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信社貸款五級分類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1-26 04:17:00

導語:農信社貸款五級分類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信社貸款五級分類經驗交流材料

農信社貸款五級分類經驗交流

200年,重慶市梁平縣農信社被市聯社確定為全市農信社貸款五級分類五個試點聯社之一。200年,按照市聯社“重新認識、重新發動、重新補課”的分類要求和一系列文件精神,通過精心組織、穩步實施,較好地為“提足撥備、做實利潤、風險管理、審慎經營”夯實了基礎。其具體作法是:

一、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宣傳發動,確保“三個到位”

(一)組織落實到位。為全面推進農村信用社貸款五級分類工作,切實加強貸款五級分類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和管理,聯社成立了以理事長為主要負責人的風險管理委員會(梁信聯[200]134號)和貸款五級分類領導小組(梁信聯[200]76號),同時下設辦公室在信貸管理部,具體負責日常工作。落實基層社相繼成立了28個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信用社主任為第一責任人,信貸專管員具體負責操作指導和自查。自4月市聯社會議以來,聯社召開專題會議10次,研究、布置五級分類工作,確保了我縣貸款五級分類工作有序、全面開展。

(二)重新認識到位。為了使全體干部職工切實提高對貸款風險五級分類工作的認識,聯社把宣傳發動、提高認識作為關鍵環節來抓。一是重點部署。聯社理事長、主任在全縣信用社第二次工作會上,對農信社推行貸款五級分類工作的意義作了重要講話,要求全體員工認真學習貸款五級分類知識,貫徹執行上級部門在農信社推行貸款五級分類的精神;聯社副主任作了“切實加強領導、重新提高認識、進一步扎實推進貸款五級分類工作”的動員報告(梁信聯[200]122號),使信用社主要負責人認識到貸款風險五級分類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深遠意義;二是加強宣傳。據統計,各基層社共印發貸款五級分類宣傳資料共600余份,廣泛宣傳貸款五級分類的重要意義、基礎知識、工作步驟等,要求各社加強宣傳并在《公示欄》中張貼宣傳資料,較好地解決了全體員工“開展貸款五級分類是為了及時發現貸款流轉中的問題和真實反映貸款質量,科學地揭示貸款的實際價值和風險程度”的思想認識問題。

(三)信息導向到位。為加強分類工作信息的傳導,及時推廣經驗作法,一是布置各社按月書面總結、報告五級分類開展情況和重大問題;二是信貸管理部按月編發貸款五級分類工作月報,對全縣貸款五級分類推廣工作進行通報;三是積極撰寫貸款五級分類工作簡報。截止6月末,各信用社共上報貸款五級分類情況報告56份;聯社編發工作月報3份;撰寫簡報5份。四是聯社還落實專人,建立了五級分類統計信息報告制度并進行統計、匯總、分析。

二、精心組織部署,明確工作目標,狠抓“二個落實”

第一、確立五大分類目標落實:

(一)建立五級分類動態管理臺帳;

(二)按時完成五級分類認定工作;

(三)五級分類認定程序合規;

(四)五級分類認定結果真實;

(五)五級分類認定結果偏離度在(-3至0.5)%以內。

第二、實施七個工作步驟落實:

(一)3月中旬完成機構組建工作;

(二)4月中旬開展培訓工作;

(三)4月至5月補充完善客戶信息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期間,重新修訂《梁平縣農村信用社信貸資產風險分類實施細則》;

(四)5月完成客戶分類初分及認定工作并做好自查;

(五)6月底左右聯社組織檢查驗收;

(六)7月進行總結整改。在完成分類的基礎上進行分類偏離度和貸款遷徙率的分析,并完善分類運行管理的相關工作。

為規范操作行為,根據市聯社《信貸資產風險分類實施細則》指引,聯社結合實際制定下發了《梁平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貸款五級分類實施細則(試行)》(梁信聯[2006]135號),對貸款風險分類的核心定義和基本特征、貸款分類標準、貸款風險分類的操作程序、特別規定、擔保分析、貸款風險分類的基本資料、管理考核、貸款風險分類的管理、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等都作了詳細說明和規定,統一了全縣信用社操作程序、認定標準及認定權限等,規范了五級分類的操作行為。

