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時間:2022-05-06 11:25:23

導語:食品加工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加工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黨的五中全會精神,銜接好國家、省、市、區“十四五”發展規劃,實現在閩工作期間提出的“機制活、產業優、生態美、百姓富”目標,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七大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重點產業集群的實施意見》(南政綜〔2021〕26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食品加工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南政辦發明電〔2021〕14號)文件精神,為加快培育百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推動區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現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如下行動方案。

一、產業基礎

資源概況:區是省最大的奶牛養殖和乳制品加工基地,省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省會城市福州、市重要的副食品生產供應基地,全國首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全區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8家,產值19.58億元,其中,產值達億元以上食品加工企業6家,產值超10億元食品加工企業1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07個,家庭農場353家。全區現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農民創業園3個。

品牌概況:全區獲得“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262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24個、綠色食品36個、有機食品2個;獲得省級知名商標3個、地理標志商標6個;入圍“武夷山水”品牌農產品主體28家;區是全國第二批開展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整區域試點區之一。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區重點打造糧油規上加工企業1家,食用菌規上企業5家,筍制品規上企業2家,乳制品規上加工企業1家,禽蛋規上企業5家,蔬菜規上企業2家,農產品一二三產業融合更加緊密,食品精深加工產業更加突顯,布局合理、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利益聯結穩定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基本形成,食品加工業產值達100億元以上。

(一)產業布局更優。到2025年,各鄉(鎮)、街道建立一批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中心,加大冷庫建設;鄉(鎮)集鎮或城郊設立一批農產品分揀中心,加快構建農產品冷鏈物流倉儲體系。全力打造四鶴街道長沙享通蔬菜產業加工園區、水南街道后谷長富乳制品產業加工園區、百億乳業產業園。

(二)加工水平更高。推進食品加工產業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型升級,到2025年,食品加工產值與一產產值的比值提高到2:1以上。

(三)產品質量更優。到2025年,全區創建1個以上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面積占全區耕地面積達到70%以上,綠色食品認證數量達45個以上。

(四)產品品牌更響。到2025年,全區培育15個以上名特優新農產品公共品牌,入選“武夷山水”品牌企業50家。

(五)產業實力更強。到2025年,建設乳業、筍制品、糧油制品、蔬菜、食用菌、生豬、禽蛋食品加工產業集群7個,其中10億元以上食品加工龍頭企業達到2家,億元以上食品加工龍頭企業達到5家,規上食品加工企業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從事食品加工的新型經營主體達到100家以上。

三、重點任務

(一)乳業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峽陽、王臺、夏道、南山等鄉(鎮)。上游抓好奶牛擴產,推廣奶牛生物墊料發酵床養殖技術,“牛—沼—菜”生態循環種養模式。中游重點扶持長富乳品有限公司擴大產能,開發新產品;下游重點開發市場,擴大乳品銷售渠道和銷售半徑。到2025年,全區奶牛養殖數量達到3.5萬頭,乳業全產業鏈產值達32億元以上,其中,長富乳品企業產值突破20億元。

(二)生豬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峽陽、王臺、夏道、南山等鄉(鎮)。堅持標準化、綠色化、循環化、規模化、數字化、基地化引領,加快產能提升,走穩走實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子。上游抓好一春種豬基地建設和全區72家規模養豬場升級改造,抓好生豬疫情防控,推廣“豬—沼—果”生態循環種養模式。中游抓好生豬屠宰,力爭培育一家肉制品加工企業;下游支持生豬加工流通企業發展冷鏈物流,保障市場安全有效供給。到2025年,規模以上養豬場達到75家,生豬產業集群總產值達55億元以上。

(三)禽蛋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西芹、赤門、南山、洋后等鄉(鎮)。上游重點建設圣民、圣鑫、長圣、圣達、德隆全自動化養雞場,實現規?;藴驶⑸鷳B化養殖;中游抓好蛋品深加工;下游保障蛋品包裝設計、物流倉儲、線上線下交易平臺建設,促進禽蛋產業健康發展。到2025年,全區禽蛋總產量達到3萬噸,禽蛋產業集群總產值達3億元以上。

(四)蔬菜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王臺、西芹、塔前、南山、赤門等鄉(鎮)。上游增強享通、躍農龍頭企業帶動力,建立蔬菜產業聯合社,開展全域綠色蔬菜原料標準化蔬菜基地創建;中游支持相關企業開展特色蔬菜加工,開發技術含量高的低溫脫水蔬菜、冷凍或速凍菜、蔬菜汁等系列產品;下游重點開發蔬菜市場,對接長三角、珠三角市場,全力保障東部戰區蔬菜供給。到2025年,全區蔬菜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

