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加快新農村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1-26 09:09:00
導語:“三農”加快新農村建設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9年*地區各級財政將優化支出結構,增加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財政支出,不斷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和領域。增加農業項目的前期經費,地區決定安排500萬元的項目前期經費,重點用于水利、畜牧等農口項目和社會口及稅源培植項目的前期經費。地區決定,2009年安排財力償還20%的鄉村債務。力爭用兩年的時間徹底解決“空殼村”問題。同時要圍繞落實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積極做好項目申報和資金爭取工作,主要包括:以水電路等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農村抗震安居、牧民定居工程為重點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以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鄉鎮文化站為重點的社會事業發展項目等。
*地區提出,2009年要支持金融組織在農村建立服務機構,增加服務功能,不斷健全農村金融網絡;探索和推行“農村互助資金”試點工作,扶持發展村級互助組織,通過財政無償投入和農戶自籌入股,激活農村民間資本,有效緩解農民小額信貸困難;鼓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和需要的各種金融服務,推動郵政儲蓄規范發展;強化小額貸款財政貼息,擴大農村貸款對象范圍,增強金融服務“三農”的深度和廣度。
*地區決定,2009年要深入開展“三進”和“百企幫百村”活動。依托企業和部門、單位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特點和優勢,加大農村基礎設施以及沼氣、飲水、節水、生態工程等方面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同時要加快農村扶貧開發工作進程。實行區域傾斜政策,加大對邊遠山區和牧區的資金支持力度,突出抓好整村推進、扶貧搬遷、勞動就業技能培訓轉移、產業化扶貧四大重點工作。要采取異地搬遷和農區、城鎮、城郊插花安置等形式,抓好牧民搬遷定居工作。地區決定,2009年要完成牧民搬遷定居900戶,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實現牧民定居。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要高度重視加快少數民族聚居鄉村的經濟發展。對少數民族集中、經濟發展落后的重點鄉鎮(村),要優先給予更多的傾斜政策,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謀利造福。
- 上一篇:新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 下一篇:善意取得制度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