三、強化分類培訓,提高操作技能,改變“四種方式”

一是改變過去以會代訓為關門培訓方式。聯社4月中旬分兩期對全縣信用社正(副)主任、信貸、財會、稽核人員分別進行了為期2天的“關門培訓”,參訓人員達195人,培訓面占應培訓人數的100%。二是改變過去一般培訓檢測為約束培訓考試方式。為提高培訓質量,達到預期目的,對參訓人員實行每人繳納100元的保證金的進行考核,考試不及格者不予退還保證金。兩期培訓共有15人考試不合格,被扣罰保證金1500元,并要求自學和限期補課。三是改變過去會議貫徹為專題學習方式。聯社把貸款風險五級分類的相關知識、文件印發各社,布置各社組織全體職工認真學習討論,并做好學習記錄,以備聯社檢查。四是改變過去常規學習為學用結合方式。為達到分類培訓所學知識在實施過程中的運用,5月下旬聯社在組織檢查時,還對全縣信用社373名員工進行了五級分類基礎知識測試,平均成績75分。

四、注重典型引路,加強督導檢查,發揮“二個作用”

(一)典型引路,發揮示范作用。一是召開現場會。為確保貸款風險五級分類工作在全縣信用社順利開展,聯社確定由營業部、梁山、城西、和林、福祿等5個社(部),作為貸款五級分類的典型推動單位(梁信聯管委[2006]2號),以點帶面地推動面上工作開展。典型社的分類工作,由聯社包片人員負責指導和實施,各片區分別先后召開了現場會,借鑒典型社范本,充分發揮了典型社的示范作用。二是現場釋疑。市聯社指導組2人、縣銀監辦3人,工作作風扎實,不辭辛勞地先后深入基層18社(次),百問不煩地現場釋疑,為基層社員工開展分類工作發揮了指導作用。

(二)加強督導,發揮監督作用。為扎實推進分類工作有條不紊、卓有成效地開展,一是實施盡職問責。聯社推行目標責任制,與考核信用社主任、包片聯系人等共簽定責任書39份,增強管理層面。二是加大督導力度。組織5個巡查組,對全縣28個考核單位進行分類工作的指導、檢查、督辦,并實施聯系問責制。從4月下旬起,督導責任人巡回深入各社進行現場督導。三是定期召開“碰頭會”。至6月末,聯社共召開督導責任人碰頭會6次,針對各社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解決辦法、制定相關措施,及時、較好地統一解決了分類工作中存在差異化的問題。四是開展專項檢查。5月26日至6月1日,聯社組織12個檢查組對全縣信用社貸款五級分類開展情況(梁信聯[2006]166號)進行了為期7天的檢查。檢查內容涉及資料收集、開展進度、存在問題等六個方面,對存在的問題發出了整改通知書13份,限期進行整改。同時聯社還以梁信聯[2006]187號文件對檢查情況進行了通報。五是落實整改效果。6月下旬,各檢查組開展復查“回頭看”,對復查整改不到位的9名經辦人罰款530元,并再次限期整改,其作法得到梁平縣銀監辦《工作通訊》(2006)第七期的肯定。六是制定驗收方案。為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貸款五級分類工作,聯社以梁信聯[2006]192號文件印發了貸款五級分類檢查驗收方案,以指導信用社有的放矢。七是組織交叉驗收。聯社共組織14個檢查組28人對全縣信用社進行了交叉驗收。以梁信聯[2006]205號文件對驗收時間、對象、內容、標準及其驗收人員工作態度等予以了明確。

五、確保分類質量,嚴格考核獎懲,堅持“三個掛鉤”