(五)食用菌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峽陽、塔前、太平、西芹等鄉(鎮)。上游大力扶持九洲、昌源、元正、虎山綠春、農豐做大做強香菇、海鮮菇、茶樹菇等優勢品種生產,大力發展豬肚菇、大球蓋菇、龍爪菇等珍稀食用菌,提高工廠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水平;中游做好精深加工,開發食用菌即食產品,支持開發菌類藥物和保健食品,提升食用菌產品附加值。下游重點開發線上線下交易市場平臺,拓展銷售空間。到2025年,全區食用菌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

(六)糧油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南山、峽陽、王臺、洋后、巨口、赤門等鄉(鎮)。上游在種植煙葉、花卉、經濟作物的田塊推廣水旱輪作栽培模式,大力推廣優質稻品種,提高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率,充分利用稻草回田、種植綠肥、推廣施用有機肥,培肥地力,實行減肥減藥,提高稻米品質,促進優質稻米高產高效生產。中游重點扶持瀚林糧食貿易有限公司、南糧米業()有限公司、市胡壹壇酒業有限公司發展,開發優質稻米深加工、稻米釀酒等精深加工項目。下游促進綠色優質稻米品牌營銷。到2025年,全區糧油全產業鏈年產值達到2.5億元以上。

(七)筍制品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南山、洋后、巨口、赤門、西芹、茫蕩等鄉(鎮)。堅持集聚化、品牌化、規?;l展模式。上游以企業為主體,做強閩鮮、萬興、綠鑫等企業。中游積極引進筍制品精深加工企業,開發粗纖維膳食食品。下游緊抓國內民眾對于健康食品的要求,依托建甌中國筍竹城市場平臺優勢,積極擴大區筍制品市場。到2025年,全區筍制品全產業鏈年加工產值達到10億元。

四、推進措施

圍繞區主導產業,進一步強鏈、延鏈、補鏈,重點發展食品精深加工產業,加強龍頭企業培育和產業園區打造,推進全區百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發展。

(一)強龍頭,培育產業發展核心

1.加強龍頭企業培育。實施食品加工省、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計劃,進一步聚集資源要素,鼓勵優勢企業通過資金、品牌、技術、管理等方式整合資源、兼并重組。加速企業梯度培育,通過扶育扶優扶強,引導“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培育一批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工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打造食品加工產業化聯合體。鼓勵食品加工骨干企業與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組建產業聯盟,引導食品加工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向前端延伸帶動農戶建設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打造一批食品加工產業化聯合體。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商務局、工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3.鼓勵企業轉型升級。加強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農林大學、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引導支持食品加工企業產能擴張、設備更新換代、產品精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鼓勵食品加工企業智能化、信息化改造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產品質量、優化企業產業結構、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發改科技局、工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二)延鏈條,補齊產業發展短板

4.強化項目招商。圍繞重點產業集群短板,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強鏈、延鏈、補鏈項目,重點引進一批國內外跨國公司、央企、食品加工行業龍頭企業,新上一批發展前景好、產業集聚度高、鏈條完善、帶動力強的食品精深加工項目。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商務局、工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5.建設食品加工園區。至2025年,有條件的鄉(鎮)、街道依托資源稟賦,建設一個特色產業園。建設標準廠房、食品檢測區、職工公寓區、商業配套區、食品專業市場等軟件硬件配套齊全的食品加工園區;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工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6.強化質量品牌創建。強化綠色、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地理商標認證,積極申報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圍繞“武夷山水”區域公共品牌產品實行合格證管理和“一品一碼”溯源,推動綠色食品優質好價。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建集群,促進產業發展融合

7.加快原料基地建設。推進主導產業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提升種業發展水平。依托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建設,加大推廣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能和發展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的“五節一循環”技術模式,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發改科技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8.加強流通體系建設。加大村級農產品產地冷庫建設力度,鄉(鎮)集鎮中心或城郊設立農產品分揀中心,全力打造“全域綠色食品”交易市場、冷鏈倉儲、物流配送、培訓中心。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鄉入村活動,鼓勵支持綠色食品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全區綠色食品線上交易;大力開展“農民豐收節”活動,促進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發展,培育國內大市場。

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工信局、商務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五、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認識。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打造百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作為落實省委、市委、區委“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部署和推動“十四五”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舉措。

2.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市場監管局、發改科技局、財政局、工信局、商務局、自然資源局、供銷社等部門領導為成員的區百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食品加工業發展中的重大事項,推進各項優惠政策措施落實。區農業農村局要進一步細化食品加工重點產業鏈發展方向,成立重點產業集群發展辦公室,并明確責任人,各鄉(鎮)、街道也要相應成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定期召開會商協調會,統籌推進食品加工產業發展工作。

3.強化跟蹤考評。建立百億食品加工產業發展考評指標體系,把食品加工業發展情況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評,實行一月一報表、一季度一考評、年終一總評,并注重考核結果應用,對重點食品加工項目招商工作取得突破的鄉(鎮)、街道給予通報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