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法治扶貧交流材料
時間:2022-12-18 03:14:00
導語:司法局法治扶貧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位于縣西南部,鄉小水流域中游,四周高山聳立,距縣城12公里、鄉政府11公里,是漢、藏、彝少數民族雜居的高山村。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242戶721人,其中貧困戶46戶129人,貧困發生率16.6%。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打造“中高山幸福美麗示范新村”的目標,堅持因戶施策、因村施策、精準發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截止目前已實現“戶脫貧”攻堅任務,今年將實現“村摘帽”攻堅任務。
一、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
村積極配合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定期開展普法宣講、提供涉法事項法律服務、參與產業合作洽談等,從法律層面為貧困村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護航。通過法律顧問的參與,引導村提高自治管理法治化水平,逐步形成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村內公共事務、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維護村民合法權益、社會和諧穩定的新格局。
二、法律明白人作用顯著
村從村民中挑選一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礎、接受能力和宣講能力村民,開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群眾急需法律知識培訓,利用農閑時段,向村民宣傳法律知識、國家扶貧政策等。目前,村共培養法律明白人10人,有效帶動了村民自覺用法,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合法權益,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依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村規民約完善
村通過院壩會、戶長會等多種形式收集群眾意見,按“易記、易懂、易行”原則,以“業興、家和、人富、村美”為目標,引導組織村規民約修訂和完善,并將新修訂的村規民約通過村民會議、院壩會議、村務公開欄、“村村響”廣播開展廣泛宣傳。用規章制度維護村公共設施、環境衛生等,提升村級自治能力。通過堅持執行村規民約,開設道德講堂,舉辦移風易俗文明新風、婚喪事不大操大辦,反對封建迷信、杜絕黃賭毒之風等專題講座,建立道德紅藍榜,公示先進典型事跡,積極引導群眾養成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促使全體村民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樹立文明鄉風。
四、發揮職能,助力群眾維權
村依托“便民服務代辦點”,接受群眾咨詢、信訪、投訴、舉報等,引導群眾依法維權。通過支部會、黨員會、群眾會、院壩會,通過墻報、標語等形式開展各種宣傳活動,發放法制宣傳資料2000份,重點宣講黨和政府“三農”、扶貧、社會保障等政策,宣講農村生產生活中常用法律知識,把相關政策法律和扶貧措施講清楚、講明白、講到位,使貧困村群眾知曉自己的權利義務。
同時以創建陽光村務微權清單為抓手,明確村干部的權力和責任,固化權力的運行流程,厘清了基層的權力邊界,規范了基層的用權流程,真正把權力的運行置于群眾監督之下。創新村務公開手段,積極打造陽光村務,及時公開民政、社會事業、脫貧攻堅示范村項目建設、扶貧政策、環境保護等事項,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常態化開展扶貧領域專項整治,堅決做到陽光村務、權力規范,確保各項惠民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五、積極開展矛盾糾紛化解
村依托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和扶貧包戶干部,深入農戶家頭、田間、地頭、村頭深入排查各類矛盾糾紛,做好教育疏導、協商調解。按照“事前預防,事中反應,事后研判”的原則,充分運用法律顧問、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調解組織、法律明白人等專業資源和社會資源,積極開展法律風險防控和矛盾糾紛分類調處工作,確保了扶貧政策和項目落實到位。截止目前,村已化解矛盾糾紛11起,有力保證精準扶貧政策落地,扶貧項目順利實施。
- 上一篇:環保督察工作總結
- 下一篇:司法局學習宣傳精神報告