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畢業生講座

時間:2022-07-01 04:16:00

導語:有關大學畢業生講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關大學畢業生講座

關于畢業、擇業的座談

任何一個人在即將走向社會,選擇工作崗位的時候,都會出現理想與現實的巨大沖突,每一個人在開始思考擇業問題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想法:

你想找什么樣的工作?

你想賺多少錢?

你想奮斗多少年成家立業?

你希望在什么時候能功成名就?

在進行擇業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疑問:

為什么辛辛苦苦讀書十幾年,到頭來居然堂堂的大學生要被社會“冷落”?

為什么現在找工作還是要靠關系?

為什么現在找工作總是那么難?

為什么辛辛苦苦念的專業總是學非所用?等等

每一個人在不同時刻都有各種各樣的理想,尤其是上大學之后,總是夢想著將來能有個好工作,能有個好愛人。現在恐怕還有新的夢想,夢想著有一天能買彩票中大獎,那就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不用干了。

其實說東想西,理性一點的說,就是每一個人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思考一個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當有一天我們必須自己獨立生活的時候,你想做什么樣的人?你想過什么樣的日子?這就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也正是這樣的差距,在今天我們面臨選擇職業的時候,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變化:我們開始從重理想向重現實的方向發展;從重義務向重利益的方向演變;從重集體向重個體方向轉化。每一個人都期望能與社會靠近,能盡快融入社會,被社會吸納,被社會成員所認同。我們在選擇職業的心理就是從理想與現實的平衡中不斷的發生變化。

但在當前職業選擇越發趨于雙向性時,在越來越多的人找不到理想的職業、合適的位置時,就出現了一些了不良的心理狀態,這是我首先想與大家一塊兒來聊的第一個問題:

1、眼高手低。現在依舊還有少部分的同學認為上了大學就是“鐵飯碗”,讀書多就是身價高,擇業時把眼光盯著大城市、大企業、好位置,既想追求安逸的生活,有怕吃苦,好高務遠,眼高手低,但一旦一時找不到工作,就容易萬念俱灰。

2、保守自卑。有些同學因為過分看重自己某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害怕用人單位看不上,在擇業時顯得畏首畏尾,在人才市場本可一試鋒芒,但由于這種心理作怪,總是選擇退避三舍,不敢自我推薦,自我表現;還有同學因為自己的專業不好而失去自信心,打心眼里就看不起自己的專業,自暴自棄,結果常常錯失良機。

3、隨遇而安。有些同學在擇業時缺乏主見,常常被家長所左右,尤其是從小就是聽家長安排,覺得家長怎么安排就怎么過,即使是覺得這樣不好,但也不愿意改變現狀,害怕改變長期以來的習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其實人的心態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但為什么我們會出現一些不太正常,或者說經常讓我們情緒受到影響的心理,接下來我想和大家一起談談壓力問題。

l壓力與心靈的皺紋

一般人在遭受壓力后,大致會有下列三種反應:

1.緊急反應(地震、火災、受到攻擊等)

肝臟釋放出多余的葡萄糖,以增強全身肌肉活動所需的能量;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強,以備體力消耗之需;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速,以吸入更多的氧氣;神經系統分泌腦內啡,可以抑制痛覺的傳導;骨髓制造更多的白血球以防止感染。

2.一般適應階段

A.警覺階段——個人剛面臨壓力時,在一開始的短時間內,身體抵抗力反而比平常低,生理會產生改變,如頭痛、發燒、焦慮、恐懼、抑郁、疲倦、無食欲等癥狀。

B.抗拒階段——如果壓力繼續存在,而且個人具備適應能力、挫折容忍力,則前一階段的負面反應會漸漸消失,個人身體全面總動員,對抗壓力源;

C.衰竭階段——若壓力太大或持續太久,且未有效的抒解方法,身心儲備的抵抗力終將消耗殆盡,則負面影響再度出現,個人感到絕望、消極,甚至導致心理疾病的出現。

心理反應——恐懼、焦慮、疲倦、冷漠、抑郁、崩潰、注意力降低等

行為反應——出現攻擊行為

壓力的負面影響:

1.身體健康的損害——消化系統、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肌肉系統、皮膚系統、神經系統