為確保分類結果真實,客觀、科學地反映我縣貸款風險,增強各包片責任人以及信用社員工的責任心。一是細化考核辦法,多管齊下人人掛鉤。聯社制定了《梁平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貸款五級分類工作考核辦法》(梁信聯[2006]157號),對信用社主任、副主任或信貸專管員、一般員工分別實行1000元、800元、500元的責任金考核。如五級分類經上級部門驗收合格,給予責任金1倍獎勵,并全額返還責任金;驗收不合格,不僅責任金不予退還,還將處以該社人平500元罰款。二是上下聯動,領導與包片責任人同獎同懲掛鉤。聯社領導和包片責任人與包片社掛鉤考核。如包片社全部驗收合格,獎勵3000元,反之處罰2000元。三是實行主責任人追究制度,聯責認定偏離度激勵掛鉤。嚴格實行信貸資產風險分類偏離度的責任認定和追究制度,對套用“一逾兩呆”數據進行五級分類或故意隱瞞事實真相而人為控制不良貸款的行為,以及不按操作規程認定分類結果,達不到分類要求的,除嚴肅追究責任,并實行“一票否決”制外,還要取消主要責任人(即包片責任人)和各社(部)主任、信貸專管員、相關信貸員年終“雙先”評比資格。

六、注重分管結合,優化信貸管理,立足“二個提高”

在分類工作中,聯社注重引導基層信用社不僅要關注分類結果,更要關注信貸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將五級分類和風險管理有機結合起來。

(一)規范信貸檔案,提高管理水平。貸款五級分類認定的準確性,建立在完整的客戶信息資料基礎上。一是統一分類公文。為為使基層社上報認定規范化,聯社專項印制了“梁平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風險管理委員會”公文并雕刻了印鑒。二是統一資料收集。強調各信用社對存量貸款資料,必須嚴格按照《重慶市農村信用社信貸檔案管理辦法》資料目錄進行收集補齊。三是統一檔案目錄。結合我縣信用社實際,統一下發了信貸檔案資料目錄。規定企事業客戶、自然人客戶貸款實行一戶一檔管理;農戶貸款按一戶二卡(經濟檔案管理卡、農戶貸款管理卡)進行規范管理。四是統一檔案管理。聯社借鑒了銅梁聯社貸款客戶檔案管理辦法,分五卷對信貸檔案進行整理、裝訂,為有效開展貸款五級分類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持。五是注重新增分類。在受理新增貸款調查時,把借款人的財務制度是否健全、財務報表是否真實作為調查的重要內容和貸款的重要條件,努力在源頭上解決信息資料不齊全的問題。對此,信貸管理部先后收集、整理貸款五級分類圖片記錄資料1本、書面文字資料9本、認定審批資料99本、業務知識測(考)試資料3本、會議記錄2本、督導檢查和驗收資料2本。

(二)清收不良貸款,提高資產質量。結合梁平實際,一是修訂了激勵辦法。聯社2005年已制定了梁平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盤活不良貸款獎勵辦法(梁信聯[2005]260號),今年又擬發了關于做好票據置換等貸款清收有關具體事項的緊急通知(梁信聯辦[2006]36號),再次對不良貸款的清收加大了指導力度。二是組建了清收工作隊。為確保清收效果,聯社還選拔了六名思想素質過硬、業務能力較強的同志,在做好“三清三整”工作的同時,全力做好不良貸款的清收,去今2年收回不良貸款53.43萬元。三是外聘專業人員清收。2004-2005年,聯社外聘重慶渝龍經濟信息服務事務所幫助收回“雙呆”本息312.55萬元。四是委托司法部門清收。聯社與縣法院建立友好合作單位,攜手依法清收。多管齊下的清收措施,僅2006年1-6月,全縣28個信用社共計收回不良貸款2287.5萬元,其中“雙呆貸款”較年初凈降152萬元。

七、實施五級分類,促進信貸管理,增強“四個理念”

