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會文化教育交流
時間:2022-02-16 01:35:00
導語:教育工會文化教育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抓住工作重點,提高組織活力
幾年來,教育工會組織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斷加強“班子、干部素質、制度”三個建設,全面提高了教育工會組織的凝聚力。
一是抓班子,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我們切實把加強班子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首先是加強了系統工會班子建設,注重班子結構的合理化。我們按照《工會法》、《工會章程》等法律法規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工會工作實際和教育發展形勢,及時進行系統工會換屆,吸納優秀人才,增強班子活力,提高組織戰斗力。在基層工會班子建設工作中,注重班子成員的年輕化、專業化、科學化配備,拓寬選舉方式,及時進行了基層工會的換屆選舉。
二是抓隊伍,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深入學習了《工會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通過學習,增強了工會干部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還積極爭取各種機會,選派基層工會干部參加上級工會組織的業務培訓,幾年來共有2000多人次接受了培訓,有效地提高了工會干部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是抓制度,強化管理與監督。幾年的積極實踐和探索,我們在工會組建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五個堅持”的工作思路,即堅持黨的領導,以黨建帶工建;堅持依法建會,充分發揮法律的作用;堅持解放思想,創新建會思路;堅持合力推動,整合社會資源;堅持建管并舉,一手抓工會組建,一手抓作用發揮,主動適應形勢的變化,積極探索創新適應發展的建會模式和方法,建立了建會考核目標管理體系和服務管理網絡體系,組建工會和發展會員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
二、統一思想認識,依法組建工會
一是廣泛宣傳動員,營造良好氛圍。工會高度重視和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的宣傳工作。根據實際,確定宣傳主題,采取多種形式,宣傳開展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的目的意義、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宣傳工會組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宣傳工會組織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教育發展中的作用,提高和深化廣大教職工對組建工會、發展會員工作的認識,把建立工會組織轉化為教育工作者的自覺行動、迫切要求,形成良好的建會環境。
二是深入調查摸底,依法組建工會。我縣教育工會事業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成型階段。我們對基層提出“五有”工作要求。即:有組織、有班子、有陣地、有制度、有活動。在這一階段,縣教育工會組織網絡、干部隊伍、活動陣地、工作制度、活動機制在工作實踐中逐漸成型。二是完善階段。我們提出如下工作要求:在基礎建設上力求做到“從無到有,從有爭優”;在組織建設上力求做到“守崗有人,人人有責”;在作風建設上力求做到“言行有度,奮發有為”;在制度建設上力求做到“有章可循、有紀可律”;在文化建設上力求做到“百花齊放,有聲有色”;在財務工作上力求做到“收支有據,有帳可查”;在維權工作上力求做到“有法有情,真誠服務”;在創建工作上力求做到“措施有效,工作有力”。三是創新階段。在基礎建設上呈現新面貌;在組織建設上開創新形式;在作風建設上展示新風采;在制度建設上激發新活力;在文化建設上賦予新內涵;在財務工作上采用新舉措;在維權工作上產生新成效;在創建工作上實現新業績。工會組建和會員發展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我縣教育工會下設5個片工委、61個基層學校工會,其中民辦學校7所,工會建會率98%。會員10273人,女會員3962人,教職工入會率96.4%。全縣基層學校工會在工會創建活動中成績顯著。
三、積極履行職能,切實維護教職工權益
一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青藍工程”,抓好崗位練兵,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學校工會積極配合學校行政、教導處等部門,創造一切條件,通過組織各種活動來提高教職工的職業技能水平和文化水平。針對學校青年教師多的實際,積極實施“青藍工程”,采用“老幫青”的方法,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與新教師結成對子。組織青年教師教學比武,通過課堂教學比武,樹立了榜樣和標兵,激勵了青年教師在鉆研教材、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強化三維目標等方面的探索與追求。
二是堅持校務公開和教代會制度。教職工是學校的主人,是學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和建設者。學校工會堅持教代會制度,充分發揮教代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增強教師的主人翁精神,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學校工會全面貫徹上級教育主管局、教育工會關于“校務公開”的意見精神,積極組織實施校務公開。凡涉及評職、評先、考核、福利、財務、教學、政教等各項工作,都能根據學校的實際,在教師會議、宣傳櫥窗及黑板上進行公示,使廣大教職工能及時了解學校開展的各項工作。建立教代會召開制度,凡學校的重大決策,都交由教代會討論通過,加大教職工源頭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力度,更好地保護和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兩年來,先后由教代會討論并通過的有《南市中學校內分配方案》、《南市中學教職工聘任制實施方案》等決議,認真組織開展“教代會民主評議學校領導干部”等工作。
三是堅持依法維權。一是創建信息平臺。通過各種形式傾聽教職工的意愿和心聲,了解他們的情況,把帶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問題及時向學校黨政反映,提出意見和建議。對于教職工中結婚、生子、生病,及時慰問,把學校的關心送到每個教職工的心坎上。對于教職工生活困難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予以幫助和解決。
二是幫扶救助弱勢群體,開展“送愛心、送溫暖”活動。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做好“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的基礎上,我們每年都利用教師節、元旦、春節等節假日,走訪慰問困難教師、離退休老干部、勞動模范,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并為特困教師子女爭取助學款。基層工會也能在本單位教職工生活困境時,積極組織捐款捐物,為職工解決實際困難。近年來,我們共組織多次較大范圍的獻愛心捐助行動,籌集愛心捐款近30萬元,尤其在2008年的抗震救災援助中,教育工會先后組織教職工為災區捐款146萬余元。三是做好女工維權和關心女職工身心健康工作,充分調動女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優先推薦優秀婦女后備干部,注重培養、樹立典型,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在教育教學中表現突出的女教師,極大地調動了女職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 上一篇:交通局運管文化發展總結
- 下一篇:司法局虎年慰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