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公共服務站建設工作方案
時間:2022-02-19 09:34:39
導語:農業農村公共服務站建設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鞏固和完善鄉鎮機構改革成果,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經研究決定,采取“395”的工作模式,保障農業農村公共服務站(以下簡稱公共服務站)工作順利開展,特制定此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效能、提高服務水平為中心,努力實現由管理本位向服務本位轉變,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著手,有序推進農村公共服務發展。
二、工作目標
公共服務站作為服務農民群眾的總接待員、總協調員、總服務員,將解決農民群眾現實需求作為第一任務,從查缺補漏的角度出發,明確“3+N”工作職能,采取“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方式,積極補齊在服務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上的不足和短板,切實為農民群眾排憂解難。
三、工作任務
(一)明確三項基本服務職能
1.農村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基層網格員要掌握、接收群眾公共交通運輸服務需求,以市客運公司為服務載體,采取“三位一體”的服務模式,保證農村客運需求常態化。一是實行農忙時節包車制度。群眾可通過電話、微信公眾號提前24小時預約,也可以聯系基層網格員進行預約。二是延伸農村客運班線路線。將原有農村客運班線,由鄉、村延伸至自然屯和田間地頭。三是推行“定制客運服務”。利用現有的客運班車,根據群眾的需求,在規定的線路內,就地就近調劑車輛,適時為農民群眾提供客運服務。群眾需求上報網格員后,由網格員及時上報鄉鎮公共服務站;公共服務站匯總服務需求上報市交通運輸部門,交通運輸部門調配車輛并將信息反饋公共服務站;公共服務站將調整后的農村公共交通運輸信息推送給基層網格員,基層網格員組織用車群眾有序乘車,達到安全出行的目的。
2.農村婚喪嫁娶保障服務。在基層網格員主動發現和搜集婚喪嫁娶信息的基礎上,建立基層群眾主動報告婚喪嫁娶情況制度,網格員及時上報鄉鎮公共服務站,由鄉鎮公共服務站聯系相關部門,對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場地安全、疫情防控等方面進行指導和監管,消除安全隱患;鄉鎮公共服務站要掌握車輛需求信息,提供車輛服務信息,幫助供需雙方對接,宣傳鼓勵使用大巴車,營造便捷、簡約的交通環境,達到杜絕攀比、移風易俗、方便群眾、節能減排的目的。
3.農村農事節慶安全服務。組織基層網格員開展集市、廟會、節慶等人員聚集時段及地點的信息采集上報;因特殊情況需要舉辦農事節慶活動時,要主動向基層網格員報告相關情況;基層網格員將采集到的情況向鄉鎮公共服務站報告,由鄉鎮公共服務站負責提前一天通知公安、交通、消防、衛健、市場監管、農業執法、綜合執法等部門,對安保、防火、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及疫情防控等采取防范措施,保障各類農事節慶活動安全有序開展。
(二)提供九類延伸服務
為彌補公共服務覆蓋面不足,探索以公共服務站為紐帶,將各職能站所的公共服務事項延伸至村屯,做到能在村里解決的不進鎮、能在鎮里解決的不進市,重點開展以下服務:
1.畜牧業防疫指導服務。對于畜牧業養殖大戶防疫需求,由鎮畜牧站安排人員直接對接養殖大戶,現場幫忙指導防疫工作;對于畜禽散養戶,由網格員接收畜禽散養農戶的防疫需求,公共服務站向畜牧工作站提出服務要求,畜牧工作站派出防疫員與散養戶對接,滿足防疫需要,畜牧工作站向公共服務站反饋工作結果,公共服務站與散養戶確認結果,登記備案。
2.災害防御氣象信息服務。公共服務站從氣象部門或相關信息源收集氣象災害信息,及時掌握臺風、冰雹、暴雨、洪水、干旱、城市積水等情況,并將情況通過工作群把信息推送給基層網格員,由基層網格員將信息給群眾,提醒群眾做好防災減災準備,減少群眾損失。
3.農村涉法涉訴援助服務。由鎮矯正工作站收集法律服務人員相關信息,提供給公共服務站及網格員;公共服務站及網格員針對群眾需求,為其提供法律團隊服務人員信息,協調法律服務人員與群眾點對點對接。
4.農村務工供求信息服務。由公共服務站及網格員收集群眾務工需求;由鎮勞動保障所聯系就業部門,收集就業崗位信息,提供給公共服務站及網格員;采取點對點方式推送就業信息,幫助雙方進行對接,形成雙方按需對接的雙向工作模式。
5.農村“一老一小”日間照料服務。組織基層網格員協助社會事務辦公室統計農村“一老一小”日間照料需求,擬選定一個村試點,建設一座可提供臨時休息、休閑娛樂、餐飲服務等多功能的養老大院、幸福大院、文化大院,讓農村“一老一小”有人照料。
6.農村土地流轉信息統計服務。采取群眾主動上報與網格員主動發現相結合的方式,統計收集土地流轉信息并及時上報公共服務站,由公共服務站匯總后上報農經站,由農經站組織人員上門宣傳相關政策法規,指導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幫助辦理土地流轉備案手續。