2.情緒失調——緊張,不耐煩、脾氣暴躁、憤怒感強烈

3.工作效率降低——注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思考能力下降

4.人際關系受阻

5.適應能力減低

方法:

1.適宜的生活

2.放松訓練

3.藥物治療

4.心理治療

5.行為治療

心理異常——一個人因某種原因(如遺傳、早期不良的生活經驗、現實生活中的挫折等)而導致生活適應上的困難現象。

l恐懼癥——患者對某一些人或事、物或情境產生持續害怕感覺。

l強迫癥——思想的強迫、行動的強迫

l轉化癥——因心理壓力、沖突,或想逃避不愉快的事件,或希望得到同情與支持而出現病癥。

l多重性格——具有多重性格的人,他的每一個人格各自獨立,各有其不同的記憶、態度和行為,甚至各個人格的特征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現象

l慮病癥——懷疑或相信自己有病,患者會不斷地找醫生診斷,但醫生卻查不出病因,可是患者不能釋懷,一再看病、吃藥,卻沒有好的一天。

l情感癥——情緒極度失常,不是表現出過分的激動或興奮,就是表現出極端的抑郁或憂傷。分為躁癥、郁癥和躁郁癥。

l精神分裂癥——思考障礙、妄想與幻覺、情感障礙、自我障礙和僵呆障礙等。

因此,我們進行擇業準備的首要必備條件,就是需要鍛煉好自己的心理因素。

一項針對北大、清華、武大等全國30余所高校的3萬余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現在的大學生對于“務實”已經有了新的認識,不再只是盯著眼前的經濟收入,而更多從企業的發展前景、個人的發展機會這些更理性的角度來選擇就業企業。這項由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組織的“新世紀中國大學生就業首選企業調查”,歷時4個月于日前正式完成。調查顯示,發展前景(19%)、施展才干的機會(18%)、薪酬福利(16%)是眼下大學生選擇職業首先考慮的因素,而根據1996年《北京大學畢業生的調查》,當時把“經濟收入高”作為影響擇業的重要因素的學生比例為73.7%,遠高于其他比例。當時影響大學生擇業因素排在第一位的為經濟收入,占33.3%,第二位為能否發揮專長,占27.9%,第三位為社會地位,占19.5%。

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目前大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行業是IT業;其次是金融保險業、日用品行業等;同時,有一半的大學生將首選企業鎖定在微軟、寶潔、海爾、IBM、華為、聯想和摩托羅拉等20家著名企業身上,說明大學生在選擇企業時的標準相當一致,就業目標相對集中。而這些企業之所以成為大學生們爭相加盟的目標,其吸引力主要來源于發展潛力、國際化趨勢、知名度、薪酬與福利、激勵機制和培訓機會。

不過大學生對崗位的期望值依然偏高。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期望第一份工作具有技術性強、充分發揮智力和權利的特點。在回答“剛進入企業,您最想成為哪種人員”的問題時,26%的大學生希望成為技術人員,24%的大學生希望成為管理人員,19%的大學生希望成為策劃人員。而這與眼下大學生就業的現實情況顯然是不符合的。

大學生對于企業所需的個性品質有了較為準確的認識。大學生認為企業看重的個性品質為:勇于創新(18%)、踏實(17%)、合作(16%)、樂于參與競爭(10%)、好交際等,這與信息時代倡導的個性特征相吻合。同時,大學生對于“自我定位”的需求越來越突出,在自身弱點的判斷上,大學生的自我評價是:沒有工作經驗(22%)、知識能力儲備不足(15%)、英語不夠好(13%)、自我定位不夠準確(13%)等。這說明,一方面大學生已經開始意識到自我定位的重要性,應該進行自我心態調整;另一方面說明大學生自我定位確實存在問題,而且較為普遍,需要引起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

大學生就業的城市依然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在就業過程中,大學生最急切添置的物品是服裝和手機。從去年開始的網上招聘顯然并不為大學生看好,雖然有近一半的大學生有過網上求職經歷,但是大學生通過網絡求職成功的概率很小,多數大學生就業的首選渠道還是校園招聘會。

據悉,在大學生中開展就業意向和企業吸引力調查已經是國際慣例,日美等國很早就開始進行此類調查,并在知名媒體上刊出調查結果。這種調查深受企業和學生的重視,它已成為學生就業、企業尋才的重要橋梁與紐帶。近年來,中外企業在中國高校內展開的人才爭奪戰有愈演愈烈之勢,但是由于不少企業缺乏對各高校的了解,缺乏對學子的就業心態和就業趨向的了解,這使得在火爆的校園招聘會上經常出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現象。本次調查的目的就是幫助企業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了解學生在尋找工作過程中的實際情況。

l大學生最希望從事什么職業?