通過對貸款五級分類實踐,我們學到了新知識、樹立了新觀念,引入了更前沿、更科學的信貸管理模式,收益匪淺。

(一)增強了動態管理理念。通過“四級分類”與“五級分類”的實踐比較,我們充分認識到“五級分類法”已把貸款風險管理由事后監管變為事前控制,由靜態管理變為動態管理。通過信貸人員對每一筆貸款實施風險監控和規避,從而提高信貸人員掌握信息,增強分析判斷能力。達到信貸管理方法更加具體化,信貸管理決策更加科學化。

(二)增強了科學決策理念。通過“五級分類”,使我們更加看到了過去基層信用社在貸款流轉過程中存在資料不齊、檔案無序、管理混亂的薄弱環節。“五級分類”要求信用社必須把完善和規范檔案管理作為信貸工作的基礎抓實。

(三)增強了風險預警理念。為認真落實審慎經營的分類原則,聯社求真務實、嚴格把關、據實初分、交叉復審,實事求是地揭示了貸款的實際價值和風險程度。截止2006年6月30日,全轄信用社貸款共48782戶、61304筆、余額150063萬元。五級分類結果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類貸款余額分別為97468萬元、21751萬元、20395萬元、5787萬元、4662萬元,占比分別為65%、14%、14%、4%、3%。五級分類不良貸款余額30844萬元,較四級分類8848萬元增加21996萬元,占比增加15個百分點。

(四)增強了制度建設理念。實行“五級分類”促使農信社必須從傳統的結果管理轉移到過程管理上來,從內控機制上建立起先進的管理制度。一要樹立預防為主的思想,明確各級人員、各個環節的崗位職責和審批流程控制的重點。二要建立經常性的稽核審查制度,不斷評價、發現和改進信貸流程,實現標本兼治。

八、深化動態管理,履職任重道遠,化解“三個矛盾”

(一)科學管理與干部素質的矛盾。貸款五級分類要求相關客戶信息全部錄入計算機管理,多年來我縣職工構成基本上是“近親繁殖”,業務水平相對較差。對此,聯社領導高度重視,先后2年已將計算機基本技能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進行強化訓練。但通過上春組織計算機操作等級認證考試,不及格人數達137人,占職工應試總人數369人的37.13%。形成信貸科學管理要求崗位工作人員計算機水平較高,與現實干部素質參差不齊的矛盾。

(二)規范管理與手續繁瑣的矛盾。一是“三農”特點與目標要求的差異。農村信用社的基層信貸員,面對成千上萬戶農戶,他們需要背包上門,發揚吃千辛萬苦,說千言萬語,走千家萬戶,交千朋萬友的“四千”精神,以增加與農民的聯系。如果每天沉溺于整理資料、收集數據、上下臺帳等較為繁瑣的日常事務中,勢必弱化信用社與農民的感情。二是支持發展與客觀現實的差異。如產業政策支持發展的中小企業,要么是民營、私營、個體,多數以家族式方式支撐縣域經濟發展。財務數據基本不完整,合理避稅兼而有之。恰恰他們又缺乏擔保抵押,評級已經很是不易。而五級分類必須先評級、次認定、再授信、后用信。形成貸款五級分類規范管理要求的資料手續相對較多較細,與做大做強零售銀行的市場定位矛盾。

(三)客戶評級與誠實守信的矛盾。金融業開展客戶評級,一般采取以信用為基礎。在縣域經濟并不發達的今天,大多數“老板”需要得到信用社在資金上的“雪中送炭”。在與信用社的交往中,堅持做到按期付息、到期還本而誠實守信。因此,客戶在信用社取得授、用信后,他們在加工、生產等流通環節中,必須慎之又慎,否則就不能按期履約。但他們始終難以避免政策因素、市場因素的不斷變化,一時形成現金流量不足。但信用社從審慎經營上的分類認定,必然將其下靠“關注”或“次級”。這些客觀因素的分類,特別是單軌運行后,不僅有可能使客戶信用程度降低,而且還有可能造成有的客戶破罐子破摔,形成客戶信用評級與客戶誠實守信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