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縣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

時間:2022-02-11 11:03:00

導語:漾濞縣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明花開別樣紅——漾濞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

漾濞縣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這一目標,堅持“三貼近”,按照“點、線、面”結合的發展戰略,扎實推進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拓寬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領域,加快文化工程建設步伐,活躍群眾性文化活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成績斐然,漾濞由此成了文明的樂園,并因“中國核桃之鄉”、“云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等譽稱而馳名中外。

漾濞縣精神文明精神指導委員會正式成立于1997年,在此之前機構命名經歷了兩次變化,即1984年命名的“五講四美三熱愛”委員會,到1990年更名為漾濞彝族自治縣精神文明協調委員會。幾年來,該縣精神文明建設經歷了以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為主要內容的“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以開展創建文明單位、文明城鎮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創建活動;以開展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推行一崗雙責、開展承包競賽活動、進行三德教育,以人為本、重在建設等階段,取得可喜成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思想道德建設扎實推進。堅持不懈地把提高公民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先后開展了正規化理論教育,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教育,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以及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農村政策的教育等,共培訓各級干部6000多人次,較好地發揮了理論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幾年來連續舉辦了五屆由700多名選手參加的“紅土地之歌”演講比賽,廣泛開展了有主題、有實效的“崇尚文明、反對邪教”和“三講一樹”活動,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和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以后,該縣強化教育,突出創建,營造氛圍,共培訓骨干4000多人次,促進了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形成了著力抓公民道德建設,整體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局面。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多管齊下,建立起了12項長效機制,舉辦各類講座183場次、受教育58000多人次,開展學習座談93場次、受教育7000多人次,組織宣傳活動517場次,宣傳面達到了97%,現已構建起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網絡,為未成年人搭建了健康成長平臺。圍繞“平安漾濞”創建,深入開展“誠信漾濞,從我做起”為主題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形成了“政務誠信作表率、商務誠信塑形象、社會誠信利百姓”的誠信環境,誠信之花綻放漾濞。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發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興起于80年代初,規范于90年代中葉,至現在已形成了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三大創建活動為主體,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總體布局和“抓品牌、樹形象,抓重點、帶全面,抓基層、重實效”的創建工作格局。文明單位、文明村從1985年的1個縣級文明單位、1個縣級文明村發展至現在的8個省級文明單位、1個省級文明村、24個州級文明單位、2個州級文明村、166個縣級文明單位、3個縣級文明村、1個縣級文明小城鎮。全縣共表彰命名“雙文明”35戶、“五好家庭”431戶、“五好文明家庭”116戶、精神文明先進集體99個、先進個人310人,“講文明樹新風”先進集體9個、先進個人28人。1999年4月,創造性地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六個一工程”創建活動,涌現出示范性黨支部9個、十星級文明戶示范村6個、示范性文明學校6個、示范性科技村5個、示范性文化站4個、示范性團支部9個。同時,注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廣泛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形成了一整套宣傳教育、星級評定、督查考核、動態管理等的運作程序和工作機制,全縣文明戶從1999年的949戶增加到1757戶。

文化工程建設成果豐碩。始終按照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方針,不斷加強和鞏固宣傳文化陣地建設。幾年來,共建成圖書館1個,鄉鎮文化站11個。2001年完成了總投資60萬元的“百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順濞鄉宣傳文化站”建設,極大豐富了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深受群眾歡迎。在“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實施過程中,創造條件,積極爭取,精心組織實施,從2000年起每年爭取到救助漾濞縣品學兼優且家庭貧困學生2至3人,到2005年共受“西部開發助學工程”資助大學生6名、高中生6名,資助金額共16.6萬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高度評價。中央文明辦、中央電視臺青年部還到漾濞拍攝了“西部開發助學工程”電視專題片。加強廣播電視設施建設,目前全縣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了88.6%,電視覆蓋率達到了94.42%。組織開展了文化環境布置工作,并逐步由窗口單位向社會面上拓展,由室內向室外拓展,向道路、廣場、公園和建筑物拓展,營造了積極健康文化氛圍,進一步提升了漾濞文明進步的新形象。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活躍。積極引導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隨著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日益改善和老、中、青民族文藝隊、打歌隊等的不斷涌現和壯大,以縣城為中心,以節日為重點,以節慶文化、社區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廣場文化為載體的城鄉群眾性文化活動常年開展,走出了一條縣鄉村三級聯動、寓教于樂、有地方特色的群眾性文化活動的新路子。切實加強了對文化市場的培育和管理,開展了打擊社會丑惡現象專項行動和治理電子游戲娛樂場所專項活動,凈化了文化市場,保障了人民群眾享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

展望未來,我們堅信漾濞精神文明建設的朵朵奇葩將會越開越絢麗,扮靚出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