝,綠色高原夏菜650畝,鮮香菇種植大棚8座(4冷4熱),是綠色無污染的特色農產品,以個大、肉厚、色深、味濃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通過實施農特產品展館項目建設項目,依托電商銷售平臺,可有效緩解扶貧產業“銷售難題”,對鞏固產業扶貧成效,實現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致富,加速全鎮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創建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品牌使農民增收的客觀要求。實施品牌經濟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面對特色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銷售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的歷史性變化,農業必然由數量擴張轉變到質量效益的提高。提高農業效益,要求農業必須面向市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創建品牌,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知名度,改變效益偏低現狀,從根本上實現農業生產資源消耗和數量增長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從而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我區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引導當地農民由傳統的包裝模式向現代化、標準化、規范化包裝箱發展,這是扶持我區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發展以及走向海外市場的重要舉措。通過項目建設的實施,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加快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產業化進程,安置農民就業,其綜合開發作用明顯,促進我區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走進全國城市市場和居民餐桌,帶動農民農產品收入增加。

五、效益分析

項目的實施,有力發揮區數字中心和電商平臺作用,解決區農產品銷售中存在的包裝短板,并利用線上線下銷售平臺,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有利于提高加工包裝箱產業比重,促進國民緊急的協調發展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帶動當地及周邊地區農產品種植面積1萬畝,發展高效農業,有助于脫貧攻堅。項目的建設既能解決農產品自身發展的需要,使農產品極大地滿足國內外市場,又可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積極發展,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助力我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當地經濟發展和滿足市場需求雙贏。

區將電商扶貧發展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著力培育富民產業,該項目實施后,將農產品品牌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極大改善全區農特產品銷售力度,進一步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農民收入增加預計帶動100戶貧困戶增收,350貧困人口受益,增加貧困戶就業50余人次,為全區發展農業生產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以直播帶貨,抖音、快手新媒體為根本,爭取線上線下銷售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六、資金使用情況明細

1、區鎮農特產品展館項目資金使用明細

項目概算總投資20萬元,資金全部為省電商扶貧補短板資金出資。其中:1、展館打造費用8萬(房屋裝修、展示柜等、辦公桌)、辦公場所費用2萬;2、電商平臺建設費用2萬元;3、相關辦公設備購買費用1萬元(電腦、直播設備等);4、農產品推廣宣傳費用3萬元(入介抖音、快手、新媒體等);5、從業人員培訓費用1.5萬元;6、打造蘋果、香菇等農產品品牌2.5萬元。

2、農特產品品牌升級項目資金使用明細

3、農產品品牌提升項目資金使用明細

七、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按照實施方案和項目建設要求,各項目實施單位要高度重視,配強工作力量,確定專門人員,專門負責項目建設,精心組織實施,必須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項目建設。區數字經濟發展中心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要協調配合,加強監督檢查,實行動態跟蹤,及時掌握工作進度,確保財政資金安全和使用效率。區農業農村局要負責做好項目審批工作,區商務局要根據項目建設情況做好資金撥付工作。

2、加強項目管理,嚴格資金使用。各項目實施單位要要健全項目建設資料,將項目批復文件、采購記錄、項目驗收報告等資料建檔歸類,確保項目檔案資料管理規范,內容齊全。項目實施單位要按照《省脫貧攻堅補短板綜合財力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單獨建立臺賬,對項目資金支出單獨列賬,單獨核算,確保做到專款專用。上級主管部門定期對項目經費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督查,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和監督資金使用情況,及時糾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項目實施單位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和項目建設要求,按期完成項目建設,規范合理使用補助資金。

4、加強宣傳引導,廣泛推介產品。充分利用區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實施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品牌包裝箱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傳各類典型和扶持政策,提高全區的品牌和質量意識,提高群眾對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品牌包裝箱的認知度。政府相關部門要組織企業積極參加各種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展銷會、博覽會、交易會、產品推銷會等大型活動宣傳推介農產品。項目實施單位要加強與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農戶合作,對區內農產品進行包裝升級,并充分利用區數字經濟發展中心、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線上銷售農特產品和大宗農產品,促進農民收入增加。

4、組織項目驗收,及時總結經驗。項目9月底完工后,由項目實施單位對項目建設和實施情況進行自查評估,并向區商務局提出驗收申請。10月初,區商務局根據項目建設情況,制定詳細驗收程序,組織發改、財政、農業農村、數字中心等相關部門組成專門驗收小組,按照實施方案要求進行驗收。根據驗收組提出書面驗收意見,并簽字確認后撥付資金。要及時總結項目建設經驗,做好項目效益評價,積極宣傳,擴大項目實效影響力,真正發揮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品牌包裝箱升級建設項目引領效果,推進區特色優質農特產品、大宗農產品走出,銷往各地,促進增收。

申請驗收時應提供以下材料:

1、申請報告。包括:項目實施情況總結,項目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全面分析總結。

2、購置設備清單(列明設備名稱、型號、數量等)。

3、項目實施合同及發票復印件。

4、其他應提供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