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五個好黨委經驗材料
時間:2022-02-11 11:15:00
導語:創建五個好黨委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凝心聚力抓黨建快車疾馳求發展—清河鎮創建“五個好”黨委經驗材料
清河鎮所轄土地總面積33.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4.7萬畝。全鎮共有30個行政村、36個黨支部、868名黨員,其中農村黨支部30個、農民黨員722名。近年來,鎮黨委按照區委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本著求真務實的作風,把開展“三級聯創”活動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載體,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總抓手,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和農村工作大局,以創建“五個好”黨委為目標,認真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齊抓共管,整體推進,切實為農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顯著增強,加快了我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進步伐。
下面,我向同志們匯報一下清河鎮在“三級聯創”活動中爭創“五個好”黨委的一些具體做法,懇請同志們批評指正。
一、抓好班子建設,加大“火車頭”的“牽引力”
我們鎮黨委從加強領導班子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抓起,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同心同德,勤政廉政,為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形象一點兒講,我們的領導班子就像動力十足的火車頭,牽引著全鎮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快速向前發展。
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嚴格執行鎮黨委議事規則。班子的“一把手”以身作則,當班長不當家長,高人一籌不高人一等,以自身的模范行動影響和帶動全體干部、黨員。我們嚴格對待黨內生活,在民主生活會上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并針對查找出來的問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確具體責任人,確保整改措施落到實處。我們非常注重加強團結,干部之間互相學習、互相關心、互相提醒,堅持有基礎的團結、有原則的團結、有核心的團結、能經得住各種考驗的團結,班子成員分工不分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帶領全鎮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的核心動力。我們堅持正確的權力觀,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真正把手中的權力作為為黨工作、為群眾服務的工具,樹立起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從而保證了我們能夠真正把穩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抓具體、做到位,也很好的樹立起了黨委、政府在廣大群眾中的良好形象,使基層黨組織成為了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保持社會穩定的堅強戰斗堡壘。
在基層組織建設上,清河鎮黨委以“五個好”為標準,通過“兩推一選”用人,推行了新的選人用人機制,兩年來,共調整了15個嘎查村黨支部班子,將3個支部班子合并成了1個聯合支部。這些做法,改變了兩委班子不和、互相扯皮、軟弱渙散的現狀,減輕了農民負擔,更好地發揮了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加了群眾的信任度,強化了全鎮30個村的黨組織能力。
二、注重隊伍建設,形成黨員隊伍的整體帶動力
在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上,我們根據農村工作實際,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使黨員干部不僅能夠很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還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效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首先,鎮黨委堅持標準、程序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我們根據實際,制定了發展黨員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建立健全了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和考察制度,加大了發展年輕黨員的工作力度,做到了堅持標準不放松、執行程序不走樣。三年來,共發展黨員73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08名,保證了基層黨組織隊伍的發展壯大。其次,鎮黨委加強了對無職黨員的教育管理。我們把無職黨員按年齡劃分了三個層面進行要求,對于20--30歲的年輕黨員,鼓勵其外出務工。幾年來共累計有400余人次,走入務工大軍的隊伍,他們不僅增加了經濟收入、拓寬了視野,還增長務工知識和勞動技能;對于30--45歲黨員,鼓勵其立足本地,帶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種、養、加各業齊發展的良好局面;對于45歲以上的黨員,鼓勵其抓好社會矛盾排查和控輟工作,幾年來通過主動工作共計使30余名學生重返校園。這些措施,使黨員增強了責任心和使命感,并形成了統一于黨委領導之下的、不同層面黨員發揮作用的鏈條,從而增強了黨員隊伍的整體帶動力。全鎮黨員、干部以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為己任,千方百計引導、幫助農民群眾拓寬致富渠道。鎮干部指導的野茄子嫁接技術被通遼市評為科技成果獎,生產的野茄子暢銷通遼市及周邊地區。同時,我鎮“雙率”黨支部書記和“雙強”黨員不斷涌現。“雙率”支部書記占總體的52%,“雙強”黨員占總體的25%。東地聯合支部書記劉鳳山帶頭發展育肥牛養殖業,僅在2003—2004兩年間就出欄育肥牛100多頭,最多一頭牛掙到800元。在他的帶動下,全村有180多戶搞起了養牛業,有140多戶在短期內脫貧致富。他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努力創造集體經濟,使長年積累的170多萬元集體外債全部化解。共產黨員叢日芳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從開辦小酒廠起步,先后發展起了奶牛業、水泥管制造業等,年利潤達50萬元以上,每年可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60余人,并帶動起了全村養牛業的發展。
