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實施黨建帶團模式交流

時間:2022-09-22 08:56:00

導語:貫徹實施黨建帶團模式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貫徹實施黨建帶團模式交流

在過去的一個學期里,外國語學院團委積極響應上級團組織的號召,在“黨建帶團建”工作思路的指導下,秉持“在繼承中創新,在變化中適應”的原則,試行跨越本、碩、博七個年級的縱向建團模式,并成功助推了學院學生培養教育工作的開展。本學期,在原有模式的基礎上,外國語學院團委將理論基礎與具體實踐相結合,將學術規范與國際視野相結合,將精神建設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海外黨團小組的力量,進一步加強了學院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溝通,在實踐中落實了院團委“協同育人”和“以人為本”的方針。

一、立足校園生活促進文化交流

延展服務平臺,院團委在縱向建團模式格局形成的基礎上。打造多樣化的工作載體,促進了建團模式的進一步深化,提升了團組織的育人實效。

院團委發揮縱向建團模式的優點,本學期初。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加強跨文化交流能力,引導同學們積極參與學院建設。

吸取上學期活動的經驗,院團委以縱向建團為載體。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信息傳遞。為促使同學們拓寬視野、樹立全球眼光,院學生會在院團委的指導下,將本屆外國語學院文化節分為六大版塊進行,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豐富的文化盛宴,極大調動了同學們積極性,為同學們交流中播種信任、理解中收獲友誼搭建了平臺。五洲地球村”外院文化節之跨文化交流活動中,來自不同語系的學生代表分別對各自語種對象國作了精彩介紹,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地理等多個方面,增進了活動參與者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解,為同學們開展進一步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條件,也開拓了大家的國際視野。

二、擴寬學術視野增強研究能力

院團委始終以跨文化交流為手段,長期以來。以多種語言為載體,引導學生們培養國際視野、提升學術修養。院團委以縱向建團模式為依托,將物質基礎與精神理念相結合,以精致化的理念和要求推進工作,切實履行培養學生國際化學術精神和規范化研究方法的職責。

充分調動了各年級同學參與學生工作的積極性,構建濃厚的國際性學術氛圍是院團委的重要工作目標之一。縱向建團模式的實行。鼓勵同學們實踐中鍛煉自身的學術研究能力。

外國語學院學生新聞中心從今年五月起發行電子季刊《四方錄》記錄天下要聞與學院學生的游學感悟。四方錄》編輯部依托學院縱向團支部組織模式,院團委指導下。由同一語種不同年級的學生擔任記者、責任編輯,不僅加強了不同年級間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也增進了學習的主動性和互動性。

校長周其鳳為刊物親筆題詞“錄四方風云變化,電子季刊《四方錄》發行之際。開學子才智心胸”體現了校領導對學生樹立開放學術視野、形成嚴謹研究態度的殷切期望。以“世界?中國?外院人”為主題的外國語學院文化節開幕式上,院黨委書記寧琦宣布與學生培養相關的系列獎勵基金正式啟動。獎勵基金包括海外體驗獎勵基金、學生科研立項資助基金、優秀學生團隊獎勵基金等7項獎學金,以及班主任獎勵基金、優秀指導教師獎勵基金2項獎教金。該項基金的啟動表明了院團委注重結合學科特點和人才培養特色,支持關注重點群體和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大力推進學院人才培養工作的堅定決心。

三、加強服務意識培養社會責任

鞏固了基層團組織建設的基礎,外國語學院團委將縱向建團模式與海外黨團小組實踐相結合。增強了團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外國語學院團委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尋工作規律、創新工作形式、提升工作水平,使基層團組織建設與客觀實際、與培養國際視野相結合,提升青年的素質修養與責任意識,為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外院人而不懈努力。

也是培養各年級各語種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渠道。長期以來,基層團建是增強團組織凝聚力的重要舉措。院團委一直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設,旨在發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博愛精神,為學院和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院團委在院黨委的指導下,近日。開展了雙學雙比雙提高”活動周之“學術精神與服務意識”黨團日聯合主題活動。主題活動的自由討論環節,會議現場連線在日本、蒙古的海外留學生黨團小組代表,通過互聯網視頻與在場師生一起交流學習感受。院團委的精心設計,使“雙學雙比雙提高”活動發揮了長效育人作用,引導同學們點滴中積累,胸懷理想、腳踏實地。隨著中國以更積極的態度參與國際事務,學院同學更應培養“天下為公”博愛思想,站在人類整體的高度,關注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尊重和維護人類共同利益。院團委將繼續構筑平臺,充分挖掘縱向建團的內涵,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