不同單位之間存在著各種差別,而同一個單位內部職位也是千差萬別的。就像計劃經濟時代工廠里“坐辦公室”與“進車間”一樣,這中間不僅有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的差別,同時還有工作地位的差別。這次調查的職業問卷欄中專業技術(26%)、管理(24%)和策劃(19%)等位于前列,而這三種職業也是目前社會上比較吃香、發展前景較好的,現在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上更加趨于實際,也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大學生對社會的趨同。其結果必然造成學生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擇業與畢業生本身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前三位之下順延為銷售人員8%、行政人員8%,公關人員7%、財務人員4%和其他4%。

l大學生選擇職業的標準是什么?

高校學生職業價值觀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幾年有了較大的變化。據1995年浙江大學學生就業價值調查和1996年《北京大學生畢業生的調查》,收入高是影響畢業生選擇職業的第一因素。而對這次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影響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因素為發展前景(19%),其次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雖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響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對學生來說,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說,則個人事業發展前景上更多,變提供高薪福利為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從而迎合畢業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環境占13%、經濟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專業對口占4%、出國機會占4%、解決戶口占4%、知名度占2%。

l大學生最愿意去哪個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學生將它作為第一就業目標,北京(27.67%)和深圳(12.13%)緊跟其后,廣州、大連等城市也是大學生比較向往的就業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憑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調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廣州6.85%、大連5.01%、西安1%、重慶0.94%、武漢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學生想掙多少錢?

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數據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工資底線從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們考慮一些專業、學歷的差異以及地區間的差異,依然可以認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發達地區、大城市的學生工資要求遠遠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區學生的要求。

本次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們對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職要求的工資底線”時,近六成(56%)人的選擇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工資底線平均值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資在1500-2000元,認為2000-3000元比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數和1000-1500元其中認為每月能掙4000元以上的與希望值在1000-1500元的大學生數量相當,各約占15%。只有9.4%的人滿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資。

求職面試

時下的招聘已經從主觀印象發展到科學評價,用人方不僅要和應聘者見一面,更開始在形象儀表、自信心及潛在心理等方面全方位考察。如果你是一個時尚求職者,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去適應。

法寶一:求職從寫好簡歷開始

好的求職簡歷對于應聘是否成功極其重要。那么,如何寫好一份求職簡歷?

第一個原則:“求職簡歷”要“簡”。招聘經理們在面對上百份甚至更多的求職簡歷,不可能對所有的簡歷都進行仔細的閱讀。但是,內容簡潔、易懂、清楚的簡歷最不易被漏掉,而那些長篇大論而不知所云式的簡歷最不招人喜歡。第二個原則:“求職簡歷”要突出“經歷”,用人單位最關心的是應聘者的經歷,從經歷來看應聘者的經驗、能力和發展潛力。因此,在寫簡歷的時候,要重點寫你學過的東西和做過的事情,即你的學習經歷和工作經歷。學習經歷包括主要的學校經歷和培訓經歷,工作經歷要標明你經歷過的單位、從事的主要工作,如果你的經歷太多,不好一一列出,也可以把近期經歷寫得詳細些,把初期參加工作的經歷寫得簡略些。尤其是近期的工作經歷一定不要遺漏,否則會引起用人單位的不信任。第三原則:“求職簡歷”要突出所應聘的“職位”信息。招聘經理關心主要經歷的目的是為了考察應聘者能否勝任擬聘職位。因此,無論是在寫自己的經歷,還是做自我評價的時候,一定要緊緊抓住所應聘職位的要求來寫。切記,招聘經理們只對他們和職位相關的信息感興趣。