7.農村金融保險服務。與市農村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合作,在每個村增設服務站點,安裝POSS機,方便群眾存取款及繳納各項費用。基層網格員收集群眾貸款、保險等相關服務需求后,上報鎮公共服務站,由鎮公共服務站聯系金融、保險等機構上門服務。
8.農村其他信息接收推送服務。對上接收縣級公共服務中心的指派任務及相關服務信息;對下推送其他與群眾相關的服務信息;聯絡員接收群眾需求并上報,接到上級反饋后,再推送給有需求的群眾,實現上傳下達,建立溝通橋梁。
9.農村安全隱患預警服務。充分發揮網格員巡查檢查作用,對農村道路安全、水上安全、防火防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信息搜集及上報,做好隱患預警工作,盡最大能力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三)建立五項補貼機制
為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保護和調動服務提供者積極性,建立相應的補貼機制。
1.農忙時節包車補貼機制。對農忙時節為農民提供免費客運服務車輛,由市客運站提供費用清單,經市審計局審定后,每公里給予6元補貼。
2.公共交通線路延伸補貼機制。對提供延伸班線客運服務車輛,客座率低于50%的,在退坡資金中給予補償,低于50%部分每人每公里補貼0.2元。
3.“定制客運服務”補貼機制。網約車平臺建成前,作為過渡措施,建立“定制客運服務”機制。對提供服務車輛客座率低于50%的,在退坡資金中給予補償,低于50%部分每人每公里補貼0.2元。
4.婚喪嫁娶用車補貼機制。鼓勵婚喪嫁娶群眾使用大巴車或10座以上的車輛,按照50公里以內、100公里以內,100公里以上分別給予100元、200元、300元補貼,減少車輛聚集,減輕道路交通壓力。
5.網格員獎勵補貼機制。充分發揮網格員一職多能的作用,將村屯環境衛生監督、農用車輛勸導、疫情防控、土地流轉信息收集等職能集于一身,實施“基本工資+績效獎金”組成的工資制度,即給予5000元/年基本工資,半年一發放;設立2000元/年績效工資,按季度進行網格考核,季度考核不合格的扣除當季績效,年終統一核算;年終考核全部合格的,全額發放績效工資。
四、工作措施
為將農村公共服務做細做實,嘗試建立“五辦”工作模式。
1.即時辦。群眾需要了解的用工信息、辦事流程、辦事要件等能夠即時解答或辦理的,由網格員即時辦理。
2.預約辦。群眾身在外地需要到鎮村辦理的事項,以及節假日期間急需辦理的事項,群眾向網格員提出辦理事項及預約時間,由網格員幫助聯系鎮內相關工作站進行預約,預約成功后,網格員將預約情況反饋給有需求的群眾,避免群眾跑瞎道、辦不上的情況發生。
3.辦。群眾因特殊情況不能親自辦理的事項,在法規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由網格員接受委托后,代替群眾辦理;
4.協調辦。群眾需要在非鎮屬單位辦理的事項,如貸款、就學、就業、養老等事項,由網格員幫助群眾協調相關部門進行辦理。
5.上門辦。群眾因不會使用智能設備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電費等網上操作事項,可由網格員上門幫助辦理;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需要上門服務的,網格員聯系鄉鎮服務站,由相關部門提供上門服務。
五、組織保障
為保障農村公共服務工作落實到位、取得實效,探索建立鎮、屯直通的扁平化聯絡服務體系。
1.成立組織。公共服務站隸屬于鎮綜合服務中心,設置服務站站長1名,兼任總聯絡員,工作人員2名;負責群眾供求信息的接收與反饋,負責協調相關站所受理群眾需求,統計匯總相關站所服務情況,建立管理臺賬。
2.組建隊伍。每村設立1名網格長,由村會計兼任。以自然屯為單位劃分64個網格,每個網格設置1名網格員。網格員負責本屯公共服務工作,接受網格長的管理,業務上接受鎮公共服務站的指導。網格員采取鎮聘村管方式管理,基本工資由村級發放,績效工資由鎮公共服務站考核后發放。
3.明晰職責。鄉鎮公共服務站負責統一管理、培訓、考核網格長及網格員,負責建立網格員工作群、網格員名冊,工作任務和相關信息。各網格長和網格員負責落實鎮公共服務站安排布置的工作,調查、接收群眾相關服務需求,網格員須將情況匯總后上報給網格長,由網格長上報鎮公共服務站,也可以由網格員直接上報鎮公共服務站后報網格長備案,形成上下貫通,職責清晰的服務網絡。
4.建立平臺。依托市級熱線,設置鎮級服務熱線,接受群眾需求;建立微信平臺,各類服務信息,對接部門、企業和群眾。
5.強化考核。為加強網格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本土化建設,提升管理水平,對網格員每日巡查情況、工作記錄情況、群眾需求辦理情況、群眾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考核,并將結果與考核績效獎掛鉤,兌現獎懲。
- 上一篇:鎮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下一篇:鄉鎮安全生產秋冬會戰工作總結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