三、創新工作機制,優化服務載體
鎮黨委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努力轉變政府職能,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上狠下功夫。2005年,鎮黨委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成立了招商引資、勞務輸出、新型產業、城鎮村屯規劃和矛盾排查五個領導小組,并進一步完善了“十個一”工程,即每個班子成員扶持一戶貧困戶、矛盾排查一個重點村、抓一個個體私營經濟大戶、抓一個黨建聯系點、抓一個勞務輸出戶、資助一個貧困生、獻一次愛心、講一次黨課、抓一個達小康典型村、包扶一個5000元小康示范戶。通過“十個一”工程的開展,班子成員包扶的貧困戶經雙方共同努力已經有半數以上基本脫貧;矛盾重點村如公濟號村、勝利村、保安村等通過領導包點已經達到了上下信息渠道暢通,群眾滿意、社會穩定的成果;每年進行的捐資助學的費用都達一萬余元,使面臨失學的學生重返校園。
鎮黨委結合本鎮的實際,確定了以奶牛養殖為全鎮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在鎮干部的引導下,我鎮大席棚村的奶牛數量已經展到1500頭,成為全市最大的奶牛專業村。在大席棚村的帶動下,全鎮奶牛產業蓬勃發展。2003年清河鎮有奶牛2800頭,僅有兩處奶站;現在,全鎮奶牛已發展到5000頭,有奶站12處,直接經濟收入增長355萬元。
四、狠抓經濟建設,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鎮黨委把發展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中心工作來抓,結合實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龍頭企業,促進了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近兩年,全鎮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3780人次,增收5512萬元;近3年來,全鎮營造農防林1500畝,沙丘造林2萬畝,退耕還林2000畝,草牧場圍封12000畝;鎮財政收入達到1400萬元;農牧民純收入達到3800元,增長速度超過科區平均水平;招商引資累計3000余萬元引入大型養殖戶8戶、建規模小區8處,引入工業項目一個,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
鎮黨委把小康村建設放到重要位置來抓,3年來,依靠自身努力,新增東姜村、前曹村3.7公里公路,新上硬化通鄉磚路3條、村內硬化街路25條,改善了部分村屯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群眾發展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建設小康村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重點加強了東姜小康示范村建設,鎮村累計投資130余萬元,硬化了該村內的所有街路,重修村部,美化綠化4600株風景樹,建休閑娛樂廣場4500平方米,新上自動控制自來水工程。東姜村的建設,促進了清河鎮全面推進小康化的進程。我鎮海舍力嘎查、大席棚、周家等村紛紛掀起全面小康化建設的熱潮,目前,清河鎮的東姜村、海舍力嘎查、大席棚村已初具小康示范村的規模。清河鎮在教育上更是舍得投入,2003年、2004年共投資199.4萬元,對學校危房進行了徹底改造,使全鎮各學校徹底消滅了危房。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五、密切聯系群眾,贏取最高“滿意率”
鎮黨委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密切聯系群眾,尊重農牧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尊重農牧民的民主權利,不斷強化“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各項工作堅持圍繞“群眾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來開展,贏得了農牧民的認可和好評。在招商引資上,鎮黨委注重通過各種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2004年受到科區的表彰,全鎮五項指標排在科區第一類。在解決信訪問題上,該鎮注重加強矛盾排查和做群眾耐心的思想工作,變上訪為下訪,消除矛盾隱患在萌芽狀態。近幾年沒有發生因黨委、政府決策或失誤造成的群眾集體越級上訪事件,無侵害農牧民利益的重大問題,無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事件,也無群眾參與“”等非法組織。全鎮計劃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長率、適齡兒童入學率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通過民意調查,基層黨組織、群眾代表對鎮黨委、政府的綜合評價達到了高度滿意。名站所辦也都紛紛被上級主管部門評為優秀或先進工作單位。
幾年來,清河鎮黨委以服務為宗旨,以創建“五個好”為契機,為全鎮農牧民創造了一個全面、協調的科學的發展環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正如一輛剛剛使入快車道的經濟列車,帶領農牧民群眾發家致富、全面繁榮。實踐證明,鎮黨委班子建設適應時展,能夠很好地適應形勢的需要,取得了顯著成績,被科爾沁區區委評為先進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