法寶二:準備工作馬虎不得

參加求職面試,除了隨身要攜帶必要的證書、文憑、照片等常規的用品之外,的確還應事先做些“功課”,簡要地說,大概有四方面的準備工作。

一是背熟自己的求職履歷。常常遇到有些求職太過頻繁,而自己的求職履歷則又是經過精心“包裝”含有大量“水分”的,輪到面試時有時連自己都記不清究竟“工作經驗”是怎樣“排列組合”的,一上陣便迅速“露出馬腳”,不戰自敗。當然,如今企業在選拔人才時也會著重考察履歷的真實性,那些包裝過頭的履歷的求職者最終會“吃苦頭”的。

二是準備好同所申請的職位相吻合的“道具”。身上穿的、手上戴的均能反映出求職者對所申請的職位的理解程度。試想如果一家五星級酒店招一名公關經理,而這位公關經理的候選人下雨天穿著高統套鞋去面試恐怕同所申請的職位形象相去甚遠,是絕不會被錄用的。所以面試時的“道具”也應有所選擇。

三是準備好同自己身份相吻合的語言。每個人都應對語言和遣詞用字有所選擇,面試不同于閑聊,每句話,每一個詞甚至每個字都應有所挑選。如不少不諳世面的求職者參加面試時張口閉口你們公司,聽多了肯定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應該十分有禮貌客氣地說“貴公司”,禮多人不怪嘛!

四是準備好同選擇的職業和身份相吻合的行為規范。面試時的細小行為最能說明一個人的真實情況,所謂“于細微處見真情”。譬如一位前來應征秘書的小姐,作為主試官一定要想方設法令其將身隨所攜帶的包打開,因為從中可以看出這位女孩子的條理性,一個自己包內物品都是弄得雜亂無章毫無頭緒的人,很難在工作中能十分有條理。

法寶三:莫忘塑造你的專業形象

1.適當衣著在求職時,盡可能不穿牛仔褲、高跟拖鞋,以免給招考官留下太隨便的印象。同樣你的頭發和化妝,也會影響你的形象。化妝越淡雅自然越好。求職時的正式裝扮,應是比較典雅、成熟的,而不是穿有許多裝飾品、褶邊或蕾絲的服裝。因為你希望主考官注意的是你的內在氣質,而不是你上衣的滾邊。

2.流利的表達語言能力是主考官評估你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如果你說話時經常用“恐怕”、“那”、“這”等口頭語,你給人的印象將是猶豫不決、緊張,甚至遲鈍。別人就會把你當作小女孩,對你工作能力的信心也降低。

3.保持自信一般主考官都認定應聘者應該有社交能力,以及有在大家面前開口說話的勇氣,這是最基本的商業技巧。不要一想到自己要在主考官面前說話,就開始想象負面的結果:萬一我的意見太幼稚,我說話的內容會讓人取笑……如果你會怯場,那么,充分的準備可以幫助你鎮定自己。萬一你臨時被通知要在考場上發言,那么,最好的辦法是寫下你要說的重點,然后一一列舉和演澤。

4.握手有感染力你若是與對方握手時用力過大或是時間過長都是不妥的,這些動作證明你過于緊張,會讓對方感到恐懼或是不舒服。而采取“輕觸式”會顯得你的膽怯和對別人的不尊重。同你的主考官握手,態度要堅定,雙眼直視對方,自信地介紹自己,握住對方的手,要保證你的整個手臂呈L型(90度),有力地搖兩下,然后把手自然放下。

法寶四:把握結束面試的最佳時間

成功的面試有適當的時間限制,談短了不行,長了更不行,時間長了對應試人不利。談話時間的長短要視面試內容而定,一般宜掌握在半小時至45分鐘左右。那么,怎么才能把握好適時離場的時間呢?一般來說,在高潮話題結束之后或者是在主試人暗示之后就應該主動告辭。應試人作完自我介紹之后,主試人會相應地提出問題,然后轉向談工作。主試人先會把工作、內容、職責介紹一番,接著讓應試人談談今后工作的打算和設想。爾后,雙方會談及福利待遇問題。這些都是高潮話題,談完之后你就應該主動作出告辭的姿態,不要盲目拖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