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科普示范縣經驗材料
時間:2022-07-31 09:51:00
導語:創建科普示范縣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普
植入經濟創建推動發展
××縣科學技術協會
××,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中游,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幅員23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8萬畝,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7萬。近年來,在中共××縣委、××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認真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建立健全各類科普組織,不斷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普及力度,既成功地創建成了“全省科普示范縣”,又充分地發揮了科學技術的趨動作用,推動了縣域經濟又快又好的跨越發展。我們的做法和體會是:
一、重視產生推力,全員參與最具廣泛性
長期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堅持深入實施“科教興縣”戰略,把科普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與其他重要工作同安排、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為創建全省科普示范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2年11月,我縣被確定為“全省科普示范創建單位”后,縣委、縣政府立即出臺下發了《關于創建全省科普示范縣的實施意見》,對整個創建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縣上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科普示范縣創建的規劃,重大科普活動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落實專門領導和專兼職工作人員具體抓科普工作。縣上多次召開全縣性的科普工作會議、縣委常委會議、縣長辦公會議,研究解決創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2003年,我們建立了全縣鄉鎮黨政領導和縣級有關部門科普工作目標責任制,按照創建工作的總目標,將任務逐一分解到各鄉鎮和縣級有關部門,并在年初簽定目標任務責任書,納入年終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明確了目標,落實了責任,很快在全縣形成了黨政重視、科協牽頭、部門配合、全社會參與的齊抓共建的大科普格局。
二、網絡擴大覆蓋,組織健全服務才能到位
健全的組織機構和高素質的科普工作隊伍是創建工作深入開展的關健。在創建活動中,我們堅持不斷完善縣、鄉鎮、村(社區)三級科普組織網絡,擴大科學技術普及的覆蓋面。今年我縣鄉鎮區劃調整后,我們及時到新建制的鄉鎮與黨委、政府協商恢復了鄉鎮科協、科技學校建制,對鄉鎮、科普工作領導小組、科協、村科普協會人員進行了調整充實,落實了鄉村科協專、兼職人員,確保科普工作的連續性。目前,全縣已建立健全39個鄉鎮科協,13個社區科普協會,734個村科普協會;發展了5個企業協會,167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其中有全國百強農技協1個,全省百強農技協4個,會員19800余人);建立健全了39所鄉鎮科學技術學校、734個村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和8個社區科普學校;組建了一支180多人的科普志愿者隊伍;縣城和各鄉鎮場鎮均建立了科普宣傳專欄;60%的村建有文化大院、科普宣傳欄和科技圖書室。形成了以縣科協為中心,鄉鎮科協為主體,社區、村科普協會為基礎的科普組織體系;以縣、鄉鎮廣播電視臺(站),電影院(隊),報刊(《××報》、《××周訊》),田間廣播等為主體的科普宣傳體系;以農廣校××分校、××職中、鄉鎮科學技術學校、村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為主體的科普教育培訓體系;以縣科技咨詢中心,縣級有關學會、協會、研究會,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為主體的科技推廣、普及、咨詢、服務體系;以省、市級科普示范基地(點),科普鄉鎮、科普村、科技示范戶為主體的科普示范體系和縣、鄉鎮、村三級科普管理體系,真正做到了讓科學技術進村入戶,讓農民在自己的田間地頭就能享受到科普服務。
三、活動堅持經常,適時實用最具實效性
宣傳普及科技知識是科普示范縣創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只有經常性的結合農村生產需要進行廣泛的、有針對性的宣傳活動,才有取得實際效果。一是經常開展群眾性宣傳。堅持在每年3月“科技之春”、5月“科普周”、送科技下鄉、6月29日(今年為9月17日)科普日、12月4日法制宣傳日開展各種宣傳活動。三年來,全縣共組織科普宣傳活動32次,印發科技資料76萬份,送科技下鄉312次,向農民贈送各種技術資料48.6萬份、科技書籍143種12.16萬本(冊),接受咨詢7.87萬人次,開展專家免費義診8030人次,展出科普掛圖2210張次,展示科技展板453張次;進行技術物質配套服務421個品種,計35.8噸,價值29.83萬元。二是在縣電視臺開辦《科技興農》專欄,結合科普工作重點和實際需要,及時制作、播放科普專題片,努力營造科技興農氛圍。三是加強科技推廣中堅力量培訓。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采取以會代訓、集中授課、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每年對全縣600多名鄉鎮干部、8400多名村組干部和3.8萬名黨員進行技術培訓,使95%以上農村黨員、基層干部,85%的農村勞動力都掌握了2—3項適用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四是堅持開展青少年科普宣傳教育。每年組織1.82萬名在校中小學生參加了“全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省一等獎2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11);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獲全國三等獎2個)。××實驗中學、××中學、城郊中學等8所中小學被授予省、市級青少年科技教育基點校。五是加大特殊群體科普宣傳力度。聯合團縣委、縣婦聯、殘聯、民宗辦、勞動局等單位,依托社區科普協會對殘疾人、少數民族群體,下崗職工、進城務工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普宣傳,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增強他們就業再就業的能力。
四、科技植入經濟,典型示范最能帶動發展
科技只有植入經濟,推動發展,才能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我們緊緊抓住全縣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科技推廣普及體系,組織縣級學、協會和各級科技推廣普及單位、團體,采取典型引路方式,大力開展科技普及推廣活動,加速了產業化經營速度,提高了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積極推廣以無公害栽培(養殖)為主題的糧油作物規范化栽培、生豬三元雜交,牛羊、毛兔、家禽養殖,農業機械、農村手工、加工、工藝、沼氣、果樹、藥材等72項農村實用新技術,推廣面達到95%以上。指導龍山川明參協會、東溪養兔協會、云峰雪梨協會、紅獼王獼猴桃協會、耕之靈獼猴桃種植者協會、東青花生協會等農技協充分發揮帶動作用,建立科普示范基地,積極推廣新技術,依靠科技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使川明參、長毛兔、雪梨、獼猴桃、花生成為我縣的支柱產業。目前,全縣已種植××雪梨13萬畝、獼猴桃8萬畝、柑桔橙柚11萬畝、蠶桑8萬畝、中藥材6萬畝,形成年產水果11萬噸、蠶繭6萬擔、中藥材8000噸、存欄毛兔275萬只、出欄生豬100萬頭、飼養家禽800萬只的生產規模,建成了全省的水果、毛兔、生豬、中藥材生產基地縣,吸引了鴻宇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八仙橋肉食品有限公司、梨山面業、漓山米業、青春寶九龍制藥公司等一大批龍頭企業落戶××,給縣域經濟發展注放了強大活力。2004年我縣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3.1%,科技對經濟貢獻率同比增長%,真正形成了經濟、科技“雙贏”局面。
在創建全省科普示范縣的實踐中,盡管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但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科學文化需求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將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責任,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為契機,努力把我縣的科普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